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樹昏鴉圖

鎖定
《秋樹昏鴉圖》是清代王翬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圖構圖虛實互映,擴展了畫面的空間層次,得平穩淡遠之勢。筆法嫺熟勁健,畫風清麗典雅,深得江南山水渾潤沉鬱之趣。畫中振翅盤飛的寒鴉,表現了羣鴉歸巢時的喧鬧景象,成為秋林萬籟歸於沉寂的前奏,具有“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 [1] 
中文名
秋樹昏鴉圖
作    者
王翬
創作年代
清代
畫作類型
設色畫
材    質
紙本
規    格
縱118cm,橫74cm
幅    式
立軸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秋樹昏鴉圖畫作內容

《秋樹昏鴉圖》 《秋樹昏鴉圖》
畫面為高樹垂柳,竹林小徑,歸鴉點點,樓屋臨水。這幅畫布局繁密,近遠景用寬闊平靜的水面隔開。遠處一片羣山,岡巒亙連,山勢平緩,隱現可見。河流縱橫交錯,發出潺潺流水聲,將峯巒分為一大一小兩部分。近處一片山坡,蒿草密密一片,新篁叢生,竹林中株株秀竹筆直挺立,十分齊整。沿着左側的山坡有一條小溪飛瀉直下,起伏跌右,似銀綢飄動,溪水兩岸各有數棵古柳,枝條輕拂。古木盤根露地,枝幹扭轉,枯枝梢上,棲息數十隻烏鴉,如一小黑點,黑壓壓的一片,另有幾隻展翅飛走,一派蒼涼的秋暮景色。古木下依山傍水配有水閣屋宇,古樸典雅,分外清幽。屋中有兩位高士正在暢敍久別重逢的友情,交談十分投機,神態自然。不遠處的一座木質板橋上一位行人正慢步行走。 [2] 
本幅自題七言詩一首並款署:“小閣臨溪晚更嘉,繞檐秋樹集昏鴉。何時再借西窗榻,相對寒燈細品茶。補唐解元詩。壬辰正月望前二日,耕煙學人王翬。”鈐“王翬之印”“澄懷”“不二法”“來青閣”朱文印,“清暉老人時年八十有一” 白文印。 [1] 
鑑藏印有:“萊山真賞”“虛齋鑑定”等共8方。 [1] 

秋樹昏鴉圖創作背景

該圖創作於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作者時年81歲。 [1]  此圖系根據明代唐寅詩意繪製的秋林小景。 [1] 

秋樹昏鴉圖藝術鑑賞

秋樹昏鴉圖風格

從此畫題詩來看,作者把思念之情,與蒼茫的秋色相融,可謂情與詩相得益彰,頗費心機。此幅畫用筆蒼勁嚴謹,墨色富於變化,人物形象生動,刻畫較工細。 [2] 

秋樹昏鴉圖構圖

《秋樹昏鴉圖》的佈局取勢,景物的形態筆墨與色調都是為了渲染深秋日暮的主題。構圖是上吐希下密。取平穩淡遠之勢,近處石坡上是落盡繁葉的枯樹,裸露着彎曲盤轉的枝葉滿身的結痕,顯得十分蒼老剛勁。樹的枝條以濃重的短線鹿角畫法,繁而不亂,富有節奏感和裝飾美。江水的兩株秋柳姿態左顧右盼,遙相呼應,迎風招展的柳條以歸整的長線形式組台排列疏密相兼,前後穿插。 [3] 

秋樹昏鴉圖技法

《秋樹昏鴉圖》局部
《秋樹昏鴉圖》局部(2張)
該圖筆墨運用流暢自如,既表現出柳樹堅實的質地,又畫出了婀娜多姿的形態。房前的幾叢樹木佈置的均衡明朗,聚散之間互相照應井然有序。樹型挺拔多姿,筆力遒勁,真可謂是“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的寫照。近處溪岸的坡陀岩石,用長線條勾勒輪廓,淺澤淡彩,表現出了深秋時節山石的質感和結實飽滿的形態。樹叢掩映的幾間房屋,有藏有露,房內人物神態生動隱約可見。樹叢後面山坡上透露出一片枝葉茂密的竹林。竹幹用雙勾填色畫,剛勁有力,竹葉以濃淡相兼的墨色寫成,一層如紗似霧的煙霧飄動其間,景物時隱時現,增加了畫面的空靈感。溪流上板橋橫卧,橋上行人與閣內臨窗靜坐的文人難士遙相呼應。人物雖小,但人物的形態刻畫得極為傳相,筆法簡練舒暢。中景是水澤澎丁,沉靜空曠。霧靄縹緲其中形成大片的虛景。筆墨不多,但虛中有象,疏而不空。以此虛景襯托前景的實,又承啓遠景中連綿起伏的山巒。畫幅上半部的山巒底線形成幾條水平線分割出幾個大小形狀各異的水面,更增加了畫面的平靜迷遠之感。這些水平線又與前景中的樹木、石坡的輪廓形成交錯對比,穩中有動感,平淡中藴着變化。斷中巧妙的構思佈局體現出畫家深厚的藝術造詣與豐富的表現技法。天空一羣或棲或飛的歸巢烏鴉,是畫中的點睛之筆,使這萬籟寂靜的深秋暮景充滿了詩情畫意。 [3] 

秋樹昏鴉圖歷史傳承

此圖曾被清末孫毓汶、龐萊臣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 

秋樹昏鴉圖作者簡介

王翬(1632—1717年),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又號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江蘇常熟人,清初畫家。祖上五世均善畫,曾祖王伯臣,善畫花鳥,祖父王載仕,擅長山水、人物、花卉;父親王雲客也善畫山水,畫風秀雅。 [4] 
參考資料
  • 1.    王翬秋樹昏鴉圖軸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5-16]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1958頁
  • 3.    詩情畫意抒胸懷——評王翠的《秋樹昏鴉圖》[J].決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2013,(第8期).
  • 4.    王翬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