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幻片

鎖定
科幻片是類型片的一種,該類作品採用科幻元素作為題材,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展開敍事的影視作品。
科幻片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時間旅行等等。科幻電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
許多科幻電影會表現出對於政治或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哲學方面如人類處境的探討。一些科幻電影是從科幻文學作品改編而成,但科幻電影會注重擷取其中的文學或人文方面的元素,而無視科幻文學比較注重的科學嚴謹性和邏輯性,兩者不可相提並論,同樣的標準不能同時適用於科幻小説和科幻片。
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1] 
中文名
科幻片
外文名
science fiction film
定    義
電影類型片的一種
特    點
情節包含科學奇想

目錄

  1. 1 基本定義
  2. 2 基本模式
  3. 3 發展歷程
  4. 萌芽期
  5. 成長期
  6. 成熟期
  7. 繁榮期
  8. 平衡時代
  9. 新生科技
  10. 4 北美上映年份
  11. 2023
  12. 2022
  13. 2021
  14. 2020
  15. 2019
  16. 2018
  17. 2017
  18. 2016
  19. 2015
  20. 2014
  21. 2013
  22. 2012
  23. 2011
  24. 2010
  25. 2009
  26. 2008
  27. 2007
  28. 2006
  29. 2005
  30. 2004
  31. 2003
  32. 2002
  33. 2001
  34. 2000
  35. 1999
  36. 1998
  37. 1997
  1. 1996
  2. 1995
  3. 1994
  4. 1993
  5. 1992
  6. 1991
  7. 1990
  8. 1989
  9. 1988
  10. 1987
  11. 1986
  12. 1985
  13. 1984
  14. 1983
  15. 1982
  16. 1981
  17. 1980
  18. 1979
  19. 1978
  20. 1977
  21. 1976
  22. 1975
  23. 1974
  24. 1973
  25. 1972
  26. 1971
  27. 1970
  28. 1969
  29. 1968
  30. 1967
  31. 1966
  32. 1965
  33. 1964
  34. 1963
  35. 1962
  36. 1961
  37. 1960
  38. 1959
  39. 1958
  1. 1957
  2. 1956
  3. 1955
  4. 1954
  5. 1953
  6. 1952
  7. 1951
  8. 1950
  9. 1948
  10. 1947
  11. 1945
  12. 1944
  13. 1943
  14. 1942
  15. 1941
  16. 1940
  17. 1939
  18. 1938
  19. 1933
  20. 1925
  21. 1923
  22. 1922
  23. 1920
  24. 1919
  25. 1916
  26. 5 國產上映年份
  27. 2023
  28. 2022
  29. 2021
  30. 2019
  31. 2017
  32. 2010
  33. 6 日本上映年份
  34. 2022
  35. 2017
  36. 2016
  37. 2015
  38. 2014
  1. 2013
  2. 2009
  3. 2008
  4. 2007
  5. 2006
  6. 2005
  7. 2000
  8. 1999
  9. 7 法國上映年份
  10. 2022
  11. 2021
  12. 2019
  13. 8 英國上映年份
  14. 2021
  15. 2020
  16. 9 意大利上映年份
  17. 2014
  18. 2011
  19. 10 韓國上映年份
  20. 2023
  21. 2022
  22. 2021
  23. 11 俄羅斯上映年份
  24. 2022
  25. 2020
  26. 12 泰國上映年份
  27. 2010
  28. 13 主要區別
  29. 14 評析
  30. 轉移虛化
  31. 神性科幻
  32. 案例分析
  33. 15 走進現實
  34. 16 相關文件

科幻片基本定義

科幻是國際公認能將“創意”形成“文化”最終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手段,是首個能將科技、文創、人才等多元、多維度的資源網絡化連接的綜合產業,它既是推動人類“仰望星空”的力量源泉,也是促進科技創新“腳踏實地”進步的牽引。包括超級生命體、科幻寫作、人工智能、時空等等,引發大眾對於未來無限可能的思考。 [8] 

科幻片基本模式

一、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對於科幻片來説,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並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換年代,但實際上它要敍述的真正內容所佔據的期限仍然很有限;類似地,科幻故事發生的地點看似不着邊際,但實際上也非常有限。雖然好萊塢科幻片在想象上天馬行空,但它在邏輯規則上卻最為嚴格,講求一個內部真實性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虛幻世界。
二、人物塑造比較簡單,好萊塢科幻片大多希望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特效和情節,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於其它類型片來説是較為簡單。人物的維度較少,表面和內心較為一致,性格沒有變化或只有簡單的變化。但近些年來這種狀況也有所改變,科幻片也開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對人物內心的衝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惱和困難的描述開始加大力度。
三、“激勵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時間的錯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龍公園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應。和其它類型片一樣,科幻片的衝突也包括內心衝突人際衝突、外界衝突(包括社會衝突和更大的環境衝突)這幾個層面,但一般來説,科幻片中最大的衝突是人與大的環境力量的衝突,比如自然災害來襲、外星生物侵略等。
四、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義、珍惜人生這樣傳統而永恆的價值。

