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夕

(清代黃景仁詩作)

鎖定
《秋夕》是清代詩人黃景仁創作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哀感頑豔的情詩。據詩意推測,是作者早期的作品。郁達夫先生的小説《採石磯》中對此詩的創作作了很悽豔的描述:“仲則(景仁字)竟犯了風露,在園裏看了一晚的月亮……,他忽然感觸舊情,想到少年時候的一次悲慘的愛情上去。”這顯然是從本詩中“為誰風露立多時”一句想像出來的故事。
作品名稱
秋夕
作    者
黃景仁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體裁

秋夕作品原文

秋夕
桂堂寂寂漏聲遲,一種秋懷兩地知。
羨爾女牛逢隔歲,為誰風露立多時。
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蠶未斷絲。
判逐幽蘭共頹化,此生無分了相思。 [2] 

秋夕註釋譯文

秋夕註釋

(1)桂堂:廳堂的美稱。李商隱《無題》詩:“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2)寂寂:冷寞。
(3)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
(4)女牛:織女、牽牛,兩星宿名,隔銀河相對。神話傳説織女系天帝孫女,善織雲錦,因嫁與牛郎,中斷織錦;天帝怒,強令兩人分離,只准每年七夕相會一次。
(5)判:同“拚”。
(6)不顧惜;捨棄。
(7)幽蘭:即蘭。
(8)頹化:頹敗變化。
(9)分:同“份”。

秋夕譯文

廳堂冷寂漏聲顯得遲慢,這一種秋夜的懷念相隔兩地的人都能知道。我羨慕你們織女牛郎每年能相會一次,為了誰人我在風露之中站了許多時候?
我的心好象蓮子那樣常常含有苦澀的成分,我的愁思好象春蠶那樣吐絲不斷。我要不顧一切追隨幽蘭同她一齊頹敗變化,我這一生沒有份兒了卻相思。

秋夕作者簡介

黃景仁(1749―1783),字仲則,又字漢鏞,自號鹿菲子,江蘇武進(今常州)入。二十三歲入安徽學政朱筠幕。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大、小金川平定,黃景仁獻詩考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籤官,加捐縣丞。在京候選時與眾多名士交遊,三十四歲時死幹赴陝途中。有《兩當軒集》《西蠡印稿》。 [1] 
參考資料
  • 1.    羅福惠,羅芳編著,名人詠武昌,武漢出版社,2019.03,第203頁
  • 2.    秋夕  .搜韻[引用日期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