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秘修斌

鎖定
秘修斌,筆名墨丹,號野草堂居士,一九四六年生於西安,祖籍河北故城,現居北京。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藝術家學部委員會理事、中國名家收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美國全美畫會榮譽會員、中國政協委員、 國家一級畫師、 職業畫家
中文名
秘修斌
別    名
墨丹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6年
職    業
畫家
出生地
西安

秘修斌人物履歷

作品 作品
六歲受家庭啓蒙開始學畫,主攻動物,兼工翎毛、花卉。至今五十多個春秋,清貧艱辛地筆耕於硯池,從未敢有絲毫怠懈。
八十到九十年代受國家派遣隨團出訪美、英、法、德、日、加、泰、西、比等十七個國家作中國畫講學和文化交流達十年之久。作品被世界藝術殿堂“美國漢廷頓藝術博物館”、“南加州藝術博物館”、“泰王國博物館”、“聖地亞哥博物館”、“西班牙博物館”、“日本嘉靖博物館”、“加州橙縣博物館”、“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等世界各國六十多家大型博物館(會)收藏。“世界日報”、“中華日報”、“人民日報”、“僑報”、“國際日報”、“中國政協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泰國電視台”、“廣東電視台”、“温州電視台”等國內外千餘家新聞媒體對他做了大篇幅的報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一九九五年回國後居家北京,職業畫家,其繪畫題材極為廣泛,可畫近百餘種動物以及翎毛、花卉。作品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筆墨含蓄簡練惜墨如金,畫面大氣恢弘清新淡雅被譽為“靈象畫師”。
作品 作品
作品“奮追”一九九一年獲中國共產黨七十週年全國書畫大展“金獎”;作品“振翅九萬里”一九九八年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東渡六十週年全國書畫大展“金獎;作品“難得知己”一九九九年獲第五屆國際書畫大展“金獎”;作品“直達彼岸”獲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週年國際書畫名家作品展“特別榮譽獎”;二零零八年一月獲2007和諧中國年度榮譽獎,參與了21世紀國家書畫藝術研討會及香港與澳門迴歸的書畫活動和展覽,並先後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三十餘次。

秘修斌個人作品

秘修斌
秘修斌(9張)
出版有:秘修斌畫集(西苑出版社)、中國名人畫庫秘修斌畫集(中國畫報出版社)、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秘修斌動物畫集(人民畫報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郵折(中國集郵總公司)、中國畫技法叢書秘修斌彩墨動物畫法(天津楊柳青出版社)、秘修斌怎樣畫動物(外文出版社)、中國畫技法叢書秘修斌彩墨花卉畫法(天津楊柳青出版社)。 [1] 

秘修斌英語介紹

Mr. Mi Siubin & His Painting
Mr. Mi Siubin, born in Xian, is a national first-class painter. He is also in positions of Vice President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cademy, Director of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Membe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Painting Arts Academy, Honorary member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ainting, and the CPPCC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member of Shaanxi Province.
Mr. Mi started to learn Chinese painting when he was six years old. He specializes in animal painting, as well as flowers. He is regarded as “Master Painter of soul” as his works brims invariably with vibrancy, vitality and personality, simple but full of meanings.
As an expert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ulture exchange representative appointed by China’s government, Mr. Mi has visited more than seventeen foreign counties for culture exchange. Highly appraisal about him can be found on some medias worldwide. In China, more than 50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highly admire his dedications to Chinese Painting Art. His works become the collections of more than 60 museums and institutions in US, Spain, Japan, Tai Land, China, etc.
Publications:
“Collection of paintings by Mi Siubin”
“Collection of Paintings by famous artists / Mi Siubin’s painting”
“Collection of Animal Paintings by Chinese Contemporary Painter Mr Siubin”
“Collection of Stamps Designed by Chinese Contemporary Painters ”
etc.