科幻片發展歷程

首先,我們也許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film)定義為包含着某種因素的電影:這些因素是基於科學(包括現有的科學和假設的科學)而假想出來的;在世界中,它們是不可能發生的,或還沒有發生的。科幻片與魔幻片、靈異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被幻想出來的因素必定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支持,哪怕這個科學依據看起來很瘋狂。比如《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1980)可以被稱作一部科幻片,因為片中的主人公回到過去是藉由一種在影片中被科學證實了的催眠術。而《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1993)就不是科幻片,因為影片並沒有把男主角突然被迫反覆過着同一天的理由告知觀眾;如果影片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他的時間機器出了故障,那麼這就能成為一部科幻片。喬治裏葉的《月球之旅》是電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顧名思義即“科學幻想片”,是“以科學幻想為內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點是從已知的科學原理和科學成就出發,對未來的世界或遙遠的過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 [2]  科幻片從誕生之初便與科幻小説締結了不解之緣,如梅里愛拍攝的《月球旅行記》,改編自兩部科幻小説《從地球到月球》和《月球上的第一批人》;威爾斯的《隱身人》、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柯南道爾的《失去的世界》等科幻小説被搬上銀幕後,引發了系列電影拍攝,科幻文藝中常見的題材,如科學狂人、星際旅行、時空穿梭等在此時出現,形成最初的套路。好萊塢則延續了改編科幻小説的傳統,如《侏羅紀公園》《人猿星球》《少數派報告》《星際艦隊》等,並將其迅速發展成為重要的片種。
國內對科幻片的態度基本是從科學與幻想相結合的角度,或者電影的奇觀本性進行談論。如邵牧君在評論中稱“科幻電影的妙處即在於只要某種科學設想一露頭,它就能虛構出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人和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或活躍了人們的想象。” [3] 
也有部分觀點認為科幻片與神話故事有關,或將“神話”作為一個描述性詞彙,用以形容“科幻片”,但均認為科幻片與科學無關,只是恐怖片的變種。如美國電影理論家V.索布恰克及其著作《銀幕上的外層空間——美國科幻電影》,稱科幻電影與科學“根本沒有關係”;周傳基則發表評論,指“所謂的科幻片只不過是現代封神榜”,《星球大戰》是“最古老的神話故事,亦即沒有任何信息量的陳詞濫調,騎士與公主”。 [4] 
儘管如此,普遍的觀點還是認為,“當科學觀念藝術想象和電影手段三者結合時,科幻電影隨之產生。” [5]  H.弗蘭克給科幻片下的定義是:“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其主題基本有如下四種:宗教與反叛主題、凡爾納式科學享樂主義主題、權力與秩序主題、罪惡與拯救主題。
從電影史的發展來看,儘管“科幻電影”一詞出現於1926年左右,但是早在電影誕生之時,科幻片的雛形就已隨之產生,如法國導演梅里愛的《月球旅行記》(1902年)、《太空旅行記》(1904年)和《海底兩萬裏》(1907年)。縱觀科幻片的發展,除了早期的法國電影之外,美國科幻電影自誕生後,就以迅猛的勢頭成為主力,無論是資金、技術,還是經驗和文學積累,其他國家都無法望其項背。
20世紀50年代是科幻片的第一個高潮。為其繁榮提供動力的,是科技尤其空間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以及二戰結束之後冷戰思維的影響和人類對前途的恐懼感,如羅伯特.懷斯的《地球停轉之日》(1951年)。
隨着越戰結束,各種運動蓬勃興起,以及電腦技術的迅速發展,70年代迎來了科幻片的第二個高潮。以法國的《阿爾發城》、前蘇聯的《索那裏斯》以及庫布里克的《2001:漫遊太空》(1968年)為先導,直至盧卡斯的《星球大戰》(1977年)形成氣候,科幻片也從B級製作逐漸升為A級大製作。
80年代中後期以來,數字技術的飛速進步,工業化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以及消費觀念的變化,科幻片在掀起第三次高潮的同時也被末世情結所佔據。以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1984年)拉開黑色序幕,經過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1993年)、凱文.雷諾茲的《未來水世界》(1995年)、呂克.貝松的《第五元素》(1997年)等影片的綴聯,直到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國》(1999~2003年),均呈現出注重視聽、表象的特點,末日景象紛紜而至。
與此同時,為了最大限度上迎合各種口味的觀眾,類型的拼貼和融合已經成為科幻片的一個重要特徵,許多影片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科幻片,但卻在某種程度上毫無質疑地具備科幻元素。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實現幻想提供了保證,也能成為新的科學幻想的源泉。科幻電影的有趣現象是,它在想象空間中,最先進的科技所表現的,常常與古老的神話有關,甚至直接選取神話為己所用,如《黑客帝國》《少數派報告》《X戰警》等。恰如皮洛所言:“一個發展電影和神話的比喻手段的新時代已經開始。”
我們可以把好萊塢科幻片的歷史劃分為這樣幾個階段

科幻片萌芽期

科幻電影自電影發明不久後的默片時代就存在了。1902年,喬治·梅里耶拍攝了《月球旅行記》。這部改編於儒勒·凡爾納同名小説的電影以巧妙的攝影效果折服了當時的觀眾。另一個早期科幻電影的例子是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從1930年代到1950年代,科幻電影以低製作成本的B級片為主。而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里程碑作品《2001年太空漫遊》之後,科幻電影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開始成為更為嚴肅的電影類型。1970年代末期,隨着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一部(加上前傳後的第四部)的上映並獲得成功,使用了大量特技效果的大製作的科幻電影逐漸流行起來,為日後鴻篇鉅製的科幻電影大片潮流奠定了基礎。

