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禮嘉鎮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轄鎮)

鎖定
禮嘉鎮,地處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長江三角洲中部,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南側,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常澄高速公路、232省道、武進大道、青洋路等交通幹線貫穿境內。截至2022年末,鎮域面積58.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萬人、户籍人口4.86萬人。 [4] 
2022年,禮嘉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3.78億元,增幅4.9%;規上工業總產值234.6億元,增幅1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5億元,增幅10.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萬元,增幅4.6%。 [4] 
宋代,禮嘉鎮境域分屬永勝東鄉、永勝西鄉、安尚鄉和從政鄉。1992年,撤鄉,設禮嘉鎮。現下轄建制村14個、社區3個。 [4] 
中文名
禮嘉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常州市武進區
地理位置
武進區東南
面    積
58.23 km²
下轄地區
3個社區、14個行政村 [4] 
政府駐地
禮嘉集鎮禮坂路1號
電話區號
0519
郵政編碼
213176
氣候條件
亞熱帶
車牌代碼
蘇D
人    口
4.86萬人(户籍人口)(截至2022年末户籍人口) [4] 

禮嘉鎮歷史沿革

宋代,禮嘉鎮境域分屬永勝東鄉、永勝西鄉、安尚鄉和從政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稱禮嘉橋鎮。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稱禮嘉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分屬禮嘉鎮、坂上鎮和南運鄉。
1949年,複名禮嘉橋鎮。
1955年,改置禮嘉鄉。
1957年,留井、政平、白塔3鄉各一部併入。
1958年,戴溪鄉併入,旋改為禮嘉人民公社。
1983年,復為禮嘉鄉。
1992年,撤鄉,設禮嘉鎮。
1999年11月,坂上鎮併入禮嘉鎮,政平鄉併入前黃鎮。
2007年3月,原政平鄉以及前橋村從前黃鎮劃出,併入禮嘉鎮。 [3] 

禮嘉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末,禮嘉鎮轄新辰、建東、禮嘉、秦巷、陸莊、毛家、何墅、蒲岸、武陽、坂上、大路、政平、龐家街、華渡14個村民委員會,禮嘉、坂上、政平3個居民委員會;下設454個村民小組、29個居民小組。 [4] 

禮嘉鎮地理環境

禮嘉鎮位置境域

禮嘉鎮地處武進區東南,東鄰洛陽鎮,南接雪堰鎮、前黃鎮,西依南夏墅街道,北靠湖塘鎮、遙觀鎮,行政區域面積58.23平方公里。 [4] 

禮嘉鎮水文

禮嘉鎮境內河流縱橫密佈,擁有大小河道90餘條,區域性骨幹河道(對區域行洪、引水、生態景觀等水資源綜合利用具有重大積極影響的河道)有:武南河延伸、錫溧漕河、採菱港、永安河等;跨鎮級河道有政平大河、禮嘉大河、小留河、周城河、貝莊浜、圻舍河;鎮級河道有城河浜、北浜河、建華浜、華家浜、琅河、木虎壩浜等;另有村級河道60餘條。全鎮河道總長103.71千米。 [4] 

禮嘉鎮自然資源

2011年,禮嘉鎮有耕地面積4.3萬畝。 [3] 

禮嘉鎮人口

截至2022年末,禮嘉鎮常住人口8.8萬人,户籍人口4.86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34.62人(按户籍人口計算)。 [4] 
禮嘉鎮

禮嘉鎮經濟

禮嘉鎮綜述

2022年,禮嘉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3.78億元,增幅4.9%;規上工業總產值234.6億元,增幅1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5億元,增幅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億元;實際到賬外資1078.64萬美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萬元,同比增長4.6%。 [4] 

