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學理性主義

鎖定
科學理性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的主潮之一,這一思潮同近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有着不解之緣。一方面,科學理性主義對認識論、方法論問題的思考得益於自然科學層出不窮的新成果;另一方面,這一哲學思潮所提供的現代科學觀又引導着科學大踏步地前進。
中文名
科學理性主義
解    釋
對於“什麼是科學”的回答
作    用
引導着科學大踏步地前進
補    充
當代西方哲學的主潮之一

目錄

科學理性主義簡介

所謂科學觀就是對於科學理論的總體認識,亦即對於“什麼是科學”的回答。

科學理性主義其他信息

近代以來,科學以它給人類帶來的滾滾財富和給社會帶來的巨大進步而令人肅然起敬,凡是被稱為科學的東西,沒有人會懷疑它的正確性和真理性。那麼,科學理論真的是鐵板一塊、永世不變的嗎?現代科學理性主義思潮的發展恰恰在科學觀上接二連三地打開了缺口,拓展並深化了我們對於科學理論的認識。 當邏輯實證主義運用經驗證實原則去論證科學的客觀檢驗標準時,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邏輯困境:經驗證實的東西總是具體的、個別的,而科學理論所陳述的卻是一般原則和普遍真理;經驗總是已經過去和完成的事情,而科學的作用範圍卻包含着未來。這樣看來,經驗是無法滿足科學理論的普遍性要求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品性發生了衝突。我們既不能無視經驗的存在,也不能放棄科學的追求,所以只能再次追問,到底什麼是科學?傳統科學觀在這裏受到了挑戰。波普的批判理性主義通過逆向思維另闢蹊徑,提出證偽原則:經驗雖然不能窮盡一切事例,卻可以通過一個反證推翻一個科學理論。歐洲人的經典命題“凡天鵝皆白”不是被澳洲發現的一隻黑天鵝證偽了嗎?可見經驗並非同科學的普遍性無關,只不過這是一種否定性的關係。波普進一步指出,一切科學探討首先同問題相聯繫,是針對問題而生的,所謂科學就是解釋問題的一種理論模型或者理論假説。當這種理論模型或理論假説能夠正確地解釋和預測客觀事實時,它就是科學;當客觀現實的發展超出了它的解釋範圍時,它被證偽了,就需要有新的理論假説來代替它。因此,科學發展的模式是:問題——假設——證偽——新的問題……批判理性主義的證偽理論在科學觀上給了我們一個啓示: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不是絕對的,科學理論不僅具有實證性的品格,同時也具有否證性的品格。科學只有通過不斷清除假設中的錯誤才能前進。所以,任何科學理論都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只能在不斷的更新中呈現自身的真理性。 科學哲學的歷史主義學派繼續考察科學的理論模型,拉卡託斯的“科學革命綱領”主張,可以把科學理論看成一個由硬核和保護帶組成的模型。硬核是基本理論,是不容動搖的;保護帶是輔助性假設,可以部分調整甚至全部變換。任何科學理論模型都不是永恆的,都有一個從進化到退化的演變過程。只要保護帶的調整能夠應對客觀世界的變化併為該模型增加新的經驗內容,能預言和解釋新的事實,這個理論模型就是進步的;反之則已經退化。這樣,一個科學理論是不會輕易被一、兩個反面例證所推翻的,它總要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發揮作用。這在科學觀上給了我們又一個啓示:科學的本質是同它的歷史性相聯繫的,應該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待科學的標準。也就是説,靜態的邏輯模式需要動態的歷史模式來促動,橫向的科學結構角度需要縱向的科學發展角度來引領。科學哲學所獲得的歷史主義眼光在其他西方哲學流派中也有反映,像心理哲學派別的“發生認識論”觀點,解釋學的“效果歷史”觀點,都是向歷史主義的靠攏。可見歷史主義的研究態度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同時也是人類現代思維的共識。 夏皮爾的科學實在論給了我們科學觀上的第三個啓示,他提出了信息域的概念,信息域即一系列有內在聯繫併產生重大問題的信息羣落。比如,拉瓦錫發現了氧,把燃燒、金屬熔鍊、動植物呼吸等現象統一於化學的信息域。信息域隨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如果説,16-17世紀是力學的信息域,18世紀是化學的信息域,19世紀是電磁學、熱力學的信息域,那麼,20-21世紀很可能是微電子學、分子生物學的信息域。我們可以站在信息域的總體高度,從各門科學的相互聯繫和互動關係中發現科學新的生長點,科學發展有了新的思維角度。現代科學實踐的形式,已經遠遠超越了科學家的個人奮鬥,電腦行業三、五個月改換一個朝代的發展速度,靠的是幾百萬科學技術人員的集體智慧。現代科學的形態也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理論體系,而更體現為由眾多理論或學科構成的理論羣集。這一思路的實質告訴我們,現代科學是整體性的事業,而不僅是個人理性活動的結果。 開放觀、動態觀、整體觀,以及發展觀、系統觀、均衡觀、回饋觀、模式觀等等,這些來自科學理性主義的新觀念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科學觀,而且促使現代思維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除了邏輯思維、辯證思維,還有逆向思維、模糊思維、發散思維等等,這些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