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技創新與應用

鎖定
《科技創新與應用》創刊於2011年,是由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黑龍江省創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期刊 [1] 
截至2017年6月,《科技創新與應用》第一屆編委會共有編委5人、英文編委1人 [2] 
據2020年6月8日中國知網顯示,《科技創新與應用》出版文獻共64037篇,總被下載4698139次、總被引103631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2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58 [3]  。據2020年6月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科技創新與應用》文獻量為67182篇,基金論文量為2785篇,被引量為181779次、下載量為1147103次,根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科技創新與應用》影響因子為0.83 [4] 
中文名稱
科技創新與應用
外文名稱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語    言
中文
類    別
綜合科技B類綜合
主管單位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
黑龍江省創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編輯單位
《科技創新與應用》雜誌社
創刊時間
2011年
出版週期
旬刊
國內刊號
23-1581/G3
國際刊號
2095-2945
郵發代號
14-139
現任主編
温雪梅
雜誌社地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和平路66-3號創展國際B座1405室
屬    性
JST

科技創新與應用歷史沿革

2011年,《科技創新與應用》創刊,刊期為旬刊。
2013年,《科技創新與應用》雜誌社地址由哈爾濱市南崗區變更至哈爾濱市香坊區 [5] 
2017年,《科技創新與應用》開放手機版全文閲讀等功能 [6] 

科技創新與應用辦刊條件

科技創新與應用欄目方向

  • 刊登內容
《科技創新與應用》主要刊登具有一定學術和應用價值的學術文獻和反映各學科、各領域的新成果、新工藝、新產品等方面的論述文章 [1] 
  • 主要欄目
《科技創新與應用》主要欄目有創新前沿、眾創空間、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方法創新、設計創新、管理創新、應用科技、研究與展望 [1] 

科技創新與應用人員編制

截至2017年6月,《科技創新與應用》第一屆編委會共有編委5人、英文編委1人(史潘榮) [2] 
《科技創新與應用》第一屆編委會編委
編委人員所屬機構
段忠賢貴州大學
許思安華南師範大學
陶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曲焱炎哈爾濱工業大學
王茂先韓山師範學院

科技創新與應用辦刊成果

科技創新與應用收錄情況

《科技創新與應用》為中國知網(CNKI)系列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全文上網期刊、中教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2018年)收錄期刊 [3] 

科技創新與應用出版發行

據2020年6月8日中國知網顯示,《科技創新與應用》出版文獻共64037篇 [3] 
據2020年6月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科技創新與應用》文獻量為67182篇,基金論文量為2785篇 [4] 

科技創新與應用影響因子

據2020年6月8日中國知網顯示,《科技創新與應用》總被下載4698139次、總被引103631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2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58 [3] 
據2020年6月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科技創新與應用》被引量為181779次、下載量為1147103次,根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科技創新與應用》影響因子為0.83(應用化學工程刊均影響因子為0.3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名第1938名 [4] 
《科技創新與應用》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 《科技創新與應用》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

科技創新與應用文化傳統

科技創新與應用精神理念

《科技創新與應用》堅持創新性、原則性、學術性、探索性、應用性及時代性的辦刊方針;以科技引領時代、創新成就未來、應用鑄就輝煌為指導思想;以研究科技推動社會發展為重點,以服務於“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目標 [1] 

科技創新與應用投稿須知

形象標識 形象標識
1、稿件須以電子郵件形式發送,採用Word2007格式,2版起為宜。請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2、該刊編輯部對稿件有修改權,不願改動者請事先説明。自收稿之日起1個月內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稿件請註明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郵編、聯繫方式及電子信箱。
3、如有一稿多投、剽竊或抄襲行為者,一切後果由作者本人負責 [1] 

科技創新與應用現任領導

《科技創新與應用》第一屆編委會領導
職務名單
編委會主任
李美成、周濤、王傲雪、江牧、高祥生、張建坤
總編輯楊大偉
編委會副主任陳明彪、劉玉柱、蒙丹、崔宏巍、安和平、隋秀梅
主編温雪梅
編輯部主任尹豔凌
參考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