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秀公戒師和尚塔

鎖定
秀公戒師和尚塔,又名普照寺塔,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李屯鎮振興街。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師和尚的墓塔,建於金明昌四年(1193年)。 [1] 
秀公戒師和尚塔為六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通高15.31米,石質塔剎。下部為塔基,高1.86米,用31層磚壘砌而成,塔基邊長2.6米。每層塔頂部用磚砌出普柏柿,上置斗拱,承託各層塔檐。塔壁錯縫平直,各級檐層磚磨仿木斗拱。二級南面設塔門,塔門上嵌塔銘;三級北面設望窗;四級、七級均設壁龕。底座周長13.8米,塔身逐級內收,頂部裝石制仿法輪塔尖。塔頂用七層磚反壘砌而成,上承石質塔剎。秀公戒師和尚塔外有多處磚刻花卉及佛像,形態各異,種類繁多,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1] 
2013年3月5日,秀公戒師和尚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秀公戒師和尚塔
地理位置
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李屯鎮振興街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173-3-47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秀公戒師和尚塔歷史沿革

金明昌四年(1193年),秀公戒師和尚圓寂後,其弟子廣全、廣爾、善超、善惠等建造此塔。
金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歷時九個月告竣,名曰“秀公戒師和尚塔”,又稱“普照寺塔”。 [2] 
2021年12月29日,駐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普照寺遺址開展修復工作,對普照寺塔(秀公戒師和尚塔)塔身進行清理保護。 [4] 
秀公戒師和尚塔

秀公戒師和尚塔建築格局

秀公戒師和尚塔為六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通高15.31米,石質塔剎。下部為塔基,高1.86米,用31層磚壘砌而成,塔基邊長2.6米。每層塔頂部用磚砌出普柏柿,上置斗拱,承託各層塔檐。塔壁錯縫平直,各級檐層磚磨仿木斗拱。二級南面設塔門,塔門上嵌塔銘;三級北面設望窗;四級、七級均設壁龕。底座周長13.8米,塔身逐級內收,頂部裝石制仿法輪塔尖。塔頂用七層磚反壘砌而成,上承石質塔剎。石質六邊形剎座上承三重相輪及剎尖,剎杆固定在第七層藻井頂部木板上,上部穿入剎座、相輪及剎尖。 [1] 

秀公戒師和尚塔文物遺存

秀公戒師和尚塔二級南面設塔門,塔門上嵌塔銘載:“金明昌五年甲寅八月......”,銘文中記述了金代高僧秀公戒師和尚“心田皎淨”,畢生追求“曠達玄妙”的僧侶生涯與坎坷人生。還記述了金代僧人辦的撫卹收養機構謝塘福勝院,從一個側面使後世瞭解到金王朝在南宋政權和蒙舌政權的夾擊下,歷年戰爭,青壯年多被迫應徵從軍的社會狀況。殘酷的戰爭使中原地區人口鋭減、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少年失父、老年喪子的悲慘狀況比比皆是,可謂老無所養,孤寡充盈。秀公戒師和尚辦謝塘福勝院,表現了他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他令人欽佩的品行。這對金代佛教的研究無疑起着彌補的作用。 [1] 

秀公戒師和尚塔歷史文化

  • 普照寺
普照寺,原名崇林寺,世傳創自李唐王朝。位於平輿縣西南19千米普照寺村北。如今寺院早毀,僅存此塔。普照寺中除秀公戒師和尚塔外,還有大佛殿、中佛殿、天王殿、關帝殿、毗盧殿及僧舍數十間,元末悉毀於戰火。普照寺在清代咸豐年間,被路經此地的農民起義軍捻軍拆遷一空,現僅存秀公戒師和尚之墓塔。 [1]  [3] 
  • 秀公戒師和尚
秀公戒師和尚,扶溝縣人,俗姓張,七歲出家,到郡城縣(今屬深河市郡城區)彼岸寺百法院受業,三十餘歲主持普照寺。

秀公戒師和尚塔文物價值

秀公戒師和尚塔外有多處磚刻花卉及佛像,形態各異,種類繁多,雕刻精緻,題記清晰,時代特徵明顯,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該塔塔基為六邊形,層層收斂,斗拱形態各異,但又渾然一體,設計巧妙,形象豐富,是一組匠心獨具的藝術佳作,具有較高的旅遊觀賞價值。 [1] 

秀公戒師和尚塔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秀公戒師和尚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秀公戒師和尚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秀公戒師和尚塔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李屯鎮振興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