秘修斌履歷年表

1946年 生於西安市南院門
1952年 六歲時受家庭影響開始學習畫畫
1952-1966年 在校讀書、同時堅持自學畫畫。
1967-1968年 以“歷史反革命子女”“黑五類”身份在建築公司打工。為造反派抄寫大字報、為公司所建的樓房牆壁上繪畫紅海洋和偉大領袖毛澤東和他的親密戰友林彪的巨幅畫像。
1968年 上山下鄉、在關山馬場放馬、割馬草。
1970年 轉點陝西隴縣營溝插隊、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971年 轉點陝西隴縣大山區腰莊、繼續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972 年轉點回長安灃西大原、繼續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在放牧和勞動中同動物的長期相處,真正認識到動物比人類更真誠可愛,徹底喜歡上了動物畫。五年中畫了大量的速寫素材和寫生稿。
1972年12月 為了渡過年關、畫了十幅上山虎,讓學生拿到集鎮去賣,公社、大隊得知後以“宣傳牛、鬼、蛇、神的罪名遭到批判,燒燬了所有的動物畫稿。
1973年 在插隊期間為河頭水庫繪畫建庫史;三個樣板戲;批判孔老二;為豬元帥升帳等作品。
1974年9月 參辦加工作。
1975年 完成“755農機膠”科研項目、同年獲西安市科技成果三等獎。
1976年 撰寫了“農機具膠接修復技術”一書、六萬餘字、六十四幅插圖,分四期在“陝西農機”雜誌中發表。
1977年 完成“氨水流量測量儀”和“倉儲防火報警器”獲西安市科技成果三等獎。
1978年 完成“784農機膠棒”獲陝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同年加入中國粘接協會,巡迴在全國有關城市作技術講座。
1979年 完成“BSD-11常温硫化劑”項目,同時撰寫兩萬餘字的研製學術報告,榮獲陝西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1980年 完成“金屬與橡膠耐高温粘接技術”成果為“陝西省磚瓦研究所”應用。
1981年 完成“501快速膠”和“英國828”“日本982”在我國的實際應用項目。獲西安市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2年 完成“氨水罐防腐劑”項目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重大科技成果獎。
1983年 完成“人工合成石”項目分別為陝西“大明宮”“青龍寺”“乾陵”複製“腹盆式柱礎”“蓮花式柱礎”“乾陵石獅”等。在科研工作之餘始終堅持中國畫的學習、研究和創作。
1984年 調入工藝美術公司任經理。專業耒搞自己喜歡的繪畫和工藝美術工作。
1985年 自己親手製作的工藝品在京參展,其“原大牽馬俑”和“原大鞍馬”被北京農展館收藏。(見1985年人民日報海外版)。
1986年 複製成功“秦陵銅車馬”。同年被評為“工程師”“工藝美術師”調入科委工作。
1987-1996年 受國家科委、文化部、中國科協的派遣隨團出訪美、英、法、日、加、泰、西、比等十七個國家,作中國畫講學和交流。國外的“世界日報”“中華日報”“國際日報”“僑報”“西班牙報”“泰國日報”及各國電視台、廣播電台等、數十種新聞媒體都給了很高的評價。國內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政協報”等五十多家新聞媒體都作了大篇幅的報導。繪畫作品被世界藝術殿堂“漢卿頓藝術博物館”“南加州藝術博物館”“聖地亞哥博物館”“加州澄縣博物館”“英國遺產部”“直布羅陀博物館”“泰王國博物館”“日本嘉靖館”“西班牙博物館”等六十餘家著名博物館會收藏。(在此期間)
1991年 作品“奮追”獲中國共產黨七十週年全國書畫展金獎。
1992年 被評為一級畫師;總工程師;任科企所所長。被選為第七屆、第八屆政協長安縣委委員。
1995年 作品“振翅九萬里”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作品“雙獵圖”被“天安門城樓”收藏。
1996年 在“西苑出版社”出版了“秘修斌畫集”。
1997年 在“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畫庫”秘修斌畫集。參與了“中央電視台”組織的香港迴歸活動和書畫展。
1998年 作品“振翅九萬里”榮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東渡;六十週年全國書畫大展”金獎。同年聘為北京神州大學藝術系教授。
1999年 作品“難得知已”榮獲第五屆國際書畫大展金獎。參與了澳門迴歸活動和書畫展。當選為中國政協陝西省第八屆委員會委員。
2000年 參與了中央電視台;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廣州舉辦的“二十一世紀中國書畫藝術研討會”。同年在廣州番禺市舉辦了個人畫展。
2001年 出版了由“人民畫報社”編輯;“中國畫報社”出版的“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秘修斌動物畫集”。
2002年 在廣東省順德市舉辦個人畫展。同年被聘為:“國家人事部藝術家學部委員會”理事。
2003-2004年 在北京琉璃廠融德畫廊舉辦個人畫展。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美術館舉辦“中國當代名家暨田原、秘修斌畫展”。同年被聘為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2005年 “秘修斌個性化郵折”由中國集郵總公司出版發行。參加了“杭州西湖藝術博覽會”“山東藝術博覽會”作品展出。
2006年 作品“十二生肖圖”在“收藏界”雜誌封底第一期發表;作品“雄獅圖”在“收藏界”第二期發表;“談十二生肖和生肖動物畫”一文和六蝠十二生肖作品在“收藏界”第三期發表;在第七、八、九期又分別發表了最新作品。參加了“第九屆杭州西湖藝術博覽會”,同年七月份參加了“第三屆中韓藝術博覽會”。並在温州市舉辦個人畫展。
2007年 由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了秘修斌“彩墨動物畫法”中國畫技法叢書一書。由“中國名家書畫”發表了“心情參造化,靈象師自然---關於秘修斌人生道路及繪畫藝術的對話”文章。並在“中國名家書畫”分兩期發表繪畫作品三十餘幅。同年獲“2007和諧中國年度榮譽獎”。12月26日在温州市古玩城開幕儀式上舉辦個人畫展。
2008年 元月六日參加了“温州市鹿城區愛心義拍温暖山裏娃”活動併為“培頭民族小學”捐畫款十萬元人民幣。三月份由中國外文書店出版外文版“怎樣畫動物”一書。

