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學、技術與社會

鎖定
科學、技術與社會,是指一門以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為研究對象的新興學科。隨着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迅速發展而誕生,是人類對自己的生存條件進行深刻反思的產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社會學家曼海姆出版《知識社會學》一書,探討社會與知識的關係。1939年貝爾納出版《科學的社會功能》,對科學與社會的關係,科學的政策、管理和發展戰略等進行了研究,指出“科學和社會的繁榮昌盛都有賴於科學和社會兩者之間的正確關係”。 [1]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英文縮寫是STS(Science,Technologhy and Society)。 [2] 
中文名
科學、技術與社會
外文名
Science,Technologhy and Society
縮    寫
STS

目錄

科學、技術與社會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同時也引發了許多新的諸如人口增長、核戰爭、環境污染、生態危機、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重大難題,使科學技術的統一價值出現嚴重的分離,人們不得不進一步思考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問題。

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

科學、技術與社會主要研究科學技術發展對社會的影響,科學、技術、經濟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其中包括研究科學技術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地位與作用,科學生產力的理論與運作,科學技術與知識經濟,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所引發的有關社會、倫理問題;研究科技發展戰略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科學管理理論、科技政策、組織、開發,轉讓與評價等問題。

科學、技術與社會術語特點

既從哲學、歷史和社會學的角度考察科學技術,又從科學技術的角度研究社會。其宗旨是發揮科學技術的積極作用,克服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使科學技術真正造福於人類,其研究成果對社會發展和人類命運具有重大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