科幻片成長期

一、19世紀末到1920年代:好萊塢科幻片的成長期。
19世紀末,帶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幾乎和娛樂電影同時在法國誕生,比如1895年的《機器屠夫》,1897年的《一位20世紀的外科醫生》等。但這些影片也許更像是在使用電影技術變魔術。直到1902年法國人梅里埃推出《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才標誌着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出現。1910年代,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和英國,似乎在拍攝關於外星人和未來戰爭的題材的科幻片上一馬當先。不過隨着好萊塢製片廠制度的出現和發展,美國在科幻電影製作上奮起直追,生產了《科學怪人》(Frankenstein,1910)、《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13)等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於1916年生產的一部長達105分鐘的《海底兩萬裏》(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它開創了水下攝影的先河。到了1920年代,美國科幻片開始和歐洲分道揚鑣。和德國《大都會》(Metropolis,1927)等歐洲科幻片相比,好萊塢科幻片更注重傳奇的情節、快捷的節奏、驚險的動作和高超的特技。這一時期好萊塢科幻片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和《神秘島》(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

科幻片成熟期

二、1930年代和1940年代:好萊塢科幻片的成熟期。
超人 超人
從1930年代開始,好萊塢科幻片開始偏愛帶有恐怖、悲觀和浪漫色彩的瘋狂科學家主題,並且開始連篇累牘地拍攝科幻電影系列片。比如,這一時期出品了《科學怪人》(1931)、《科學怪人的新娘》(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科學怪人的兒子》(The Son of Frankenstein,1939),類似的還有《化身博士》系列和《飛俠哥頓》系列(Flash Gordon)。而《隱身人》(The Invisible Man,1933)和《金剛》(King Kong,1933)都是當時產生的名作,它們延續並發展了好萊塢電影在特技運用和情節安排上的長處,並已經產生了獨特的程式。到了1940年代,由於二戰的影響,好萊塢科幻片處於一個止步不前但卻相對穩定的狀態,在這個十年中生產的科幻片幾乎都是從前題材的“後續系列”,比如《隱身女人》(The Invisible Woman,1940)、《隱身人歸來》(The Invisible Man Returns,1940)和《隱身人復仇記》(The Invisible Man’s Revenge,1944)。不過,這也同時鞏固了好萊塢科幻片的敍事模式。在1943年上映的《蝙蝠俠》(The Batman)中,日本科學家成為了邪惡的敵人,將好萊塢科幻片和戰爭宣傳結合在了一起,這也是這一時期的特點。

科幻片繁榮期

三、1950年代和1960年代:好萊塢科幻片的繁榮期。
1950年代,也許是冷戰籠罩在人們心理上的恐懼陰影加強了人們的想象力,好萊塢在此期間產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它們常以外星人、怪獸或核戰爭為主題,也更加依賴特技的運用。比如《地球停轉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X放射線》(Them!,1953)、《兩萬英尋下的怪獸》(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火星人入侵》(Invaders From Mars,1953)、《外星人大戰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1953)、《盜屍者入侵》(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惑星曆險》(Forbidden Planet,1956)、《蒼蠅》(The Fly,1958)和講述核戰爭的《海濱》(On the Beach,1959)等。冷戰對好萊塢科幻片的影響持續到了1960年代,比如1968年的《太空登月記》(Countdown)就以美蘇軍備競賽為想象的源泉。但正是在1960年代,產生了科幻片歷史上的經典之作《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這部美英合拍的影片無論在故事情節、思想內涵還是特技效果上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科幻片平衡時代

四、1970年代和1980年代:好萊塢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間保持平衡的時代。
特技的使用對好萊塢科幻片而言從來都是舉足輕重的,而隨着視覺效果技術的發展,特技和故事之間的張力逐漸開始加大。究竟應該怎樣將兩者地結合起來。很多導演做出了他們的嘗試。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THX1138》(THX1138,1971)和《星球大戰》(Star Wars,1977)、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傻瓜大鬧科學城》(Sleeper,1973)、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Alien,1979)無疑是70年代幾個成功的範例。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萊塢科幻片的特技效果製作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神奇體驗,而同時這些科幻電影又能提供給他們一個值得品味的故事。比如喬治·盧卡斯在80年和83年相繼推出氣勢宏大的《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星球大戰:絕地歸來》(Star Wars: Return of the Jedi),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温情脈脈的《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終結者》(The Terminator,1984)以及羅伯特·澤米基斯(Robert Zemeckis)的《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等。

