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私淑

鎖定
私淑,拼音是sī shū,是指沒有得到某人的親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學問並尊之為師、受其影響的,稱之為私淑。是指未能親自受業但敬仰並承傳其學術而尊之為師之意。
中文名
私淑
拼    音
sīshū
釋    義
沒有得到某人的親身教授
出    處
《孟子·離婁下》

目錄

私淑釋義

何謂“私淑”?此詞源出:“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趙岐注曰:“淑,善也。我私善之於賢人耳,蓋恨其不得學於大聖人也。”這是孟子因未能親炙受教而抱憾,可見稱“私淑”,有兩個基本要素:私淑的對象是值得尊為師者(沒有時空限制),自稱的學生並未親自受業(跟隨老師學習)。
四書集註》的解釋是:“私,竊也。淑,善也。艾,治也。人或不能及門受業,但聞君子之道於人,而竊以善治其身,是亦君子教誨之所及……”可見私淑的含義正如《詞源》中所指,“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為私淑”。因此,把那種未親自受業的學生稱為私淑弟子
在中醫界,私淑這個詞也經常被提到。例如古時候,有一些儒家讀書人或仕途失意者是通過自學來掌握醫學知識的。如讀某人所著的醫書,則稱為“私淑” 某人。 如張子和私淑劉河間張景嶽私淑李東垣

私淑出處

“私淑”之説最早見於《孟子》一書。在《孟子·離婁下》中有“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語。意思是説孟子未能親受業於孔子之門,但就學於子思之徒,因而得聞孔子之道,並以之善沿其身(正如孟子自己所説:“乃所願,則學孔子也。”)。《詞源》在解釋“私淑”一詞時所引的便是這段話。而《孟子》一書中提及“私淑”並非僅此一處,《孟子·盡心上》中有云:“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