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秀英炮台

鎖定
秀英炮台,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 [12] 
秀英炮台由拱北、鎮東、定西、振武、振威五座炮位組成,並列東西成直線,長約241米。炮門均朝北,面臨大海,四周是堅固的城垣環抱,中間是一個6867平方米的大操場,整個炮台連同附屬建築物佔地面積約33000平方米。秀英炮台是海南古代宏大的軍事設施,是海南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辱的歷史見證。 [12] 
1985年,經海口市人民政府公佈,秀英炮台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994年11月,經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秀英炮台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  2006年5月25日,秀英炮台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秀英炮台
地理位置
海口市龍華區世貿南路3號秀英村北 [20]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33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8:00-18:00
門票價格
8元(旺季±20%,淡季-20%)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158

秀英炮台歷史沿革

秀英炮台建設背景

清光緒九年(1883年)底,法軍進攻駐越南山西的中國軍隊,中法戰爭爆發。 [2] 
光緒十年(1884年)五月,清廷任命張之洞為署理兩廣總督,主持嶺南的大局。張之洞意識到海南島的防務是極其重要的,同年八月,他在給部下的公牘中轉述了文報局委員譯呈給他的兩則洋報,其一是:“法人若據基隆之後即行往攻海南,向中國索取八千萬佛郎,作為恤款。”另一則是:“我水師提督孤拔定必據守基隆、台灣,而海南一島,密邇東京,該提督亦必兼踞,俟該處得踞之後,即行往攻北省。”可見他已經認識到法人對海南島是有企圖的。於是其上任後,便把海南島從原來的廣東西路海防中獨立出來,單獨設為瓊防,並奏請修建炮台等防禦工事,以加強防衞。 [2]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張之洞命部下測繪各處海口,對海南海口的測繪結果是“繪瓊防圖一,鋪前、青藍港、儋州、海口、崖州附焉。”這是海南島歷史上首次現代地貌測繪。 [2]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張之洞上《密陳瓊防人才片》折,舉薦時任汾州知府的朱採補雷瓊道一缺。清政府於次年任命朱採為雷瓊道台並雷瓊兵備道水路統領,後來秀英炮台的修建就由他全面負責。 [2]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底,張之洞“出巡各海口,先至瓊州海口親加相度”。 [2]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3張)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九月,張之洞向清政府奏稱:“當勘得海口城西五里之秀英山,士人稱為水英山,地勢最好,距敵較近,岡阜高廣,可以東西兼顧,應築台七座……其台工俟炮到再行確估,趕速修竣安設。”由此可見,張之洞雖然是年十月便離任兩廣總督,但是秀英炮台籌建工作無論是測繪選址,還是選拔良才,他都已經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2] 
繼張之洞後擔任兩廣總督的是李翰章,但李翰章並不完全同意張之洞炮台修造的規劃。當時的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駕駛兵輪遊歷過粵時,李翰章囑託其親往查看,詳加測繪。丁汝昌測繪的結果是:“勘得各處應修炮台,以瓊州府海口為最要,而崖州之榆林港、儋州之洋浦次之……”再加上用於海防的經費不足,無法同時修建各處炮台,於是李瀚章奏請修改建設炮台的規劃,決定按緩急程度不同,先修建最重要的海口秀英炮台,再是將秀英山築台7座均配二十四生(釐米)長炮改為築台5座配二十四生長炮3尊、十五生護炮2尊。清政府同意了李瀚章的請求,於是秀英炮台就按李瀚章的規劃進行修建。 [2] 

秀英炮台修建始末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秀英炮台開始修建,但該年所做的工作不多,據朱採的奏議裏的字眼進行推測,應該是規劃、徵地、遷墳、招聘工匠工人等前期準備工作。(有資料顯示為該年建成) [2]  [17] 
光緒十八年(1892年),工程詳細情形申報以後,主要的工作是修路、平整土地,據朱採的奏議裏的字眼進行推測,在該處修建炮台,需要遷移大量的土。 [2] 
光緒十九年(1893年)冬,秀英炮台完工。 [2] 

秀英炮台後世發展

辛亥革命以後,駐守秀英炮台的軍官和兵士賦閒在家;不久後,炮台被國民黨駐軍接管。 [2]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的轟炸機對海口市進行了輪番轟炸,國民黨駐瓊守軍為了加強防備,先後在其中4個炮位上加築鋼筋水泥頂蓋及復炮台內壁,防止敵人炸燬秀英炮台。 [2]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日軍正式進攻海南島,同時,攻佔秀英炮台。 [2] 
1950年5月1日,海南島解放後,秀英炮台被解放軍接管。後成立了海南省軍區,秀英炮台歸海南省軍區管轄。 [2] 
1995年,經中共海口市委公佈,秀英炮台定為海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 
1999年2月,經海南軍區改造和修繕,秀英炮台正式對外開放。 [6] 
2006年3月,秀英炮台因種種原因關門停業。 [6] 
2013年1月,海南軍區後勤部與海口市人民政府簽署《秀英炮台委託管理協議》,同意將秀英炮台委託海口市人民政府進行管理運營;同年12月,修繕後的秀英炮台重新開放。 [6]  [10] 
2015年7月,秀英炮台被評為海南省國防教育基地。 [13] 

