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种師中

鎖定
种師中(1059年—1126年),河南洛陽人,世居陝西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將。其祖父種世衡、伯父種諤、兄長种師道皆為北宋名將。种師中長於軍中,長期戍守西北邊疆。金兵入侵,他率兵進入京勤王,後奉命救援太原,因友軍失約未至,陷入重圍,力戰而亡。詔贈少師,諡曰莊愍。 [1] 
中文名
种師中
別    名
種端孺
國    籍
宋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059年(己亥年)
逝世日期
1126年
職    業
將領
主要成就
御夏抗金
出生地
京兆府
官    職
房州觀察使、奉寧軍承宣使
追    贈
少師
諡    號
莊愍

种師中人物生平

种師中戍守西北

種(Chóng)師中的祖父是種家軍的創建者種世衡,種氏三代為將,所以种師中從小在軍中長大,從軍後他長期戍守在宋朝有西北邊疆,歷任環州(治今甘肅環縣)知州、秦州(治今甘肅天水)知州、邠州(治陝西彬縣)知州、慶陽府(治今甘肅慶陽)知府、秦州知州、侍衞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房州觀察使、奉寧軍承宣使等職務。 [2] 

种師中勤王東京

公元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2月,金軍分兩路大舉攻宋,東路直取東京,西路兵指太原。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初,金國由完顏宗望(斡離不)率領的東路軍渡過了黃河,長驅直入,進逼北宋的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朝廷一面起用李綱主持東京保衞戰,一面急令种師道率領西軍東下勤王,身為西軍大將种師中也奉詔率領秦鳳兵隨從哥哥入援東京。 [3] 
西軍由姚平仲(姚古之子)率領步騎七千輕裝先行。种師中和熙河經略使姚古率領大軍隨後跟進。种師中、姚古的大部隊還沒有到東京,金兵就因為宋朝勤王軍越來越多而撤走了。金兵退走以後,种師中就率領二萬宋軍駐守在滑州(今河南省滑縣東)一帶。 [4] 

种師中救援太原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二月,金軍西路軍統帥完顏宗翰(粘罕)率軍圍攻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間(今屬河北)三鎮,北宋朝廷任命姚古為河北制置使,种師中為河北制置副使,命姚古率軍去救援太原,种師中率軍去救援中山、河間。 [5] 
种師中率兵渡過黃河之後,發現完顏宗翰(粘罕)只留下副將圍困太原,他自己則率兵南下,已經抵達澤州(今山西晉城)了,种師中馬上上奏朝廷,建議出其不意,自邢(今河北邢台)、相(今河南安陽)出上黨(今山西長治),從側後襲擊完顏宗翰(粘罕),但北宋朝廷認為他的建議不能取得成功而沒有答應。等完顏宗望(斡離不)率軍率師北還之後,种師中被迫撤軍。 [6] 
完顏宗翰(粘罕)掃平了太原外圍州縣,以偏師先後奪取文水、西都谷、祁縣、太谷、盂縣,並擊敗了救援太原的宋軍地方部隊樊夔、施詵、高豐部。又用“鎖城法”構築重重工事將太原團團包圍,斷絕了城內外的聯繫。宋軍姚古所部雖然收復了隆德、威勝,卻沒有達到解太原之圍的目的。 [7] 

种師中為國捐軀

太原之戰 太原之戰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五月,北宋朝廷再次組織軍隊救援太原,种師中由河北井陘西進,另外兩員大將,姚平仲的養父姚古張孝純的兒子張灝分別從長治和汾州北上,三軍互為犄角,共解太原之圍。 [8] 
种師中率兵從河北井陘進入山西平定軍(今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復了壽陽(今山西壽陽)、榆次(今山西榆次),但由於姚古、張灝的部隊都沒有跟上來,失去策應的种師中為了避免孤軍深入,就率部屯駐在真定(今河北真定)。 [9] 
而此時金軍統帥完顏宗翰(粘罕)正在雲中(今山西大同市)避暑,他讓士卒就近放牧。宋朝的諜報人員發現了這一情況,誤以為完顏宗翰(粘罕)準備撤軍,馬上止報了朝廷,樞密院知事許翰誤聽諜報而做出了金軍將要全線撤兵的判斷,多次催促种師中進兵,甚至責備他手握重兵卻逗留觀望。种師中接到命令之後,十分傷心,他説:“畏敵逗留不進是軍中大罪,我自小從軍,征戰多年,到老了還要擔這個罪名嗎?”於是种師中留下輜重糧草,連賞犒之物都沒帶,就帶領部隊輕裝出發。同時种師中寫信約定姚古、張灝兩軍分道俱進。 [10] 
不久,种師中部的前鋒進抵距離太原二十里的石橋,中軍到達壽陽的石坑(今山西壽陽東南),大軍挺進十里許,部將黃友發現地形不利,立即將情況報告种師中,要求火速移軍,但种師中沒有采納這一建議。 [11] 
繼續前行的宋軍遭到金兵主力的襲擊,种師中率領宋軍拼命死戰,取得了五戰三勝的戰果,苦苦前行,到了榆次,離太原只有百里的距離了,然而,懼敵怯戰的姚古部將焦安節慌報軍情,奏稱金軍主帥完顏宗翰(粘罕)已經趕到,致使姚古、張灝兩軍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約定與种師中部會師。 [12] 
當种師中部被迫撤退到殺熊嶺(今山西壽陽西南)時,士兵已經飢餓難忍,疲憊不堪了,金兵探知种師中軍中情況之後,再次發動猛攻,軍糧短缺、士氣低落的宋軍再也頂不住了,右軍、前軍先後潰散,种師中率中軍死戰不退,從卯時戰到巳時,宋軍將士用神臂弓擊退了金兵,但因為犒賞之物沒有帶來,沒辦法為士兵發賞齎,拼死死戰的士兵沒有拿到賞齎十分氣憤,不願意再作戰,四散逃去,种師中率領身邊剩下的一百餘將士繼續拼命死戰,最終种師中身中四處重傷,飲恨疆場。 [13] 
种師中是宋軍名將,他戰敗身亡之後,宋軍各部的士氣受到很大影響。种師中為國捐軀後,大臣劉韐上言朝廷,請加優贈,朝廷下詔贈少師,諡曰莊愍。 [14] 