秘修斌相關資料

秘修斌其人其畫

作者:吳曄
長安秘修斌,六歲學畫,迄今四十三載,無一日輟筆。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擅長翎毛、花卉、走獸,尤其是他筆下的各種動物,構圖簡潔有力,寥寥幾筆,形神畢現,那濃烈的感情色彩迎面逼來,令人感動、震撼,似乎作者用畫筆彩墨,將大自然的靈魂澆鑄在宣紙上。
可能是職業和愛好的關係,秘修斌有空總是愛去書店畫廊走走,但每當他拜讀畫家們的大作,看到“曾拜某某名家為師”、“得某某名師真傳”等等之類的介紹,並有大幅的照片為證,他心裏總有一種説不出的感覺。
因生來時運乖蹇,秘修斌無機會進高等美術院校深造,更談不上有幸能得到名師的指點。他只是天生的野草,只有土地、陽光、雨露的哺育和風霜雷電的折磨,而無園丁的培土、澆灌、修枝和扭曲矯型,因而帶有幾分野勁。故自稱“野草堂主”。
秘修斌認為每個人的畫作中總是有他的可取之處,每個行當的技藝都有與大自然相通的“靈犀”,即使牆壁的漏痕,蜘蛛的破網,蝸牛的行跡,他都能從中有所感悟。千川歸海,萬法歸一,他將自己對中國曆代繪畫名家的學習理解和對自然萬物的領悟都融入他的繪畫技藝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最大的一枚印章是:“眾人所長皆為我師”。
有人説秘修斌是個木匠,因他的大小木匠活都幹得不錯;又有人説他是個工程師、科學家,因他完成過國家十多項科研項目,而且其中有六項獲得過部、省市級重大科技成果獎,出版過著作,發表過論文;還有人説他是個工藝美術師,從造型、翻模到成型作舊可一手完成,他製作的原大兵馬俑、銅車馬、金縷玉衣、粉彩、陶器、青銅器分別在世界十多個國家展出,有些精品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但是,秘修斌卻認定自己是個畫家,因為他嗜畫如命。從六歲學畫那天起,無論生存環境有什麼變化,肩上的擔子有多重,砍柴禾、拾牛糞、打磚瓦、當小工、上山下鄉種莊稼,還是被當作“封、資、修”、“黑五類”,都沒有使他放下過手中的畫筆。就這樣風風雨雨,一畫就是四十多年!
秘修斌繪畫雖是潑墨寫意,卻常常惜墨如金。他喜歡用羊毫長鋒作焦墨枯線,畫面顯得筆墨分明,靈動飛揚,有意外效果。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他每創作一幅畫,必須有長時間的靜默感悟,即與神秘又親切的大自然的靈魂交流、對話的過程,構圖常常在夜深人靜之時,這時,他的靈魂與大自然的靈魂已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了,動筆時,按他的話説,就是“要把大自然的感情表現出來,把大自然的靈魂畫出來!”有位評論家撰文説:中國畫分具象、抽象、氣象、靈象四個層次,以靈象為最高境界。秘修斌深諳此理。尤其是他的動物畫,跳出皮毛具象,筆力蒼勁,筆墨放達而又節制有度,魂到筆到,筆隨魂走,表現出了動物的自然靈性。
秘修斌給自己的畫室取名“野草堂”。他學畫無師無派,四十餘年來全靠自修,雖然走了許多彎路,但也使他煉就了一副無門户偏見的藝術魂魄,中國曆代的大師都是他的繪畫教師,大自然的萬千氣象給他筆底注入了無限激情。如今他的畫屢次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在美國作畫期間,聖地亞哥博物館收藏了他的一幅動物、一幅花卉,南加州大學博物館收藏了他的一幅鷹,美國全美畫會接收他為榮譽會員。在泰國展覽期間,王國公主和幾位王室要員都親臨展地收藏他的作品、觀摩他現場作畫併合影留念,泰國《中華日報》稱他為“牡丹王神筆”,《世界日報》評價他的花卉、走獸等畫作“臻達妙境”。美國《國際日報》説他“筆下充滿了活力與靈性”,“在他筆下,大自然充滿着活力和具有靈魂。”
問起以後的路,秘修斌毫不猶豫地説:“作畫!剩餘的生命要全部獻給藝術。我打算走遍世界,將自然界令我感動的所有動物以及它們的感情都用繪畫藝術表現出來。”