科幻片新生科技

五、1990年起:好萊塢科幻片在高科技中探索前進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好萊塢科幻片開始大量倚賴電腦合成影像(CGI),並將其發揮至極,但在同時卻忽視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90年代以後的好萊塢科幻片在故事上乏善可陳,在視覺效果則上富有極大的衝擊力,畫面也更加精美逼真。《獨立日》《侏羅紀公園》系列,《星戰前傳》第一部(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1999)和第二部(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等影片將觀眾培養得對那些花費高昂的特技大場面甚至開始司空見慣起來。當令人眼花繚亂的電腦特技在銀幕上趨向於飽和的時候,好萊塢科幻片也同時開始迷失了方向。隨着科技的進步,好萊塢科幻片開始探索新的主題,比如克隆技術和智能機器人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曾經有人説過,科幻電影是關於“變化的電影”,從上世紀30年代誕生科幻電影開始,近20年的時間裏,影壇都在表現對於二戰的恐懼以及對新生科技的興奮好奇;到了60年代,科幻電影成為對冷戰揭示、批判最深刻的電影類型;80年年代,《E.T.:外星人》這樣的科幻片迴應了整個時代迴歸家庭與人性的主題;90年代,好萊塢樂觀積極的心態影響着科幻電影的走勢;到了21世紀,各種天災人禍不斷出現,日本強地震的威力、核輻射的危機時刻牽動人們的心臟,法美英三國炮轟利比亞的戰火讓無數平民居無定所…戰勝生命無常的無力感成為人類的生存本能giootlg_w,好萊塢的科幻電影開始着力表現不可預測的災難,《洛杉磯之戰》就是滿足了人類對憂患的心理需求:資源緊缺、暴力戰爭、人性光輝、未知外星生物,這些都在在激化人類的危機意識,類似於《洛杉磯之戰》這類的軟科幻硬寫實的災難戰爭電影成為科幻片未來發展的大勢。換句話説,科幻電影始終是和時代特點緊緊結合在一起,非常及時,同時又非常精煉地表現了時代的主題,也正是因為如此,《洛杉磯之戰》才把如此眾多的觀眾吸引到電影院去一探究竟。

科幻片北美上映年份

科幻片2023

科幻片2022

阿凡達2 [199] 月球墜落 [150] 侏羅紀世界3 [201] 新蝙蝠俠 [290] 奇異博士2 [291]  、黑豹2 [298] 

科幻片2021

蜘蛛俠:英雄無歸 [7] 毒液2哥斯拉大戰金剛沙丘永恆族尚氣與十環傳奇超能敢死隊失控玩家黑客帝國:矩陣重啓、混沌行走、太空異旅黑寡婦X特遣隊:全員集結 [41] 追憶迷局 [42]  、人類清除計劃5 [115]  、移居者 [116] 

科幻片2020

隱形人、信條、X戰警:新變種人 [50] 喋血戰士 [51]  、佔有者 [52]  、星之彩 [117] 同步 [118]  、神啊來救救我吧 [119] 超能計劃 [146] 比爾和泰德尋歌記 [147] 爆炸 [148]  、小魚 [149] 

科幻片2019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驚奇隊長蜘蛛俠:英雄遠征哥斯拉2:怪獸之王、阿麗塔:戰鬥天使、黑衣人:全球追緝、X戰警:黑鳳凰終結者:黑暗命運星際探索 [53] 魔童 [54] 

科幻片2018

黑豹、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侏羅紀世界2蟻人2:黃蜂女現身、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毒液:致命守護者、巨齒鯊、頭號玩家、大黃蜂、狂暴巨獸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鐵血戰士、湮滅、霸主 [55]  、升級 [62] 機器猛犬 [63]  、同族 [64] 

科幻片2017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銀河護衞隊2蜘蛛俠:英雄歸來、正義聯盟、金剛狼3:殊死一戰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銀翼殺手2049超凡戰隊異形:契約攻殼機動隊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異星覺醒、生化危機:終章、神奇女俠 [154]  、雷神3:諸神黃昏 [155] 金剛:骷髏島 [156]  、全球風暴 [157]  、黑暗塔 [158] 縮小人生 [159] 

科幻片2016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美國隊長3、死侍、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X戰警:天啓超能敢死隊、獨立日:捲土重來、降臨、太空旅客、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人類清除計劃3 [65]  、科洛弗道10號 [66] 分歧者3:忠誠世界 [67] 

科幻片2015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侏羅紀世界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火星救援蟻人分歧者2:絕地反擊、明日世界、終結者:創世紀移動迷宮2、像素大戰、神奇四俠2015木星上行超能查派機械姬年鑑計劃幻體:續命遊戲、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同等族羣 [280] 幻世追蹤 [281] 

科幻片2014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 [282]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銀河護衞隊、美國隊長2X戰警:逆轉未來猩球崛起2、超凡蜘蛛俠2、哥斯拉、忍者神龜:變種時代、星際穿越分歧者:異類覺醒、超體、移動迷宮、明日邊緣人類清除計劃2機械戰警賜予者、超驗駭客、屠魔戰士末日迷蹤、雪國列車、I型起源 [283] 

科幻片2013

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鋼鐵俠3超人:鋼鐵之軀地心引力、星際迷航2:暗黑無界、金剛狼2驚天魔盜團環太平洋、極樂空間、遺落戰境人類清除計劃、安德的遊戲、重返地球星際傳奇3宿主、特種部隊:全面反擊 [286] 殭屍世界大戰 [287] 

科幻片2012

科幻片2011

科幻片2010

鋼鐵俠2盜夢空間創:戰紀 [11]  、生化危機4 [58] 新鐵血戰士 [56]  、熱浴盆時光機 [57] 嗜血破曉 [68] 人獸雜交 [69] 重生男人 [70] 

科幻片2009

阿凡達、變形金剛2、星際迷航、金剛狼 [10]  、終結者2018 [18]  、第九區 [20] 守望者 [21] 神秘代碼 [29] 巫山歷險記 [71] 失落的大陸 [72] 未來戰警 [73] 2012 [133] 

科幻片2008

科幻片2007

蜘蛛俠3變形金剛、神奇四俠2 [17]  、生化危機3:滅絕 [33] 超狗任務 [34]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 [35] 