种師中歷史評價

劉韐:“師中聞命即行,奮不顧身,雖古忠臣,不過也。” [15] 
《宋史》:“師中老成持重,為時名將。” [15] 
《宋史》:“師中欲出其背以掩之,可謂至計矣。李綱、許翰顧以為怯緩逗撓,動失機會,遂至大,而國隨以敗,惜哉! [15] 

种師中史書記載

《宋史》有傳,《續資治通鑑》、《契丹國志》、《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畿輔通志》、《欽定日下舊聞考》、《歷代通略》、《文獻通考》、《續通典》、《續通志》、《大宋宣和遺事》、《靖康傳信錄》均有事蹟記載。

种師中家族成員

曾祖父:種昭衍 [16] 
從曾祖父:种放
祖父:種世衡
父親:種記
叔伯:種詁(種古)、種診、種諮、種詠、種諤、種所、種誼
哥哥:种師道
堂兄:種樸

种師中軼事典故

成語”老成持重“出自《宋史》:“師中老成持重。”指人經驗豐富,辦事老練穩重,不輕舉妄動。 [17] 
參考資料
  • 1.    种師中  .陝西地情網[引用日期2013-09-30]
  • 2.    《宋史·卷三三五》師中字端孺。歷知環、濱、邠州、慶陽府、秦州,侍衞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房州觀察使,奉寧軍承宣使。
  • 3.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金人內侵,詔提秦鳳兵入援。
  • 4.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未至而敵退,乃以二萬人守滑。
  • 5.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遣副姚古為河北制置使,古援太原,師中援中山、河間。
  • 6.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師中渡河,即上言:“粘罕已至澤州,臣欲由邢、相間捷出上黨,搗其不意,當可以逞。”朝廷疑不用。幹離不還,師中逐出境。
  • 7.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粘罕至太原,悉破諸縣,為鎖城法困之,內外不相通。姚古雖復隆德、威勝,扼南北關,而不能解圍。
  • 8.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於是詔師中由井陘道出師,與古掎角。
  • 9.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進次平定軍,乘勝復壽陽、榆次,留屯真定。
  • 10.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時粘罕避暑雲中,留兵分就畜牧,覘者以為將遁,告諸朝。知樞密院許翰信之,數遣使督師中出戰,且責以逗撓。師中嘆曰:“逗撓,兵家大戮也。吾結髮從軍,今老矣,忍受此為罪乎!”即日辦嚴,約古及張灝俱進,輜重賞犒之物,皆不暇從行。
  • 11.    浙南抗金名將黃友  .江夏心聲網[引用日期2013-09-30]
  • 12.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五月,抵壽陽之石坑,為金人所襲。五戰三勝,回趨榆次,去太原百里,而古、灝失期不至
  • 13.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兵飢甚。敵知之,悉眾攻,右軍潰而前軍亦奔。師中獨以麾下死戰,自卯至巳,士捽發神臂弓射退金兵,而賞繼不及,皆憤怨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師中身被四創,力疾鬥死。
  • 14.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師中老成持重,為時名將,諸軍自是氣奪。劉韐言:“師中聞命即行,奮不顧身,雖古忠臣,不過也。”請加優贈,以勸死國者。詔贈少師,諡曰莊愍。
  • 15.    宋史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3-11-30]
  • 16.    宋代名人大觀 洛陽英雄淚 北宋種家軍  .洛陽網[引用日期2013-09-30]
  • 17.    老成持重  .59網[引用日期2013-11-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