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天的憂鬱

鎖定
《秋天的憂鬱》 以日常性與抒情性風格彰顯了生命的存在意義。
沒有陰晴圓缺,春夏秋冬就不是自然,沒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就不是生活。
中文名
秋天的憂鬱
製    作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
導    演
馬路
編    劇
童道明

秋天的憂鬱作品介紹

《秋天的憂鬱》是童道明“文化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一部是《賽納河少女的面模》(《劇本》2009年第9期),第二部是《我是海鷗》(《新劇本》2010年第1期)。這兩個劇本分別於2009年9月17日和2010年1月30日在北京蓬蒿劇場首演。
《秋天的憂鬱》是童道明先生獻給契訶夫和曹禺的,也意味着他想向這兩位偉大的戲劇家有所學習、借鑑與借重。借用童先生的話説:“《秋天的憂鬱》,這五個字是曹禺用來歸納契訶夫《三姐妹》一劇的情調的。他喜歡這個情調,後來也在《北京人》裏營造了類似的情調。我也喜歡這個情調,我讓“秋天的憂鬱”這五個字不斷在這個劇本的時空中迴響,以表達我的道德的與審美的訴求,同時也表達我對這兩位偉大的戲劇家的眷念,相信《秋天的憂鬱》這五個字是可以把這兩位戲劇大師詩意的連接在一起的。總而言之較之前兩個劇本,寫這個劇本的時候,我有了更為明確的向契訶夫和曹禺學習的意願。這樣,我同時能聽到兩種聲音:一種是自我質疑的聲音:你有能力和智慧學習契訶夫、曹禺這樣的戲劇大師嗎?一種是自我鼓勁的聲音:哪怕學點皮毛,也要比不嘗試着去學習要好。這第二種聲音當然佔了上風,於是我把《秋天的憂鬱》呈獻到讀者面前。” [1] 

秋天的憂鬱導演介紹

馬路,天津人藝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曾導演多部兒童劇及舞台劇。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
導演闡述:
曹禺先生借《北京人》愫芳的台詞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生活:——"生活就是一段段即悲涼又甜蜜的日子……"。悲涼與甜蜜構成了人生無奈。無奈又與希望形成了《秋天的憂鬱》的內在衝突。
只要是人,就會有渴望,有追求,有思想。但,只要有渴望,只要有追求,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與生命本體發生強烈碰撞和巨大沖突,碰撞和衝突之後歸結於不可迴避的人生無奈。人類面對悲情的無奈,不是氣餒和自我毀滅,而是悲愴地形成更大更強烈的希望,這就是《秋天的憂鬱》闡釋人的偉大與堅韌,詩情與敞亮。
我以為《秋天的憂鬱》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也就是利用了典型的生活的常態再現了兩位被生活的悲涼和甜蜜浸淫了的藝術家重新找到了愛情為故事線索,真實地反映了生命本體及人生意義。《秋天的憂鬱》內在奔湧的生命詩情顯示了人的刻意追求和麪對無奈奮勇抗爭的生命意識,彰顯了樂觀向上的人類情感和悲壯的生命情結,揭示了生命本質和心靈深處的本然狀態。 [1] 

秋天的憂鬱編劇介紹

童道明先生是著名戲劇理論家和評論家,著名俄羅斯文學翻譯家。代表作:《我是海鷗》、《塞納河少女的面模》。《秋天的憂鬱》是他創作的第三部劇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