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

鎖定
《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的政治理論著作,於2008年8月首次出版。 [1] 
該書是為配合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而編輯出版,收入了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中央文件中關於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論述,共188條。 [1] 
作品名稱
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
作    者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創作年代
現代
類    別
政治理論著作
字    數
7萬字
首版時間
2008年8月

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內容簡介

《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是收錄了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中央文件中關於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論述,圍繞着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提出的根本依據、第一要義、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進行論述,共188條。 [1]  [2] 

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作品目錄

一、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
二、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根本依據
三、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
四、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
五、科學發展觀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六、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八、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十一、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十二、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2] 

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創作背景

黨的十七大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配合這項工作,2008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和《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兩本書,供黨員幹部學習。 [1]  [2] 

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作品思想

1.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國內外形勢的清醒把握。科學判斷中國國內外形勢,歷來是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也是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只有準確認識中國國內、國際的發展環境,準確認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準確認識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要求,在指導思想上形成共識,在實際工作中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組織人民為實現提出的目標和任務而團結奮鬥。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居於世界後列,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將長期存在。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但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中國在發展中仍面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為更好地解決前進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更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中央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總結了三十年來,中國改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吸取了世界上其它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一定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髮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之路。
2.科學發展觀是對人民羣眾歷史主體地位的細心體察。人民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中國最廣大人民羣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推動者。堅持以人為本,就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從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不斷實現民利,保證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羣眾的利益;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來檢驗自己的工作和成績,做到凡是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計辦好,凡是損害廣大羣眾利益的事情就堅決不辦;細心體察羣眾利益要求的變化,使政策措施更全面、更準確地反映羣眾利益,使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體現羣眾利益。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
3.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使命的高度自覺。生產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人類社會要逐步消滅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使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都要靠發展。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於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中國共產黨的首要任務就是帶領人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中國這樣的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社會主義大國,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是黨執政以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好的重大課題。必須深刻認識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着力把握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疑難,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才能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的基礎。強調發展是第一要義,是基於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基於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深切願望,基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基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履行黨的執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結論。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
4.科學發展觀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質的深刻認識。歷史唯物論告訴人們,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從根本上説,經濟發展決定政治發展和文化發展,但政治發展和文化發展也會反過來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產生決定性作用。實踐證明,不重視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協調發展,不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會出現增長失調,從而最終制約發展的局面。忽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忽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忽視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忽視資源環境保護,經濟建設是難於搞上去的,即使一時搞上去了最終也可能要付出深重的代價。講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絕不只是指經濟增長,而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更自覺地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只有遵循社會歷史、社會實踐的辯證法,自覺地推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地化解對中國發展的各種制約因素,更好地推動中國發展進程,確保實現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5.科學發展觀是對治國理政根本方法的自覺運用。中國是一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在現代化建設中,要正確領會和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善於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各個方面的發展要求,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及其各個環節統籌好、協調好,使之相互促進,相互支撐,實現良性互動。必須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善於發揮兩個積極性,既堅持全國一盤棋,保證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又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善於從各方面利益的結合點上考慮問題,謀劃工作;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善於化解不和諧因素,形成各方面參與改革推動發展、維護穩定的強大合力;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係,善於抓住牽動全局的重要工作、涉及羣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着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做到以點帶面、協調推進。只有堅持統籌兼顧,才能真正處理好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的利益問題,真正把全體人民和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形成廣泛共識、集聚強大力量。在中國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更加自覺地運用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的利益。統籌兼顧是在中國治國理政的重要歷史經驗,是處理各方面矛盾和問題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也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科學有效的方法。 [3] 

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作品影響

所獲榮譽
2010年2月,《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入選“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幹部教育局向黨員幹部推薦第一批學習書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