禮嘉鎮第一產業

禮嘉鎮農業特色化和現代化並駕齊驅,形成了糧食生產為主、優質林果為輔的產業格局。一方面扶持特色支柱產業,打響葡萄品牌知名度。截至2022年末,全鎮葡萄種植面積達1.2萬餘畝,年產值超2.1億元,打造了集種植、採摘、加工、銷售、旅遊等為一體的葡萄全產業鏈平台,被列入省農委培育的農業特色小鎮名錄。2020年,“禮嘉葡萄”成功取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專用權。另一方面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地。創成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2個(葡萄、水稻),市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1個(蔬菜);擁有“兩品一標”認證綠色食品認證20個;現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武南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星創天地”。 [4] 

禮嘉鎮第二產業

禮嘉鎮工業興旺,歷經多年發展,形成了以農業裝備、功能性薄膜、綠色智能家電等為支柱的工業產業體系,2023年正在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車零配件和熱管理系統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羣。禮嘉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1家,高新技術企業71家,上市企業3家,上市後備企業8家。常發集團、百興集團和豐潤電器集團三大集團規上工業經濟總量(禮嘉鎮轄區內)達149.7億,佔全鎮規上工業經濟總量的63.8%。“百興”房地產享譽長三角,“常發”單缸柴油機和手扶拖拉機雙雙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禮嘉是國內二類工業品(製冷器材和箱包包裝面料)的最大生產基地。禮嘉積極鼓勵科技創新,是全區第一個市級“專利示範鄉鎮”。 [4] 

禮嘉鎮第三產業

2022年,完成限上批零住餐銷售額43.10億元,增幅44.9%;納入核算的服務業營業收入0.44億元,增幅13.25%;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1.4%。 [4] 

禮嘉鎮教育事業

2022年,禮嘉全年累計教育支出1.5億元。截至2022年末,擁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2170人,專任教師172人;小學3所,在校生5050人,專任教師284人;初中1所,在校生1365人,專任教師108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920人,專任教師145人。 [4] 

禮嘉鎮文化事業

近年來,禮嘉鎮先後舉辦了“奮進百年路 邁步新徵程”慶祝建黨100週年紅色毅行活動、武進區“禮嘉杯”腰鼓比賽等重大文藝活動。現有羣眾性體育協會9個,21支健身隊伍常年開展活動,獲得2022年武進區“洛陽杯”舞龍比賽金獎、2022年常州市武進區“禮嘉杯”健身腰鼓比賽一等獎、2022年武進區“江蘇雪湖杯”民間乒乓球高手排位賽團體第一名等榮譽。截至2022年末,禮嘉鎮擁有健身廣場234個,場地面積達325528平方米;累計建成體育公園6個,其中區級4個,鎮級2個。 [4] 

禮嘉鎮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禮嘉鎮有衞生院2所,病牀124張,專業衞生人員12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8人,註冊護士39人。全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7.88萬人次,上報法定報告傳染病88例。2016年,禮嘉衞生院婦產科被評為“市級鄉鎮衞生院特色專科”,坂上醫院獲評“省級鄉鎮衞生院特色眼科醫院”;2018年10月,禮嘉鎮衞生院婦產科被省衞計委評為第三批江蘇省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特色科室;2021年4月,禮嘉鎮衞生院通過省級健康促進醫院創建工作評估組評估驗收。2023年2月,坂上衞生院通過市級婦幼規範化門診創建工作評估組評估驗收。2023年3月,坂上衞生院通過市級常州市武進區坂上眼科醫院創建專家評審組驗收。 [4] 

禮嘉鎮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禮嘉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為1.76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2.83萬人,養老保險參保0.26萬人。 [4] 

禮嘉鎮交通運輸

禮嘉鎮交通區位優越,常澄高速、滬武高速等多條高速貫穿境內,擁有232省道、武進大道、青洋路等多條幹線,三縱三橫交通骨架成型。2022年末,境內等級公路總里程229.99千米,其中區及以上公路6條,總長34.5千米;鎮級道路27條,總長76.92千米;村級道路150條,總長118.56千米。 [4] 
禮嘉鎮地形圖

禮嘉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集鎮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建有“禮嘉”橋,取嘉許禮讓和睦之意命名。 [3] 