科幻片2006

X戰警3、超人歸來、致命紫羅蘭 [59]  、超人集中營 [60]  、珍愛源泉 [61]  、致命魔術 [293]  、蝴蝶效應2 [294] 

科幻片2005

科幻片2004

蜘蛛俠2、後天、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25] 複製嬌妻 [77] 蝴蝶效應 [78] 星際傳奇2 [79] 

科幻片2003

科幻片2002

蜘蛛俠、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天兆黑衣人2、刀鋒戰士。少數派報告 [16] 

科幻片2001

科幻片2000

肥佬教授2 [19] 太空牛仔 [24] 透明人 [32] 火星任務 [36]  、黑洞頻率 [37]  、星際傳奇 [38] 地球戰場 [84] 

科幻片1999

黑客帝國飆風戰警 [86]  、深海狂鯊 [98] 機器管家 [109] 

科幻片1998

絕世天劫天地大沖撞 [43] 哥斯拉 [44]  、X檔案:征服未來 [91]  、星際旅行9:星際起義 [94]  、刀鋒戰士 [95]  、迷失太空 [99] 魔幻小戰士 [120] 

科幻片1997

侏羅紀公園2:失落世界、黑衣人超時空接觸 [87] 星河戰隊 [114] 異形4 [121] 

科幻片1996

星際旅行8:第一次接觸 [88] 獨立日 [135] 火星人玩轉地球 [136] 肥佬教授 [299]  、異形魔怪2 [300]  、地球保衞戰 [301] 

科幻片1995

未來水世界 [90] 異種 [101] 十二猴子 [111] 

科幻片1994

宇宙奇兵 [93] 星際旅行7:星空奇兵 [96]  、時空特警 [124] 

科幻片1993

科幻片1992

天荒情未了 [112] 異形3 [113] 

科幻片1991

科幻片1990

科幻片1989

科幻片1988

極度空間 [140] 霹靂五號2 [141]  、外太空殺人小丑 [142] 

科幻片1987

機械戰警 [143]  、鐵血戰士 [144]  、過關斬將 [145] 

科幻片1986

異形2 [160] 蒼蠅 [161]  、霹靂五號 [162] 

科幻片1985

回到未來 [126] 

科幻片1984

二零一零 [163] 沙丘 [164]  、星際旅行3:石破天驚 [165] 

科幻片1983

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

科幻片1982

科幻片1981

科幻片1980

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 [170] 超人2 [171] 碧血長天 [172] 

科幻片1979

科幻片1978

超人 [175]  、食人魚 [176] 人體異形 [177] 

科幻片1977

科幻片1976

科幻片1975

科幻片1974

科幻片1973

科幻片1972

猩球征服 [186]  、第五屠宰場 [187]  、宇宙靜悄悄 [188] 

科幻片1971

發條橙 [105] 

科幻片1970

科幻片1969

被放逐的人 [194]  、迷失的山谷 [195] 蠟像館夢魘 [196] 

科幻片1968

科幻片1967

科幻片1966

奇異的旅程 [206]  、脱胎換骨 [207] 

科幻片1965

科幻片1964

科幻片1963

科幻片1962

氣球上的五星期 [224]  、造物弄人 [225]  、登月基地 [226] 

科幻片1961

地球危機 [227]  、龍之谷 [228]  、世界的主人 [229] 

科幻片1960

時空大挪移 [230]  、迷失的世界 [231]  、狠心女人 [232] 

科幻片1959

外太空第9號計劃 [233] 地心遊記 [234]  、海濱 [235] 

科幻片1958

變蠅人 [236]  、變形怪體 [237]  、50英尺高的女人 [238] 

科幻片1957

奇怪的收縮人 [239] 蟹魔入侵 [240] 金星怪獸 [241] 

科幻片1956

科幻片1955

魔鬼新娘 [245] 飛碟徵空 [246] 造物復仇 [247] 

科幻片1954

海底兩萬裏 [248] X射線 [249]  、火箭人 [250] 

科幻片1953

科幻片1952

科幻片1951

地球停轉之日 [257] 怪人 [258] 當世界毀滅時 [259] 

科幻片1950

目標月球 [260]  、原子人大戰超人 [261]  、史前的女人們 [262] 

科幻片1948

兩傻大戰科學怪人 [128] 

科幻片1947

科幻片1945

科幻片1944

美國隊長 [266] 人猿歸來 [267]  、美女與怪獸 [268] 

科幻片1943

科學怪人大戰狼人 [269] 秘密武器 [270]  、人猿 [271] 

科幻片1942

科幻片1941

化身博士 [275] 怪獸與女孩 [276]  、人造怪物 [277] 

科幻片1940

黑色星期五 [278]  、飛俠哥頓:征服宇宙 [279] 

科幻片1939

弗蘭肯斯坦的兒子 [312]  、魔影蔓延 [313]  、X博士歸來 [314] 

科幻片1938

飛俠哥頓:勇闖火星 [315] 

科幻片1933

金剛 [318] 

科幻片1925

迷失世界 [217]  、怪物 [218] 

科幻片1923

黑色公牛 [216] 

科幻片1922

盲目的契約 [215] 

科幻片1920

化身博士 [132] 

科幻片1919

空中大劫案 [131] 

科幻片1916

科幻片國產上映年份

科幻片2023

流浪地球2 [310] 

科幻片2022

明日戰記 [296]  、獨行月球 [297] 

