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教興國戰略

鎖定
科教興國戰略的主要內容是: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導下,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和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中文名
科教興國戰略
別    名
科技興國
指導思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內    容
堅持教育為本
實施背景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舉世矚目

科教興國戰略實施背景

1979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舉世矚目。但其增長點主要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外延式、粗放式的經濟。從1995年到21世紀中葉,是實現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關鍵歷史時期。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以解決好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落後、勞動生產率低、經濟增長質量不高等問題,從而加速國民經濟增長從外延型向效益型的戰略轉變。為此,中國於1995年宣佈,決定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

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確立

1995年5月,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科技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確立科技和教育是興國的手段和基礎的方針。這個方針大大提高了各級幹部對科技和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既要充分發揮科技和教育在興國中的作用,又要努力培植科技和教育這個興國的基礎。在當前,更要着重加強和扶持科技與教育,為國家的近期發展和長期穩定發展打好基礎。提高生產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儘快地建立起高科技企業,同時要加強提高國民素質,加強基礎教育,注重人才的培養,重視創造性的科研工作。科技和教育具有雙重的功能,既能為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各種手段,又為持續的、長遠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科技和教育能夠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知識、技術、人才,從而提供效益,是在此之前的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所作的回報。

科教興國戰略目標規定

科教興國戰略對中國科技發展的目標作出了規定:
到2000年的目標,
初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體制。在工農業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基礎性研究、高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有顯著提高。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基本轉向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
到2010年達到以下戰略目標,
使基本建立的新型科技體制更加鞏固和完善,實現科技與經濟的有機結合。繁榮科技事業,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學技術隊伍。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質有顯著提高。重大學科和高技術的一些領域的科技實力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掌握重要產業的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技術。主要領域的生產技術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一些新興產業的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科教興國戰略重要性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以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為主要標誌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識經濟”已經進入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科學包括社會科學給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深刻變化。科技進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實力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誌。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都在制定和實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戰略,搶佔科技和產業的制高點。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與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面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充分認識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科教興國戰略實施方針

緒論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科技工作必須自覺地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把攻克國民經濟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作為主要任務。要通過改革,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新型科技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需求對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大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要建立技術創新機制,推動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以不同形式進入企業或同企業合作,還可以組建科技企業,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使企業成為科研開發和投入的主體。要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促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完善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基礎性研究要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瞄準國家目標和世界前沿,集中力量攻克難關,重點解決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優化教育結構,改革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使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起來。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逐步建立規範有效的多渠道投入體制,促進科技、教育的發展。
增強自我創新能力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在有重點有選擇地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增強我們自己的創新能力。一九九八年二月四日,江澤民同志在對中國科學院《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研究報告上批示:“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於我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東南亞的金融風波使傳統產業的發展會有所減慢,但對產業結構調整則提供了機遇。科學院提了一些設想,又有一支隊伍,我認為可以支持他們搞些試點,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們自己的創新體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根據我國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護知識產權、尊重國際慣例的原則,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這是毫無疑義的。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於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國家的自主研究開發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迅速構建一個完整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這個體系應當包括以國立科研機構和教學科研型大學為核心的知識創新系統、以企業和科研機構為核心的技術創新系統、以高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為主的知識傳播系統、以企業和社會為主體的知識應用系統。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應當成為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成為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搖籃,成為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支柱和後盾。
必須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尊重教育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與教育。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關係二十一世紀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要儘快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培養、選拔、交流和使用的機制,形成有利於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脱穎而出的環境。要充分發揮現有科技人員特別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努力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要積極引進國外智力,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要重視從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者中培養選拔科技人才及各類專業技術能手。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要優先發展教育,尊師重教。要大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少年文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和技術培訓,穩步發展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和引導社會力量辦學。要實施全面素質教育,以適應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要。要在全社會大力普及科技知識,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鼓勵創造發明,開展羣眾性科技活動,用科學戰勝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後,反對各種偽科學活動,形成學科技、用科技的新風尚,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由柳洪平創建。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持續發展,重視協調的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視解決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堅持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
二是科教興國,不斷創新的原則。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和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作用,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大力發展各類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的緊密結合。
三是政府調控,市場調節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四方面的積極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強化監管,發揮主導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公共服務,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動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
四是積極參與,廣泛合作的原則。加強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參與經濟全球化,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在更大空間範圍內推進可持續發展。
五是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原則。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選擇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進行突破,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科教興國戰略實施意義

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重大意義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助於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我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行使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職能的表現。國家實施這些職能,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實現社會主義的目的、目標。更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和社會的穩定;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itute a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並列存在,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