秘修斌天地靈性

——讀秘修斌的中國畫
作者:吳曄、劉善滬
秘修斌,筆名墨丹,號野草堂居士,1946年生於故都長安,祖籍河北古城,其人其畫皆具燕趙豪俠磊落之風格,又兼中國傳統文化錦繡爛漫之神韻,且文武雙修,畫品人品均極具魅力。其人自6歲迷戀繪畫至今,悠悠40餘載,雖經風雨飄泊、生活動盪、途窮運蹇,始終不改其痴,而終成大器。其作畫擅長動物、翎毛、花卉,兼工人物,作品多次在歐、美及東南亞展出,並被世界藝術殿堂漢廷頓博物館、美國加州博物館、聖地亞哥大學博物館、英國遺產部博物館、泰王國博物館、日本嘉靖博物館、直布羅陀博物館以及中國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等60多家博物館收藏。秘修斌現為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美國全美畫會榮譽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理事、國家一級畫師。
足跡遍及歐、亞、美、非幾大洲,畫出了自己所能見到的各種動物。性喜自然的秘修斌抑或是受天地靈性浸泡得過久,抑或是受傳統文化薰染得過多,其畫透露出的活潑潑的生命信息和深遠的中國文化哲學韻味,常使人驚喜撫掌,回味不盡。他畫獅、虎、鷹、豹,絕無動物園馴養之萎態,而畢現出野王者之氣象;他畫駱駝、牛、馬、猿、猴等,亦絲毫不帶被人類耍弄役使之形跡,全然一副自然靈物之神態;他還畫狼、大象、狐狸、鹿、熊、犛牛等等,也都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自由昂揚的自然靈魂,畫面中洋溢不盡的是畫家對大自然的感悟與激動,流淌不盡的是和諧的生命旋律。有位同行不無嫉妒地説:“看秘修斌的畫,能感覺到連畫面裏的空氣都是清新的。”
秘修斌的作品雖然大多是潑墨寫意,卻常常惜墨如金。他的代表作《靈魂的召喚》,看似用枯筆焦墨隨意塗抹而成,然稍作靜觀,即發現:兩隻犛牛堅韌而無奈地引頸眺望,天際處,兩隻淡墨勾勒的蒼鷹若隱若現盤旋而來,大片的空白恰是一望無際的雪原。此刻,強毅的生命力量便從畫面中轟然凸現,直注入觀者的肺腑,令人為之感動,為之拍案,為之震撼!秘修斌作畫,恰如天地造物,時常有神秘不可測之力,此畫是長期靜默感悟而得。
秘修斌40餘年修煉得道,其畫筆勢生動傳神,墨韻雄渾恢弘。他喜歡用羊毫長鋒作焦墨枯線,使畫面顯得筆墨分明,靈動飛揚,常有意外效果。更重要的是他每創作一幅畫,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靜默感悟,即與神秘而又親切的大自然交流對話的過程,夜深人靜之時,畫家的靈魂與大自然的靈魂感融交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下筆時,所表現的就是“大自然的感情、大自然的靈魂”。有位評論家撰文説“中國畫分具象、抽象、氣象、靈象四個層次。秘修斌的畫作佳品均已跳出皮毛具象,不耽溺於抽象,不徘徊於氣象,而直達靈象之府,是為至高境界。其畫筆力蒼勁,筆墨放達而又節制有度,,魂到筆到,筆隨魂走,將自身融於天地而又將天地融於筆下,表現出了中國文化哲學的神韻。所謂天道無言,大家無忌,觀秘修斌作畫,信此言不謬,現秘修斌已漸入佳境,創作頗豐。天地常新,願秘修斌筆鋒更勁。是為序。
丙子年冬日於北京養濤齋