秀英炮台建築格局

炮台風光
炮台風光(4張)
秀英炮台全長240米,南北寬130米,各炮台以水泥、沙石、混凝磚土築砌,內壁設置藏彈洞、藏兵洞,中間鋪設環形鐵軌以利於旋轉鐵炮的角度;與炮台相連的炮巷及其兩側的彈藥庫、兵房則為紅磚灰沙漿修砌的暗室;指揮所設在東南面,其後置營房和操練場。這些整個炮台區有堅固的城垣環抱。炮台沿東西走向,呈長方形,炮台有炮5座,依海岸東西直線而設置,炮台門均朝北,面臨大海,射程控制整個海口灣。 [4-5]  [9] 
秀英炮台炮座系鋼筋水泥和磚石混合結構,台高4.36米,其中地下2.1米,地面2.25米;炮台大門朝北,寬8.75米,地面呈橢圓形,直徑最長處為6.85米。台內有地下行道、兵房和彈藥庫。台頂是鋼筋水泥構築的防護層,上鋪薄土,種滿雜草,作為掩護之用,面積34平方米。後段有階梯能通上地面。 [4-5] 

秀英炮台文物遺存

  • “振威”炮台
振威炮台位於秀英炮台最西邊,為一門小炮,炮台的佈局為明台暗室結構,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後,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處為露天的,炮池呈圓形地穴狀,深2.15米,東西直徑6.85米,南北直徑6.90米,炮池內壁四周有15個藏彈洞和3個藏兵洞,大炮固定在裝有鐵輪的炮架上,可在環形鐵軌上四周旋轉,上下、前後、左右皆可射擊,所置大炮是德國克虜伯炮,後膛裝彈,口徑為0.15米,射程約8千米。 [21] 
緊連着明台的暗室包括巷道以及巷道兩側的彈藥庫、兵房,均隱埋於地下,具有防空功能,暗室頂部多呈拱形,設有15個圓形或方形通氣孔,炮台採用進口洋灰(或稱紅毛土)合成的混凝土、吉磚或紅磚築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為露天,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民國政府對炮台進行修繕加固,並加修了頂蓋。 [21] 
  • “定西”炮台
定西炮台為秀英炮台的三門主炮之一,炮台的佈局為明台暗室結構,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後,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處為露天的,炮池呈圓形地穴狀,深2.25米,東西直徑8.31米,南北直徑8.48米,炮池內壁四周有17個藏彈洞和4個藏兵洞。 [21] 
大炮固定在裝有鐵輪的炮架上,可在環形鐵軌上四周旋轉,上下、前後、左右皆可射擊,所置大炮是德國克虜伯炮,後膛裝彈,口徑為0.20米,射程約10千米;炮台採用進口洋灰(或稱紅毛土)合成的混凝土、青磚或紅磚築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為露天,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民國政府對炮台進行修繕加固,並加修了頂蓋。 [21] 
  • “拱北”炮台
拱北炮台為秀英炮台三門主炮之一的中心主炮,炮台的佈局為明台暗室結構,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後,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處為露天的,炮池呈圓形地穴狀,深2.25米,東西直徑8.46米,南北直徑8.45米,明台護牆內壁四周有17個藏彈洞和4個藏兵洞。 [21] 
大炮固定在裝有鐵輪的炮架上,可在環形鐵軌上四周旋轉,上下、前後、左右皆可射擊,所置大炮是德國克虜伯炮,後膛裝彈,口經為0.24米,射程約15千米;炮台採用進口洋灰(或稱紅毛土)合成的混凝土、青磚或紅磚築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為露天,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民國政府對炮台進行修繕加固,並加修了頂蓋。 [21] 
  • “鎮東”炮台
鎮東炮台位於秀英炮台東邊,為一門東主炮,炮台的佈局為明台暗室結構,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後,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處為露天的,炮池呈圓形地穴狀,深2.26米,東西直徑8.33米,南北直徑8.40米。明台護牆內壁四周有14個藏彈洞和4個藏兵洞,大炮固定在裝有鐵輪的炮架上,可在環形鐵軌上四周旋轉,上下、前後、左右皆可射擊,所置大炮是德國克虜伯炮,後膛裝彈,口徑為0.20米,射程約10千米。 [21] 
炮台採用進口洋灰(或稱紅毛土)合成的混凝土、青磚或紅磚築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為露天,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民國政府對炮台進行修緬加固,並加修了頂蓋。現鎮東炮台內沒有安放大炮,目的是讓遊客更方便的觀看到炮池內原有的佈局情況。 [21] 
  • “振武”炮台
振武炮台位於秀英炮台最東邊,為一門小炮,炮台的佈局為明台暗室結構,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後,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處為露天的,炮池呈圓形地穴狀,深2.24米,東西直徑6.90米,南北直徑6.80米,明台護牆內壁四周有19個藏彈洞和4個藏兵洞,大炮固定在裝有鐵輪的炮架上,可在環形鐵軌上四周旋轉,上下、前後、左右皆可射擊,所置大炮是德國克虜伯炮,後膛裝彈,口徑為0.15米,射程約8千米。 [21] 
緊連着明台的暗室包括巷道以及巷道兩側的彈藥庫、兵房,均隱埋於地下,具有防空功能,暗室頂部多呈拱形,設有10個圓形或方形通氣孔;炮台採用進口洋灰(或稱紅毛土)合成的混凝土、青磚或紅磚築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為露天,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民國政府對炮台進行修繕加固,唯有振武炮台保留了原先的樣貌。 [21] 
  • 營房
營房俗稱指揮所,為秀英炮台最高軍事長官台長的辦公室,深埋於地下,具有較強的防空及防禦功能,為半地穴式結構,南北長12.30米,東西寬3.72米,四周為環形相通的廊道,迴廊寬1.24米,廊道牆上有多個方形孔(可供通風及射擊用),頂部呈拱形,設有10餘個圓形或方形通氣孔,採用洋砂(或稱紅毛土)、青磚或紅磚築成。 [21] 
  • 原炮台大門及彈藥庫
此地應該是秀英炮台的出入口,巷道上方置“海南保障”石匾額,巷道長18米,寬3.40米,各間房內又設小門相通,外側上方置“秀英炮台”石匾額。巷道東西各設3間房為彈藥庫,外設小門,為平時存放秀英炮台專用彈藥及軍械之處。 [21] 

