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秉志齒蟾

鎖定
秉志齒蟾(學名:Oreolalax pingii)是角蟾科、齒蟾屬兩棲動物。雄蟾體長43-51毫米,雌蟾體長47-54毫米左右。吻端略突出;鼓膜不顯;無犁骨齒;舌後端遊離,有缺刻。前肢長;後肢腔跗關節僅達肩部或口角。指、趾端圓。雄性四、五趾外側緣膜有一行黑刺。皮膚不粗糙,背部的皮膚松厚。背部疣小較平滑;腹部皮膚光滑;四肢上有許多小黑刺;腋部及大腿兩側各有淺色疣粒。背部淺棕色,疣上有黑點;四肢有黑橫紋;胸腹部肉色。瞳孔縱橢圓形,上半虹彩為赤金色,有縱行黑線,下半為淺灰藍色。
秉志齒蟾生活在海拔2700-3300米地幫的大小水溝邊、石塊下或溝邊草皮樹根下,以及水溝盡源處沼澤地小溝內。分佈於中國四川涼山(昭覺、越西、美姑)地區。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Oreolalax pingi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變凹型亞目
角蟾科
齒蟾屬
秉志齒蟾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u,1943
保護級別
(IUCN)2004年 ver 3.1——瀕危(EN) [3] 
中文名
秉志齒蟾
外文名
Ping’S Toothed Toad

秉志齒蟾形態特徵

秉志齒蟾
秉志齒蟾(5張)
雄蟾體長43-51毫米,雌蟾體長47-54毫米左右。體形中等,較短粗。吻端略突出,吻稜不顯著;眼間距等於鼻間距,兩者均大於上眼瞼之寬;鼓膜不顯;無犁骨齒;舌後端遊離,有缺刻。前肢長,前臂及手之長几達體長之半;指(趾)端圓,乳白色;指略扁圓,第一、二、四指幾等長;關節下瘤不太顯著;內掌突大而圓,外掌突略小。後肢短,雄性脛跗關節前達口角,雌性者只達肩部;雄性左右跟部僅相遇,雌性者則不相遇;脛與足幾等長;趾扁平,趾側均有緣膜,基部相連成蹼,第一、二趾間約半蹼,四、五趾間之蹼約為1/3;雄性第四、五趾外側緣膜上有一行黑刺;關節下瘤較顯著,內蹠突橢圓形,無外蹠突。
皮膚不粗糙;背部的皮膚松厚,愈至背部後方則愈厚,在背後端肛前方的中線上形成一短縱膚溝;背部疣小較平滑。雄性頭部有許多小黑刺,較大之黑刺則分散於眼後方到肩部,四肢上亦有許多小黑刺;雄性胸側黑刺細密成團,在它的上方有分散的小疣一團,腹部皮膚光滑;沿下頜有細黑刺。較特殊者即大的雌性體側黑刺大而特別多,頭部及四肢上黑刺較少,整個腹面也有分散的小黑刺;較小的雌性則無。顳褶短厚;腋部及大腿兩側各有一個淺色疣粒。
生活時背部呈淺棕色或菜棕色,疣上有黑點;四肢有黑磺紋,少數標本則不顯。胸腹部呈肉色,皮膚薄,略可透視內部淺色的內臟。瞳孔縱橢圓形,上半虹彩為赤金色有縱行黑線,下半呈淺灰藍包。液浸標本棕褐色,背部深色斑點歷歷可見;腹面灰白邑。
雄性前肢粗壯;第一、二指上有密集之小黑刺,第三指內側較少;胸部有兩大團密集之小黑刺;眼後方有許多大黑刺;第四、五趾的外緣有黑刺—行,蹠底部也有黑刺。
羣一般呈片狀,多數為橢圓形或卵條以及其他不成形者,分別測量卵片大小:60毫米×49毫米×12.48毫米×37毫米×14毫米,60毫米×43毫米×11毫米;卵條大小:147毫米×19毫米×12毫米,72毫米×22毫米×12毫米,70毫米×31毫米×14毫米,一般有卵200粒左右;卵徑3-3.8毫米,乳白色。
第30-38期蝌蚪全長64毫米,頭體長25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155%;體背面灰棕色、深棕色或深灰色,尾部顏色較體色略淺,無斑,上尾鰭較下尾鰭色深;唇齒式多為Ⅰ:4+4/4+4:Ⅰ;唇乳突僅在上唇中央缺3個;口角部副突上有小齒。剛完成變態的幼蟾體長24毫米左右。 [1]  [4] 

秉志齒蟾生活習性

秉志齒蟾生活在海拔2700-3300米地幫的大小水溝邊、石塊下或溝邊草皮樹根下,以及水溝盡源處沼澤地小溝內,幼蟾多在溝邊岸上潮濕的石塊下,最多時在一塊石下,最多時在一塊石下可捉到16個。該蟾行動遲緩,在石塊下被翻出後常棲於原地不動。 [4] 

秉志齒蟾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四川涼山(昭覺、越西、美姑)地區。 [5] 
秉志齒蟾分佈圖 秉志齒蟾分佈圖

秉志齒蟾繁殖方式

產卵季節(5月初至6月初)期間,特別的5月中下旬夜間成體出外活動者較多,常發出低沉而啞的“咕-咕-咕”的叫聲,抱對時雄蟾擁抱於雌蟾胯部,雄蟾兩手相遇,第一指則伸向前方,二者相靠很緊,其他指則略彎曲,有的兩手基部幾成交叉狀。1965年5月25日在昭覺七里壩一水凼周圍之灌木根下發現大量成串的卵條,並觀察到該蟾的產卵情況;抱對的雌蟾將前肢抱在細樹限上,頭向上,產卵於細樹根上,呈長條狀,卵條下段大部分浸沒在水內,小部分懸在空中之樹根上,形狀因懸掛情況各異。同日,也發現有的在水凼邊石下產卵,卵貼附在石底面。蝌蚪生活於小山溪水凼內石下或大山溪之水凼內。大蝌蚪主要分散在緩流深水溝內,活動於水的底層或部分遊於水的中層。在產卵季節同一水域同時可以獲得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蝌蚪及幼蟾,可以説明該蝌蚪系越冬類型。 [4] 

秉志齒蟾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瀕危(EN)。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秉志齒蟾主要價值

秉志齒蟾僅發現於大涼山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它們捕吃多種害蟲,對當地森林、牧草及旱地作物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皮膚富有腺體,內含有多肽物質,據唐易全等分析,發現該腺體內有一種新型兩棲動物皮膚多肽。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