秘修斌為鳥獸傳神

作者:邵大箴
在中外繪畫史上,均有藝術家專攻翎毛、獸禽的。描繪的角度中國和西方畫家有些差異,西方許多畫家注重描繪已經屠宰過的鳥獸,在真實的描繪中體現人對自然界的征服,體現藝術的技巧。這種繪畫門類,被他們稱之為“stilllife”,意為“靜止的生命”,中文譯為“靜物”。中國古代繪畫中,這類描繪甚少,而翎毛、獸禽在藝術家的筆下,大多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其形體、動勢及表情往往體現某種人格力量。這是和中國古代“天人和一”的美學觀念想一致的。描寫翎毛、禽獸的繪畫在我國民間有廣大的市場,一直受到廣大羣眾的歡迎。但20世紀以來,卻一度受到了畫界主流輿論有意無意的壓制,從狹隘的“題材決定論”出發,認為這類繪畫沒有積極的主題,不予以倡導。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認識又逐漸在改變,一些有志於這類繪畫的藝術家開始大顯身手,積極進取、探索,作出了可喜的成績。在這羣畫家中,秘修斌是值得我們注意和讚賞的一位。
秘修斌1946年生於故都長安,從童年時期開始,就開始習畫,但無緣進藝術院校深造,靠揣摩古今名師名作和觀察、研究自然摸索着前進。他自嘲地稱自己為“野草堂主”。不過,這株野草受着陽光雨露的滋潤。他廣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營養。在生活藝術實踐中,他逐漸認識到,藝術雖有自身的規律,但其創作原理卻是和其他事物有相通的方面。在生活中的種種體驗,均有助於對藝術的理解。他是一位有心人,時時處處注意藝術的體驗積累,注意融會貫通地把握藝術創造的奧秘。此外,他為人謙遜,善於向別人學習,他刻有一枚最大的印章“眾人所長皆為我師”以自勉。
在生活中,秘修斌是一位能工巧匠;在知識領域,他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工程師。他完成過10多項國家科研項目,其中16項曾獲得部、省市級重大科技成果獎,並有自己的論著出版。原大的秦代兵馬俑和銅車馬、古代金鏤玉衣、地動儀和木製機械,以及各種青銅器皿、彩陶等,從造型、翻模到最後成形、復舊,他均能一手完成。雖然他在科技上有馳騁才能的機會,但他仍痴情於繪畫,迷戀於花鳥和動物的描繪。他似乎覺得,他這個人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給人們描繪各種鳥類和獸禽的。
繪畫,尤其是中國古代文人水墨,嚴格地説不是一種職業。有其他職業的文人們借筆墨寄情遣興,在自娛中表達自己的觀念和理想。而文人們要把藝術做出點樣子來,起碼要有下面三個條件:一要有生活經驗的積累;二要有各方面文化藝術的修養;三要有相應的藝術技巧。秘修斌從少年起做過各種艱苦活計,有一段不平凡的坎坷經歷,在生活的磨練中他感悟甚多;他在科技領域內所做的種種探索和獲得的成就,也開闊了他的視野與胸襟;藝術上他雖未經過系統的學院訓練,但從對傳統大師作品的研習、臨摹中也獲益匪淺。再加上他勤奮而有悟性,他的繪畫水平不斷在提高。所以,當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獻身於繪畫時,他是有基礎的,工作重點的轉換顯得很自然。
