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學的起源:中世紀如何奠基現代科學

鎖定
《科學的起源:中世紀如何奠基現代科學》是一本202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詹姆斯·漢南。 [1] 
中文名
科學的起源:中世紀如何奠基現代科學
作    者
[英]詹姆斯·漢南
原作品
God's Philosophers: How the Medieval World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Science
譯    者
劉崇嶺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2年12月31日
定    價
88.00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72017438

科學的起源:中世紀如何奠基現代科學內容簡介

“中世紀是智力停滯、迷信和無知的時代”——這是被現代學術界完全否定的神話,如果沒有中世紀學者的貢獻,伽利略、牛頓、科學革命都不會出現。很多關於中世紀的説法並非事實,比如,中世紀的人並不認為地球是平的,而哥倫布也沒有“證明”它是一個球體;宗教法庭並未因任何人的科學思想或發現而將其燒死,事實上教會是科學研究的主要贊助者,甚至若干位教皇以對科學的瞭解而聞名;哥白尼不懼迫害;教皇也沒有試圖禁止人體解剖;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著名審判是關於政治,而非關於科學。中世紀是個在智識上高歌猛進的時代,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影響促成了科學進步,帶來的成就遠超古典世界,在技術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歐洲人獨立發明了眼鏡、機械鐘、風車和高爐,工匠和科學家將東方傳來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改進到了超越其發明者想象的水平。透鏡與相機,以及幾乎所有類型的機器以及工業革命本身,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被遺忘的發明家。
本書集中描述一段跨越六個世紀的史詩之旅,回顧了讓·布里丹、尼科爾·奧雷姆、托馬斯·布拉德沃丁等被忽視的天才們的發現,並將羅吉爾·培根、奧卡姆的威廉、托馬斯·阿奎那等更為人熟知的人物的貢獻帶入歷史語境。
中世紀是一個不乏發明和創新的時代。現代科學技術與所謂“黑暗”中世紀的關係,比我們所知的更有淵源。

科學的起源:中世紀如何奠基現代科學作者簡介

詹姆斯·漢南(James Hannam),牛津大學物理學學士、倫敦伯克貝克學院歷史學碩士、劍橋大學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博士。曾為會計師,在倫敦金融城小有成就,主要從事電影製片,對科學史滿懷熱情,為各種報刊如《觀察家》《今日曆史》《立場》《新科學家》撰稿。《科學的起源》是他為大眾寫的作品,2010年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科學的起源:中世紀如何奠基現代科學圖書目錄

引言 中世紀科學的真相
第一章 羅馬陷落之後:中世紀早期的科學進展
第二章 數學教皇
第三章 理性的崛起
第四章 12世紀文藝復興
第五章 異端與理性
第六章 異教科學如何被基督教化
第七章 慘敗:中世紀的魔法和醫學
第八章 鍊金與占星的秘術
第九章 羅吉爾·培根與光學
第十章 鐘匠:沃靈福德的理查德
第十一章 默頓計算者
第十二章 中世紀科學的巔峯
第十三章 新視野
第十四章 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
第十五章 16世紀的博學者
第十六章 人體的運轉:醫學與解剖學
第十七章 人文主義天文學與尼古拉·哥白尼
第十八章 天文學改革
第十九章 伽利略與喬爾丹諾·布魯諾
第二十章 伽利略與新天文學
第二十一章 伽利略的審判與功績
結語 一場科學革命?
進階閲讀建議
大事年表
重要人物表
註釋
致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