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學史新論

鎖定
《科學史新論》,[德]薛鳳,[美]柯安哲 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年4月。
中文名
科學史新論
作    者
薛鳳
柯安哲
譯    者
吳秀傑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4月
頁    數
490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8189392
副標題
範式更新與視角轉換

科學史新論內容簡介

通過對歷史上不同個案——從果蠅遺傳學研究到到“綠色革命”中的農作物新品種培育;從古典晚期的數學史到戰後法國的核反應堆;從對疾病的界定、西方女性健康醫學中的社會性別問題,到晚期帝制中國的技術與文明;從科學交換中的道義經濟、知識的開放獲取到集體作者的署名權,本書分析瞭如下問題:知識與技術的創造、生成、傳播和應用的過程和走向如何被嵌入在社會和文化的整體事實中,成為社會發展中具有驅動性意義的有機組成部分,並反過來進一步左右科技發展的方向。本書囊括了具有前瞻性意義的論文,有助於幫助讀者看到一幅具有潛力的學術新圖景:在科學史、技術史和醫學史的交叉地帶,尚有許多能帶來知識增生節點的新領域有待於深入探討。
曾經各成一體的科學史、醫學史和技術史正漸行漸近,併力圖在全球視野中重新確立自己的定位。為了擴展學科對象範圍並提出從新角度切入研究問題,德國馬普科學史研究所與相關學術共同體聯合啓動了一個試點項目:把近二十年來在英語學術界中發表的重頭論文12篇彙編成一卷科學史理論讀本,並將其翻譯成漢語供中文讀者使用。本書設定的目標讀者羣是科學史、技術史、醫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專業的學者以及大學生。 [1] 

科學史新論圖書目錄

導論 科學史的新對話:理論和視角 / 柯安哲 薛鳳 001
第一章 知識公開:16 世紀採礦與冶金著作中的理想
及其語境 / 帕梅拉·朗 023
第二章 疾病的架構:病痛·社會·歷史 / 查爾斯·E. 羅森伯格 077
第三章 政治設計:核反應堆與“二戰”後法國的
國家政策 / 加布裏埃爾·赫克特 097
第四章 中國帝制晚期的技術與文明 / 白馥蘭 135
第五章 注述文本:古典晚期與數學史 / 瑞夫·內茨 173
第六章 果蠅遺傳學研究中的道義經濟、物質文化和共同體 / 羅伯特·E. 科勒 205
第七章 擁有“庫魯”:醫學科學與生物殖民主義交換 / 沃裏克·安德森 231
第八章 1550— 1700 年間應對信息過剩的閲讀策略 / 安·布萊爾 283
第九章 論集體作者 / 彼得·伽裏森 313
第十章 知識在流轉 / 詹姆斯·A. 西科德 347
第十一章 讓社會性別進入女性醫療史 / 莫妮卡·H. 格林 385
第十二章 利於小農的育種與墨西哥“綠色革命”的
初始階段 / 喬納森·哈伍德 443 [1] 

科學史新論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薛鳳(Dagmar Schäfer),德國馬普科學史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宋代和明清的知識文化、技術與政治的關係、科學技術思想發展中物質性與管理實踐所擔當的角色。已出版的著作有《皇帝的絲衣:明代的官營絲織業》(1998)、《宮廷與地方:十七至十八世紀 的技術交流》(與故宮博物院的學者合編,2012)、《知識文化:中國歷史上的技術》(主編,2012)等以及論文多篇。
柯安哲(Angela N.H. Creager),生物化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科學史專業托馬斯·西貝爾教授(Thomas M. Siebel Professor),同時也是歷史系菲利普&羅林斯教授(Philip and Beulah Rollins Professor),2014—2015年任科學社會史協會主席(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HSS)。主要演講領域為20實際的生物醫學研究史。主要著作有The Life of a Virus: Tobacco Mosaic Virus as an Experimental Model, 1930-1965 (2002)、Atomic Life: A History of Radioisotopes in Science and Medicine (2013)、Feminism in Twentieth-Centur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主編2002)等以及論文多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