秘修斌在翎毛、獸禽的藝術創造中,始終抓住兩個要點:研習傳統和研習自然。從傳統中學習和掌握語言的規範和表現技巧,在對自然物象的觀察中訓練自己理解和寫生能力,並努力從中獲得新鮮的感受,獲得創作靈感。近幾年來,他的足跡遍及歐、亞、美許多國家,帶着濃厚的興致觀察各種動物,仔細研究它們在各種不同生存環境中的狀態、行動和表情。面對他將要描繪的動物,他採用的是“中國式”的寫生方式,主要是默記,記印象,記感覺,注意整體地把握印象,然後胸有成竹地在畫室進行創作。因此,他筆下的鳥獸已不是一般的寫生,而是在客觀物象基礎上帶有主觀感情的創造。這裏有變形,有誇張,有虛構。畫家重視對象的外形,深知離開基本的形似很難表現出對象的“性格”特徵,但同時,他不停留在形似的基礎上,而努力追求神似,並進一步在描繪中抒發內心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話説,他要把大自然的感情表現出來,要把大自然的靈魂表現出來。進而他還努力在對自然物象的描繪中表現他對自然的思考。因此我們在秘修斌的作品中,不僅看到各種形態不一、神態氣概有異的鳥獸,而且看到在某種意義上是“人化了”的動物。這是秘修斌創造的藝術世界,它給人們感情的陶冶和精神的昇華;它引導人們和這些人類的朋友們對話和交流情感,它啓發人們要和它們友好相處,要珍惜生命......同時,藝術家用大寫意的水墨語言所塑造的形象,在筆縱墨放中表現出來的靈性,他掌握的有個性特色的藝術技巧,也給我們以美的愉悦與享受。
秘修斌在繪畫上取得了成績,但他深知藝海無崖,他前面要走的路很長,擺在自己面前的課題還很多,只有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總結,才可能一步一步地向着理想的目標前進。我們期待他為人們奉獻出更多更優美的作品。
2001年12月3日邵大箴為秘修斌《動物畫集》寫序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境界——秘修斌動物畫讀後 
作者:彭曉
我和秘修斌先生是在7月的一個晚上相識的。 那是一個十分悶熱的晚上,連空氣彷彿都滴着汗,給人一種壓抑感。然而,一進入秘先生的畫室,看到他的一幅幅動物畫,我好象進入了一片蒼翠且濕潤的大森林,感覺一下變了,精神振奮不已,心胸豁然開朗。這不能不令人讚歎他的“動物王國”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仔細讀了秘修斌先生的動物畫,更為其思想境界、藝術境界、美學境界所感染。
一個有作為的藝術家,必然有其獨到的藝術思想,或者説藝術主張。歷朝歷代都是如此。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張大千這些堪稱一代大師的作品,無不閃爍着思想的火花。中國畫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藝術品種,歷史源遠流長,名家名作眾多,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而是重複前人,模仿大家,就很難突破前人,達到新的境界。讀秘修斌先生的動物畫,我能感覺到他的思想火花在跳動。他筆下的動物,不管是“白獸之王”的猛虎、氣勢威嚴的雄獅、奔騰不羈的駿馬,還是活潑可愛的猴子、聰明伶俐的小貓、動作輕盈的松鼠,神情無不具有人化的象徵、人性的魅力,讓人感到親切可愛,有一種按捺不住想與它們對話、與它們交往的衝動。從這一點上説,秘修斌先生注重的是動物“人化”的刻畫,是一個藝術家對人與自然、人與生態、人與動物的和諧、坦誠相處關係的思考。眾所周知,隨着工業革命的興起與發展,人類對大自然的需求增加,從盜砍濫伐森林,到嚴重污染環境,對大自然的破壞達到了史無前例,登峯造極,其結果是生態嚴重失衡,像大興安嶺那樣的大森林中,一些野生動物已經絕跡,不能不説是一個遺憾。長此以往,我們的子孫後代只能從書本上、影視中認識那些曾經與人類共同生存在一個地球上的珍貴的野生動物了。一個有良知、有責任的藝術家,在這樣的情況下,用自己的畫筆,把那些動物人化的一面、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引起人們對動物的理解、對動物的認同、對動物的熱情,從而增加對大自然的熱愛,引導人們和動物交朋友,增進與動物的感情,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生態平衡的關係。這不能不説是一個藝術家高尚的藝術情操,也是一個藝術家的思想境界。