禮嘉鎮風景名勝

禮嘉鎮境內有龍泉亭、茶亭、二井亭、東嶽廟、青門草堂、邵康節先生祠、節孝坊、節孝坊、中沙禮嘉橋周陳王氏宗祠五橋遺蹟、文昌閣、孫覿墓等景點。2022年,江蘇嬉樂灣生態農業示範園創成創成國家3A級景區。 [4] 

禮嘉鎮著名人物

劉海大(1921—1940年)又名文化,震聲村牌樓下人。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參加新四軍,4月,在湟裏鎮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毛久如(1919—1941年)毛家村西儀莊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三十年(1941年)入伍,任新四軍十六旅某連班長。同年,在溧陽塘馬戰鬥中犧牲。
毛忠(1921—1941年)又名祖法,毛家村西儀莊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參加新四軍,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新四軍十六旅教導隊某連班長,是年在溧陽塘馬戰鬥中犧牲。
莊桂大(1919—1941年8月)震聲村謝公岸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春參加“江抗”第二路軍,任獨立二團副班長。民國三十年(1941年)年8月25日,在圻舍橋附近對日軍作戰中頭部負重傷後犧牲。
周仲錫(1919—1941年)又名仁年,龐家街村周家塘人。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參加革命,任通訊員,後任小漕通訊站站長。翌年8月,因漢奸告密被捕,途經港橋西謝墅村時,趁敵不備走脱,敵發覺後開槍追趕,中彈犧牲。
施祖壽(1914—1941年)新辰村灘壩上人。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參加新四軍,翌年隨部隊往馬山轉移,途經潘家橋與日軍作戰時犧牲。
沈志大(1912—1942年)又名志銀,震聲村沈家塘人。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參加新四軍獨立二團,同年10月在靈台堰橋頭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林惠甫(1927—1942年)陸莊村毛家頭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入伍,翌年12月在邵家塘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毛祖興(1916—1943年)又名斌,毛家村西儀莊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三十年(1941年)初調寨橋地區任遊擊小組組長,同年6月調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教導隊學習,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分配到抗日民主政權武南二大隊任指導員。後調任錫西交通聯絡總站站長。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在日軍掃蕩中,因叛徒出賣被捕,在常州慘遭殺害。
劉金大(1923—1943年)震聲朱家村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參加新四軍,後調武南二支隊,任中隊長秦兆文的勤務兵。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部隊在南宅鵓鴣山附近被日軍包圍,突圍時身馱不會鳧水的秦兆文渡河,不幸犧牲。
莊錫炳(1925—1943年)震聲村前巷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參加運村王坤生部隊。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隨軍編為新四軍武宜支隊第二大隊。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2月,在周橋盧家橋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秦兆大(1912—1943年)前橋村秦家塘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參加革命,任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二大隊一中隊隊長。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日軍發動大規模清鄉,在周橋東溝西村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錢泉林(1919—1943年)前橋村水渠上人。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參加革命,任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二大隊一中隊事務長。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在周橋東溝西村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謝全金(1926—1943年)西楊墅村謝家頭人。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參加新四軍,同年隨部隊進入天目山。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5月在草明山與日軍作戰時犧牲。
蔣其清(1900—1943年)大路村蔣家塘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參加革命,任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二大隊一中隊排長。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在周橋東溝西村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王長根(1918—1944年)貝莊村蘆莊漕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參加革命,任武南縣警衞連通訊員。同年11月被日偽軍逮捕,殺害於戚墅堰。
王煥光(1925—1944年)禮嘉村魚池上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1月參加新四軍,任新四軍獨立二團二連二排四班班長。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在廣德牛頭山與國民黨頑軍作戰中犧牲。