科幻片2021

科幻片2019

科幻片2017

機器之血 [40] 逆時營救 [47] 

科幻片2010

科幻片日本上映年份

科幻片2022

大怪獸的善後處理 [166]  、新·奧特曼 [309] 

科幻片2017

銀魂 [178] 

科幻片2016

新哥斯拉 [173] 火星異種真人版 [174] 

科幻片2015

科幻片2014

科幻片2013

科幻片2009

宇宙英雄之超銀河傳説 [197] 

科幻片2008

科幻片2007

科幻片2006

科幻片2005

科幻片2000

大逃殺 [151] 

科幻片1999

科幻片法國上映年份

科幻片2022

科幻片2021

科幻片2019

科幻片英國上映年份

科幻片2021

芬奇 [213] 

科幻片2020

信條 [214] 

科幻片意大利上映年份

科幻片2014

科幻片2011

科幻片韓國上映年份

科幻片2023

貞伊 [319] 

科幻片2022

魔女2 [302]  、外星+人 [303] 

科幻片2021

勝利號 [304]  、徐福 [305] 

科幻片俄羅斯上映年份

科幻片2022

雙子座計劃 [306] 

科幻片2020

莫斯科陷落2 [307]  、衞星 [308] 

科幻片泰國上映年份

科幻片2010

科幻片主要區別

以影片攝製時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作為劇作基礎,展現某一虛構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的影片,即為科幻片 。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
1.奇觀與獵奇
從梅里愛開始,科幻影片就與令人目眩的奇觀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歷史傳奇、童話世界……在梅里愛的數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中,遍佈了各種奇觀和幻想。但科幻題材對梅里愛而言,並非科學的延伸,而是藉以呈現景觀的道具。梅里愛的興趣並不在於將電影作為“敍事藝術”來發展。他更為看重的是電影作為奇觀呈現工具的能力。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評價的:“梅里愛利用特技經常是為了使人感到驚奇,它本身成了一個目的,而不是一種表現手段……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的音節,但他應用的卻是莫名其妙的咒語而非表達意思的語句 。”
梅里愛使得科幻電影烙上了無法抹去的奇觀胎記,縱觀好萊塢影壇,從1968年的《太空漫遊2001》到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從1976年的《星球大戰》到1999年的《黑客帝國》……史詩般的太空旅行場景、幾可亂真的史前恐龍形象、場面宏大的太空戰爭、幻如靈境的虛擬世界……無一不是藉助奇觀效應大賺票房。無數令人歎為觀止的影像一次次的衝擊觀眾的視網膜,無數次觀眾以為奇觀已經達到了極致而若干年後更大的奇觀卻總是呼嘯而來。或許,好萊塢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裝,那麼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這個形式一旦被剝離出去,我們會發現它的內容已經所剩無幾——實際上,好萊塢科幻片的內容即在於它的形式,形式便是它的內容。完全的,徹徹底底的奇觀轟炸。
奇觀是電影的本質之一。科幻電影興起的幾十年中,獵豔奇觀的天性驅使着人們湧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塞入好萊塢的腰包;而好萊塢也看準了科幻電影的斂財天賦,將科幻電影的奇觀特性一次次的強化乃至異化。當觀眾某一天對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觀報以鼾聲的時候,估計好萊塢視覺系的科幻導演只能將海洛因粉末撒在電影院的空氣中,別無它法刺激觀眾的神經了。
2.與科幻小説
太陽下沒有真正新鮮的事物,科幻的想象力也無法超出柏拉圖為人們畫下的認知洞穴。大師的科幻電影也無非是祖傳的老三樣不斷舊飯新炒。選題集中現象在好萊塢科幻片裏尤為明顯,導演基本上是在重複作家的創意。很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都來源於著名科幻小説,或完全改編自小説原文,或籍由小説的一些著名情節、片段以及理念來獲得靈感。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編的電影就包括:1981年《銀翼殺手》、1990年《全面回憶》、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強殖入侵》《少數派報告》和2003年《記憶裂痕》。著名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經典也大量被搬上銀幕,如1966年《奇異潛航》、1999年《變人》、2000年《黃昏》、2004年《我,機器人》。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科幻類電影的選題侷限。
但不幸科幻電影的藝術水平明顯遜於科幻小説。主流題材的科幻電影,其水準基本上只相當於科幻小説的黃金時代(30到60年代)的水準。總體而言,90%的科幻題材集中在外星生物人造生命、太空歷險、時空異常和機器人等幾個狹小的選題上。縱觀近年的科幻大片:《E.T》《火星入侵者》《異形》《獨立日》《第五元素》《火星人玩轉地球》《黑衣人》等屬於反映外星生物的影片;《侏羅紀公園》《第六日》《哥斯拉》等是反映人造生命的影片;《太空漫遊2001》《星際迷航》《紅色星球》《人猿星球》等屬於反映太空歷險的影片;《時間機器》《回到未來》《時空頻率》《蝴蝶效應》等反映時空異常;《機械戰警》《終結者》《機械英雄》《人工智能》《我,機器人》等是反映機器人的題材……還有一些電影同時綜合了幾種題材,如《星球大戰》同時包括太空歷險和外星人元素,《黑客帝國》是機器人和時空轉換的綜合等等。但幾乎沒有一部作品能跳出臼窠。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幾種科幻題材更適合於搬上銀幕;另一方面,從商業的角度看,這些選題已經成為大眾消費和票房號召的符號,更容易引發出人們對影片的期待和熱衷。如果某個電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學題材,那麼導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頭,諸如太空旅行冒險不慎墜入黑洞的邊緣云云。
3.人物形象平面化
科幻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是人物刻畫和表現的模式化傾向,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數的科幻電影中,一般都有一個全能的超級英雄,而這個超級英雄的大部分名額都被男性所佔據,女性只是在其中作為點綴和陪襯。例如《黑客帝國》中的尼奧,《少數派報告》中的喬恩,《我,機器人》中的偵探史普納……他們天生就具備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為夷。他們沒有深層次的個人行為動機,只是天生而來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們沒有複雜的情感鬥爭,沒有令人信服的個人性格……但是,這毫不影響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觀眾認可度。
恰好相反,如果一部科幻片將大量筆墨用於人性的反思和人物的塑造,那麼它很有可能被認為是低成本的三流科幻片。例如1996年的《星河戰隊》,情節極為簡單,只是單線陳述人類與巨大昆蟲的戰鬥過程,其人物基本都屬於頭腦簡單的熱血炮灰和場景配料,但是票房卻賺了個盆滿缽滿,被影迷列為科幻片的經典之一。而2003年的《星河戰隊2》花費大量菲林刻畫一個反主流的人物形象,人物飽滿了,場面卻平淡了,結果被視作當年最失敗的狗尾續貂之作。
不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許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線的模糊,科幻經典之作《太空漫遊2001》就充斥着冗長的硬科幻場景描述和細節刻畫,人物關係和性格描寫幾乎為零,其主旨據稱在於揭示人類科學發展的核心奧秘,充滿了神秘主義思辯和唯心哲學色彩。
當然,好萊塢也在不斷豐富人物的菜譜,《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國》的人種拼盤、《星球大戰》的ET秀……角色的變化日益新奇。但是,這裏人物依舊是場面的佐料,主角依舊是性格簡單的英雄……否則,那就是搶戲——搶奇觀的戲。
4. 科幻外套與審美俗套
實際上,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大部分只是一個普通劇加上了科學外套。導演們把恐怖片、動作片、災難片和喜劇片的內容加以科幻的修飾,使之看起來如同科幻片,其本質的敍事結構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續了其他類型的電影。
例如恐怖片與科幻片的結合——這一組合模式最為歷史悠久且理所當然——人類對於未知總是懷有不可理喻的恐懼心理,而科學的本質就是探索未知。從第一本科幻小説《弗萊肯斯坦》起,各種科學怪物就以猙獰的面目來賺取觀者的注意力。從惡魔到幽靈,從機器到巨猿……時至飛碟熱興起的若干年間,外星異種便取而代之,用更加神秘莫測和光怪陸離的面孔來恫嚇觀眾。票房大獲全勝的《異形》系列可謂是科幻加恐怖的典範。
科幻包裝的動作片也極為常見,幾乎每一部科幻電影都有大量的打鬥場面,以至於人們往往搞不清楚個別正宗的動作片——如《007》電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還是動作片。實際上科幻片基本上無法剝離其動作元素,二者相區別的特徵或許只在於誰為誰服務——到底是科幻元素裝點動作電影還是動作噱頭服務於科幻電影……説到底,二者其實是無法區分。
還有與災難片緊密結合的科幻電影,例如《後天》和《天地大沖撞》等等。不曾發生的災難往往比真實的更具吸引力和衝擊力——冰河時期的突然降臨,彗星撞擊的不期而至……好萊塢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災人禍都出奇準確地降臨在紐約曼哈頓的附近。
還有科幻加喜劇,科幻加愛情,科幻加偵探等其他模式……只要製片人願意,科幻配料——加什麼鍋底都可以。

