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秘祝

(漢語詞語)

鎖定
秘祝,讀音為mì zhù,漢語詞語,意思是代司祈祝之官。漢初因之,至文帝時始廢。 [1] 
中文名
秘祝
拼    音
mì zhù
注    音
ㄇㄧˋ ㄓㄨˋ
出    處
《史記·封禪書》

目錄

秘祝解釋

秦代司祈祝之官。漢初因之,至文帝時始廢。 [1] 

秘祝出處

《史記·封禪書》:“祝官有秘祝,即有菑祥,輒祝祠移過於下。” 張守節 正義:“謂有災祥輒令祝官祠祭,移其咎惡於眾官及百姓也。”
《史記·孝文本紀》:“上曰:‘蓋聞天道禍自怨起,而福繇德興,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過於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秘祝之官移過於下,國家諱之,故曰秘。”
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所以秘祝移過,異於 成湯 之心。”
宋·蘇軾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之一:“聖主新除秘祝,侍臣來乞豐年。”
清·方苞 《書封禪書後》:“ 武帝 名為敬鬼神之祀,而以封禪合不死,郊畤秘祝,不過與祠神君、灶鬼同意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