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種植屋面

鎖定
種植屋面,在屋面防水層上覆土或鋪設鋸末、蛭石等鬆散材料,並種植植物,起到隔熱作用的屋面。定義, 在建築屋面和地下工程頂板的防水層上鋪以種植土,並種植植物,使其起到防水、保温、隔熱和生態環保作用的屋面稱為種植屋面。
中文名
種植屋面
外文名
Planting roofing
鋪設材料
鋸末、蛭石等鬆散材料
作    用
防水、保温、隔熱和生態環保
分    類
簡單式和花園式
所屬學科
建築學

種植屋面種植屋面簡介

種植屋面是輔以種植土、在容器或種植模板中栽植植物來覆蓋建築屋面或地下建築頂板的一種綠化形式。
提到種植屋面,人們往往把它理解為屋頂花園的同義詞,實際上涵蓋在其中的不僅僅是屋頂的庭院或花園。還包括其他多種形式。從廣義上講,種植屋面是指在各類建築物、構築物的屋頂、露台、天台及陽台等人工進行的綠化。在這種形式的背後,有巨大的技術力量支持着屋頂綠化的發展。從自然土壤到輕量基質,從鋪設簡單的排水層到蓄排水技術,從單純選擇適應屋頂環境的植物到科學培育適應屋頂環境的植物材料及雨水綜合利用等,這些技術的發展無疑是屋頂綠化不斷髮展的結果。
相關規範有JGJ155-2013《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GB50345-2012《屋面工程技術規範》、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規範》。

種植屋面種植屋面分類

1)簡單式種植屋面:僅以地被植物和低矮灌木綠化的屋面。
2)花園式種植屋面:以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綠化,並設有亭台、園路、園林小品和水池、小溪等,可提供人們進行休閒活動的屋面。
其他分類方法如圖1所示。
圖1 圖1

種植屋面基本規定原則

1)種植屋面的結構層宜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新建種植屋面工程的結構承載力設計,必須包括種植荷載。既有建築屋面改造成種植屋面時,荷載必須在屋面結構承載力允許的範圍內。
2)種植屋面工程設計應遵循“防、排、蓄植並重,安全、環保、節能、經濟,因地制宜”的原則,並考慮施工環境和工藝的可操作性。
3)種植屋面防水層的合理使用年限應≥15年。應採用二道或二道以上防水層設防,最上道防水層必須採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防水層的材料應相容。寒冷地區種植土與女兒牆及其他泛水之間應採取防凍脹措施。
4)當屋面坡度大於20%時,其保温隔熱層、防水層、排(蓄)水層、種植土層等應採取防滑措施;屋面坡度大於50%時,不宜做種植屋面。
5)倒置式屋面不應做滿覆土種植。
6)種植設計將覆土種植與容器種植相結合,生態和景觀相結合。
7)簡單式種植屋面的綠化面積,宜佔屋面總面積的80%以上;花園式種植屋面的綠化面積,宜佔屋面總面積的60%以上。
8)常年有六級風以上地區的屋面,不宜種植大型喬木。
9)屋面種植應優先選擇滯塵和降温能力強,並適應當地氣侯條件的植物。 [1] 

種植屋面關鍵技術

種植屋面的結構層次
種植屋面的構造層次一般包括屋面結構層、找平層、保温隔熱層、找坡層、普通防水層、耐根穿刺防水層、排(蓄)水層、種植土以及植被層。此外還可根據需要設置隔汽層、隔離層等。
屋頂環境條件的分析和植物選擇
植被層是種植屋面系統中的可見部分,也是種植屋面展示的部分,因此,植被的選擇在種植屋面系統中非常重要。植物的成活與生長的好壞取決於其生長環境條件,由於屋頂的生態環境與地面明顯不同,光照、温度、濕度、風力等隨着層高的增加而呈現不同的變化,受屋面自然條件的限制,所以屋面種植植物的選擇比地面種植植物的選擇更嚴格,一般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屋頂離地面越高,自然條件越惡劣,植物的選擇則更為嚴格。植株必須具有根系淺、耐寒冷、抗旱、耐瘠薄、喜陽的習性。在植物類型上應以草坪、花卉為主,並穿插點綴一些花灌木、小喬木。各類草坪、花卉、樹木所佔比例應在 70%以上。
(2)考慮到佈局技術的需要和功能發揮,植株宜選擇具有較鮮豔和開花時有較好觀賞效果的品種。為便於管理,宜選用適應性強、生長緩慢、病蟲害少、淺根系的植物。
(3)需符合防風安全性的要求。植株要相對低矮,如果植株過高或不夠堅硬,則風大時植株易倒伏,會影響綠化效果。
種植屋面種植土選擇
為了使花草生長髮育旺盛並減輕屋頂的荷載,種植土宜選用經過人工配置的合成土,使其既含有植物生長的各類元素,又能滿足質量輕、持水量大、通風排水性好、營養適當、清潔無毒、材料來源廣且價格便宜等諸多要求。目前國內外應用於種植屋面的人工種植土種類較多,一般均採用輕質骨料(如蛭石珍珠岩、泥炭等)與腐殖土、發酵木屑等配合而成。不同植物生長髮育需要的土層厚度不同,植物在屋頂上生長由於風載較大,從植物的防風要求上講,也需要土壤有一定的種植深度。 [1] 

種植屋面技術問題

1、防止滲水;
2、防止根部生長到建築物;
3、確保植物能承受風力;
4、植物的品種能否適應長期暴曬的環境和該城市的氣候;
5、如何打理植物:提供營養、灌溉排水、防治害蟲。

種植屋面意義

土地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並改善環境
在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中,城市中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必然與綠化用地發生矛盾,種植屋面作為一種不佔有地面土地的綠化形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尤其是居住屋頂綠化能更好地解決建築與園林綠化用地的矛盾。在樓頂隔熱防水層上培育一層植被,則擴大了綠化面積,拓展了城市的綠肺。種植屋面能夠有效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綠化用地的矛盾,增加綠化覆蓋率,提高綠視率。植物具有維持大氣中氧氣二氧化碳平衡,吸滯塵埃、吸收有毒有害氣體、殺菌、淨化空氣等作用。
為人們提供新型的休息場所
種植屋面與地面綠地相比,可遠離城市道路邊上的噪聲和汽車尾氣,避免來自低層部分屋面的反射和陽光的輻射熱,可為人們提供一種新型的良好休息場所。
可使建築空間更好地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
現代建築多為鋼筋混凝土預製板結構的平頂房,採用種植屋面不僅可使居住在頂層的居民改變冬冷夏熱的生活環境,同時還能起到保護防水層和建築屋頂結構的作用。而且可使屋頂生機盎然,從而使得建築空間能更好地滿足人們使用的要求。 [1] 
參考資料
  • 1.    沈春林,王玉峯. 種植屋面及其施工技術[J]. 新型建築材料,2010,37(01):60-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