科幻片評析

科幻片轉移虛化

科幻片在它誕生之日起便遠離了具有現實意義的社會題材,遠離了真實的社會矛盾人性悖論。正如每個時代都有清談的士人和幻想的狂徒,當今世界的科技背景下,人們在高度緊張的生存競爭中,也需要一些超現實的夢境來寄託遐思。科幻無疑取代了過去神話所具有的社會功能,電影已然成為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所創造的幻象使得觀眾暫時脱離了現實的世界,獲得片刻的超脱和昇華。
正如瑪麗·奧勃萊恩所描述的科幻電影的誕生:
“一門新的藝術就這樣誕生了,這是一種由它自己的巫師們在黑屋子裏表演的部落的儀式,它引導觀眾進入鬆弛、半睡眠的狀態,如同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裏描述的那種夢境:
睡眠有時會使哀傷的眼睛閉上,
把我從自己周圍人們那裏暫隔開 。”
科幻電影對於現實關注的虛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可以轉移民眾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將理想寄託於遙不可及的未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這個時代,世界上可供幻想的領域已經所剩無幾,但人類畢竟有着超脱現實的需要。在科幻片的世界中,受過良好科學教育的人們,號稱最不可救藥的人們,這些據説沒有信仰的人們,在科幻的催眠下,嚼着口香糖爆米花睡着了。

