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禹都

鎖定
禹 ,姓姒,亦稱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相傳為原始社會末期夏部落的酋長,後受舜禪讓,成為當時部落聯盟的首領。禹是黃帝的玄孫,其父是上古時期居住在崇山(即今嵩山)下夏部族的首領,故又稱崇伯鯀。在古代崇和嵩是相通的,崇山即嵩山,“崇伯”即嵩山一帶的首領,因此,大禹的籍貫應該是在鄭州登封嵩山附近的。
中文名
禹都
稱    號
上古治水英雄

禹都遠古時期

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飽受海浸水淹之苦。堯帝開始起用禹的父親鯀治理洪水。鯀治水逢洪築壩,遇水建堤,採用“堙”的辦法,九年而水不息。堯的助手舜行視鯀治水無功,將他誅殺在羽山。
舜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他從冀州開始,踏遍九州進行實地考察,決定採用因勢疏導洪水的辦法。歷時十三年之久,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把洪淵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經湖泊河流匯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禹都大禹治水成功

除採取了正確的方法,另一重要原因是他一心為公,吃苦耐勞,身先士卒,不畏艱險,有鍥而不捨的精神。《韓非子·五蠹》記述大禹“手執耒錘,以民為先。”就是説他手拿治水工具,親自參加勞動,給參加治水的人做出了好樣子。傳説大禹為了完成治水重任,娶妻塗山女四天便離開家,在外13年,沒有回過一次家。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由於他常年奔波在外,人消瘦了,皮膚曬黑了,手上長滿了老繭,腳底佈滿了血泡,腿上的毛磨光了,連束髮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顧不上收拾。老百姓見了無不心痛流淚。至今嵩山一帶還流傳着許多大禹治水的動人故事。傳説,大禹治水時,要在介於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的軒轅山打出一條疏洪泄流的通道。他顧不得回家,便於妻子塗山氏約定,以擊鼓為號,把飯送到山上。為了加快挖山的速度,他化為一頭神力無比的大黑熊,連推帶扒,很快就把山挖掉了大半。正乾的起勁時,一塊劈山崩裂的石頭誤觸皮鼓,禹妻聞聽鼓聲,連忙燒火做飯。當她拖着已懷孕的笨身子送飯到山上時,東張西望不見丈夫蹤影,卻見一頭威猛的大黑熊在跳躍奔忙,嚇得扭頭就跑,大禹見此情景,顧不得變回原形就衝妻子追去,妻子受到驚嚇,頃刻間化作一塊巨石。大禹大聲呼喚着妻子和將要出生的孩子,只聽一聲巨響,巨石突然開裂,從中蹦出一個嬰兒,這就是禹的兒子啓。於是後人便稱這塊裂開的巨石為“啓母石”。西漢武帝遊覽嵩山時,被這個傳説所感動,下令在這裏修建了啓母廟。今啓母廟已蕩然無存,但東漢時在廟前修建的啓母闕還依然保留着。從殘存的碑文中依稀可見漢代對禹治水的記述和對啓母塗山氏助夫治水的頌揚。儘管民間傳説具有神化色彩,但由此也可見大禹為治水患而付出的艱辛和犧牲。
大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極高的威望。舜召集各氏族部落酋長開慶功大會,賜給他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以示其豐功偉績。當舜年老時,眾人一致推舉禹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禹都禹接位後

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為中心的領導集團。禹在這個集團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權性質。他讓治水時專司刑罰的皋陶製定了一些規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聽號令者,就要以刑罰來懲辦。禹還有組織的對不聽教化多次叛亂的苗族進行征伐,打敗了苗軍,打死了三苗酋長,勢力範圍達到江淮流域。之後,“四方歸之,闢土以王”(太平御覽卷823引《隨巢子》)。舜死後,禹守孝三年,仍按傳統的禪讓制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記·夏本紀》)禹於是再即天子位。

禹都鞏固夏王朝

把全國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進行管理,他還“南省方,濟於江”(《淮南子·精神訓》),到南方巡視,在塗山約請諸侯相會。禹為紀念這次盛會,把各方諸侯部落酋長們送來的青銅鑄成九個鼎,象徵統一天下九州,成為夏王朝之象徵。
由於禹是活動在崇山一帶的夏部落的首領,故被稱為夏后氏,他所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就被稱為夏。夏王朝的建立,標誌着中國原始社會的結束、階級社會的開始,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禹都都城所在地

根據文獻記述應在“嵩山之陽,箕山之陰”。以當代的考古發掘來印證,應在今天鄭州登封告成鎮的王城崗一帶。因為登封告成鎮王城崗一帶正在“嵩山之陽,箕山之陰”,正是夏族先民聚居的地方。夏禹立國選都,自然要把自己的祖居地作為首選。另外,古書多處有“禹都陽城”的記載或者類似説法,而考古工作者在這裏發現了豐富的與“陽城”有關的文化遺存,出土的陶器上印有“陽城倉器”和“陽城”等戳記,説明在東周時期這座城還叫陽城,其名應該是從“禹都陽城”沿襲而來。同時,在王城崗1957年曾發現東西並列的兩座龍山文化晚期城堡,距今約4100年左右,正好在夏代初年的時間框架內,並且已有了夯築而成的城牆。城內有大面積的建築基址、青銅器殘片和刻有原始文字的陶器殘片。2000年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項目中,又在王城崗古城西側發現一座大城,面積約30萬平方米。大城的北城壕向東延伸將王城崗古城圍護其中,由此許多專家推測,王城崗古城為大城的宮城或宗廟社稷之所在,因而斷定 “禹都陽城”就在鄭州登封王城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