實事求是地説,當代一些動物畫之所以不盡人意,與一些畫家的急功近利,急於求成關係很大。有的動物畫,乍看上去,藝術水平很高,很有感染力,但是,仔細品讀,不是能看到古人的影子,就是能看到名作的痕跡,看不到作者的感受,或者説作者的靈感,也就是説沒有創新,沒有個性。你想,一幅作品,作者自己都沒有感受,沒有個性,如何去感動讀者,讓讀者記住呢?有的書畫身價達幾萬元一平尺。我在這裏不想對此妄加評論,只是想説,即使書畫成為一種商品,一種產業,那你也得那出自己的品牌,對喜愛你的讀者負責。秘修斌先生的動物畫,之所以能給人以感染力,恰恰在於他把自己的感受,真實而又坦誠地表達給讀者,讓讀者從中得到藝術感受。秘先生沒有經過在藝術專業學校學習,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的藝術事業,讓他的動物畫更接近自然,接近現實,接近讀者的心靈。因為,他少了一些框框或者説模式的羈絆,多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或者説創新。多年來,他十分注重對自然物象的觀察,並注重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從中得到啓發,得到靈感。他經常到動物園去觀察那些活生生的動物,對那些動物的一舉一動,都觀察得十分仔細。比如什麼類型的動物,有什麼不同的飲食起居習慣,有什麼不同 的愛好習俗,有什麼不同的“人化”特徵和性格特徵。他不僅觀察,還加以研究,用自己的感受去體驗,去體會。從他的動物畫中,不難看出,他對動物的研究有着獨到之處。他筆下的動物,比如同樣是虎,同樣在一個環境中,同樣是在小憨,神態不同,姿態各異,個性鮮明。他把它們的共性找到了,也把它們的個性找到了。近幾年來,他到過歐、亞、美等幾十個國家舉辦畫展或者進行工作訪問、藝術交流,每到一地,他都要有目的、有選擇、有計劃地去觀察當地的動物,看它們在其生存的環境中的不同特性。當然,他並不是把那些動物從動物園或者大自然中照搬到自己的筆下,而是通過對它們的“人化”處理,通過藝術加工,通過典型塑造,讓它們變成藝術形象,達到“天人合一”的藝術效果。這是秘修斌先生的藝術境界形成的過程。他的藝術境界因此具有了真實和魅力。
秘修斌先生祖籍河北,1946年生於古城西安。他受西安古老的文化藝術氛圍的薰陶,以及藝術世家的家庭環境影響,自6歲就開始習畫。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他沒有進入藝術類高校深造,而是從事了科技研究。他在科技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功,曾完成過10項國家科研項目,有6項榮獲過部、省級科技成果獎勵。也許是因為在科技領域成就卓著,一方面使他拓寬了視野,積累了知識,一方面使他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環境的關係形成了獨到的感受,深刻地思考,因此,也形成了他具有特色的美學觀點、藝術境界。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秘修斌先生一定會創作出更多好作
(文章來源:摘自2004年8月18日《西部時報》之《東部特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