科幻片神性科幻

與其他電影相比,科幻片這種歷史最悠久、票房最具價值的電影類型又似乎最難被嚴肅的藝術家、研究家所正視,科幻電影也很少登上各大影片評獎的領獎台,即使在最重視電影商業價值的奧斯卡獎頒獎記錄中,人們也很難看到科幻電影在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重要獎項中獲取榮譽,這不得不説是一種宿命——科幻電影從在誕生之日起便沒有什麼嚴肅的社會思想性、現實批判意義和所謂藝術價值。但是,票房數據讓我們相信仍有無數的人們為之狂熱和迷戀。尤其是年輕人,社會的未來,他們的價值取向和世界觀更容易受到科幻片的影響和引導。
潘尼洛普·豪斯頓在本世紀50年代初就曾指出,“人們能夠從(科幻片)對待科學本身的整個態度中發現某些有意義的啓示。那些半是煉丹術士、半是召魂巫師的邪惡科學家已經變成多少顯得陳腐不堪的人物,他們整日整夜或忙於製造致人死命的射線,或忙於把人變成猩猩、把猩猩變成人。如今,人性的力量已經微乎其微,而作為對科學某種抽象理解的替代物—火箭、原子彈電子設備、受控大腦機等等卻一發不可收拾。人們可以推斷,恐怖電影正是由於社會暴露出來的某種難言之隱—迷信,才能以這類令人驚驚的裝備使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心迷神亂 。”
“……無論它的社會學重要性如何,科幻電影仍是一種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能時代的詩,是使我們意識到自己是何物和將會成為何物的警句。它還是對奇麗的美感及高雅的幽默感的傳統的承繼者,而這種傳統已被某種想象出的技術從我們身上剝奪殆盡。正如40年代的流行音樂使人更多地聯想到那個時代的躁動和時尚而不是它自以為附麗的文學,科幻電影這樣的現象或許終會有一天被人們視為比較其它藝術門類更完整地代表着產生它的這個年代的歷史性煩憂 。”
這些評論可能言之過高,但是,科幻片的確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它所具有的詩性和神性更適合於放鬆當下的人類主體。上帝已經死了,科學還活着,那麼,就讓科學來代替上帝,讓新的神話和傳説來救贖人類的靈魂吧。

科幻片案例分析

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被認為是繼《月球之旅》《2001太空漫遊》之後的又一部科幻片里程碑。且不論這個評價是否恰當,但僅從《黑客帝國》的影響力而言,它的確創造了科幻類型片的一個典範。
從某種意義上説,《黑客帝國》雖然具有科幻片的各種類型特徵,但它卻顛覆了部分科幻類型片的舊有模式,它首次以一種近乎玄思的哲學思辯貫穿全片,不斷的糾纏於現實和靈境、客體和本體之間。片中充滿了哲學的意味:子彈時間讓人聯想到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飛矢不動”;決定論偶因論不禁令人想起讓萊布尼茨的名字;母體與錫安的分化更是一個莊周夢蝶般的遐思,一個柏拉圖式的洞穴隱喻,一個笛卡爾關於真實與夢幻關係的第一深思。
與此同時,影片還大量運用了符號化的隱寓和暗示:尼奧的原名叫“安德森”,意為“人之子”;“尼奧”(neo)是“新”的意思,是“one”的顛倒,意為“第一個人”;女主角的名字“特蕾尼蒂”意為“三位一體”;而“墨菲斯”則是希臘神話中的睡眠之神……甚至有人從中看到了東方神秘主義中國哲學以及佛教的影響。
但是無論如何,《黑客帝國》仍然是一個類型片。超豪華的場景設計,高投入的特技效果,平面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仍然擺脱不了的例行打鬥,近乎氾濫的生死戀情以及機器人造反的大眾題材……特別是當人們看到尼奧在最後一分鐘的解救時,一切的一切都那麼熟悉——觀眾仍然在好萊塢的掌控之中。
可以説,《黑客帝國》的成功,相當大部分仍然得益於對好萊塢科幻片元素的排列重組,加上特技效果的登峯造極,劇本的哲學意味和網絡時代的與時俱進。
……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似乎玩轉了好萊塢類型電影的奧秘,我們沒有做不了的大菜。但是,意料之外的是什麼。我不敢妄言。
“上帝存在於細節中”。我們瞭解了好萊塢科幻片的每一個元素,但是未必能照葫蘆畫瓢。更深刻的理解,或許需要我們以更紮實的摸索和實踐來體驗。
參考文獻:
喬治·薩杜爾 《世界電影史
瑪麗·奧勃萊恩 《電影表演
約翰·巴克斯特 《電影中的科學幻想》
曾耀農《論科幻影片》
路春豔《對類型電影的認識》
劉亞冰 《類型電影與類型批評》
張東林《科幻電影:在幻象和本體之間》
虞吉《電影的奇觀本性》
黨昊 《類型電影探因》
李瑞光趙方《好萊塢電影中不同敍事結構的人物塑造》

科幻片走進現實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科幻片中的事物正在走進現實,納米機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例。1987年上映的美國科幻大片《驚異大奇航》中,科學家把縮小到幾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的人和飛船注射進人體血管,讓這些超微小的“參觀者”直接觀看到人體各個器官的組織和運行情況。納米級的技術在當時只是一種科學幻想,但如今已在現實世界。納米機器人(nanorobot)的研發成功,就是這一嶄新技術的體現。有關專家預言:用不了多久,個頭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納米機器人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國科學家和未來學家周海中在1990年發表的《論機器人》一文中甚至預言:到21世紀中葉,納米機器人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6] 

科幻片相關文件

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若干意見》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