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私人收益

鎖定
私人收益指單個經濟活動主體從某一經濟行為所獲得的收益,僅包括直接收益。 相對應的社會收益指單個經濟活動主體的經濟行為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間接收益。
中文名
私人收益
解    釋
單個經濟活動主體獲得的收益
包    含
僅包括直接收益
對    應
社會收益
概念
外部效應有正、負之分。正外部性時私人成本大於社會成本,私人收益小於社會收益,具有正外部效應的產品,人們都願意享用。不願意提供,所以最終導致該產品供不應求。
例如:一個工廠向河裏排放污水可以降低該工廠的運營成本,增加了它的利潤;但是,社會中的其它人卻會因此受到損害。社會收益(工廠增加的利潤減其它人的損失)小於工廠的私人收益。由於沒有考慮其它人的損失,工廠的污水排放量將超過社會最優的量。基於同樣的道理,個別人在公共場合抽煙,導致他人被動吸入二手煙,從而損害他人健康,這樣,少數人吸煙的邊際社會淨收益低於邊際私人淨收益,具有負的外部性。汽車尾氣也具有負的外部性,在居民區施工妨礙居民正常的休息,也同樣具有負的外部性。
不過,在沒有專利保護的情況下,發明所帶來的收益不僅為發明者享有,同時也為其它社會成員享有,發明對社會具有正的外部性,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無償地與全世界分享就是一個例子。一户人家院子裏的花木對周圍鄰居產生正的外部性。另外,一個人使用互聯網也具有正的外部性,因為他的使用直接提高整個互聯網的效益,儘管單個人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但網絡的特點是積少成多。環境保護和國防軍工生產的邊際社會淨收益高於邊際私人淨收益,具有正的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