秀英炮台主要展覽

秀英炮台·海南島明清時期海防展以秀英炮台為切入點,綜合運用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新媒體科技手段,融合炮台、戰爭、海防、海南等文化元素,展現明清以來海南島海防遺存的歷史文化。整個空間佈局上,將弧形隔牆元素融入其中,分別象徵組成秀英炮台的拱北、鎮東、定西、振武和振威五座炮,同時能夠使展覽形式更加豐富、立體。 [21] 
展覽序廳及第一部分主題為“秀英炮台”,第二部分主題為“海南島明清海防”。 [21] 

秀英炮台文化活動

秀英炮台文藝創作

2012年10月,以秀英炮台的炮手為背景所著電影劇本《血日·海口1939》出版,該劇本以秀英炮台的創建、興盛、廢置、重建、戰鬥的歷史過程為依託,以羣眾抗戰的事蹟為主線。 [15] 

秀英炮台相關人物

張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祖籍河北南皮。光緒十年閏五月十六日(1884年7月8日),新任兩廣總督並抵達廣東省城廣州,開始接督篆視事,至光緒十五年七月十二日(1889年8月8日)調任湖廣總督,前後督粵5年。 [18]  秀英炮台即由粵督張之洞築建。 [19] 

秀英炮台活動建設

2014年5月,在海口仲夏文藝季期間,秀英炮台等地舉辦“大美海口——第二屆全國美術作品邀請展”。 [16] 
2017年10月6日至7日,定向運動賽在秀英炮台舉行。 [14] 

秀英炮台文物價值

秀英炮台是晚清時期中國南疆重要的海防屏障,為抵禦西方列強侵入和捍衞南海海疆安全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時至今日,以其文化內涵、歷史底藴和教育意義,成為海南國際旅遊島重要的文化展示平台。 [3] 

秀英炮台保護措施

1985年,經海口市人民政府公佈,秀英炮台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994年11月,經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秀英炮台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 
2006年5月25日,秀英炮台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出資對秀英炮台進行修繕,重置園林景觀,修復完善園區路面及配套公共設施,並對園區內部老化的給排水系統進行整治。 [6] 
2021年6月,秀英炮台以“海口市秀英炮台景區”為名稱,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2] 

秀英炮台旅遊信息

秀英炮台位置

秀英炮台位於海南省海口市世貿南路3號。 [23] 

秀英炮台門票

8元(旺季±20%,淡季-20%)。 [11] 
2017年1月起,秀英炮台對海口户籍居民免費開放。 [7] 

秀英炮台交通

  • 公交線路
在海口市市區可乘海口公交31路(省技校-市一中)、海口公交32路(龍華總站-秀英炮台)公交車,在秀英炮台站下車即可。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