陸永金(1926—1944年)龐家街村大漕上人。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參加新四軍,在警衞連當戰士。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3月,在前黃西莊村犧牲。
張興法(1925—1944年)震聲村張五房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投身革命,任抗日民主政權禮嘉區公所通訊員。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奉命送信到廟橋沈家塘地下交通站,途中被馬杭橋偽軍中隊逮捕。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同年10月,被槍殺在馬杭橋南巷上東北的黃家墳上。
陸忠岐(1904—1944年)原名炳坤,陸莊村陸莊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參加革命,任抗日民主政權洛陽區西橋税務所主任。翌年日軍清鄉時被捕,殺害於洛陽岑村三擺渡。
張愛寶(1910—1944年)陸莊村伍家橋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參加新四軍,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在天目山戰鬥中犧牲。
徐漢培(1918—1944年)又名徐良,震聲升東徐家村人。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赴茅山新四軍根據地學習,同年12月回鄉任抗日民主政權禮嘉區大隊副大隊長,率領區大隊轉戰武南地區。歷經戰鬥數十次,曾以一發子彈奪取偽軍兩支步槍,並率區大隊兩次配合新四軍主力,夜襲馬杭橋偽軍據點。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11日,率區大隊在錫西活動,轉移到東王村(今屬建設村地域)宿營,熟睡中被叛徒胡晉生等殺害。
錢惠祖(1924—1944年)原名祖大,秦巷村大塘里人。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三十年(1941年)任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禮嘉區大隊某班班長。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7日在廟橋鄉梅樹下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衞春元(1914—1945年)毛家橋新街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入伍,為華東野戰軍七縱隊某連戰士。同年12月,在高郵戰鬥中犧牲。
馬炳林(1899—1945年)禮嘉集鎮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參加革命,任遊擊小組組長。他原為鐵匠,參加革命後,在部隊製造土炮打擊敵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大軍北撤後,留守當地堅持工作。同年冬遭楊玉亭部逮捕,殺害於坂上。
王伯荃(1926—1945年)政平村石部子壩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參加新四軍,任十六旅獨立二團一營通訊員,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新四軍北撤渡江時犧牲。
孫伯生(1899—1945年)坂上村孫家塘人。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參加新四軍,在獨立二團二營任戰士,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在蘇北對日作戰中犧牲。
朱榮富(1929—1945年)前橋村後橋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參加新四軍,同年在對敵作戰時犧牲(地點不詳)。
陳東平(1920—1945年)陸莊陳家村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參加革命。任抗日民主政權洛陽區交通站站長。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大軍北撤前,遭“忠義救國軍”逮捕,殺害在遙觀鄉塘橋附近的西河墩。
陳產雪(1925—1945年)毛家橋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警衞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隨軍北撤,編入新四軍七支隊。同年12月在高郵對拒降日軍作戰中犧牲。
邵建成(1925—1945年)又名錫其,建東村邵家頭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入伍,後在抗日民主政權洛陽區政府工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在南義橋與日軍戰鬥中犧牲。
陸林興(1918—1945年)又名林大,貝莊上路村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四(1945年)8月參加新四軍,同年12月在高郵對拒降日軍作戰中犧牲。
李祥興(1924—1945年)新辰村前大河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禮嘉區大隊,後編入新四軍七支隊,同年北撤,12月在高郵對拒降日軍作戰中犧牲。
楊煥近(1910—1945年)貝莊曹家村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6月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警衞連,後編入新四軍,同年北撤,12月在高郵對拒降日軍作戰中犧牲。
周英(1924—1945年)女,原名邵祥娣,建東村邵家頭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任抗日民主政權洛陽區地下交通員,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新四軍北撤後,留守當地堅持工作,同年冬被“忠義救國軍”逮捕後殺害。
康達(1921—1945年)又名榮大,政平村戴家塘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曾任武南縣警衞連某班班長,北撤後任新四軍一師三旅七團三營七連某排排長。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16日,在蘇北高郵戰鬥中犧牲。
章甫根(1925—1945年)建東村章家橋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參加革命,任抗日民主政權洛陽區徵税員,翌年在岑村三擺渡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王海大(1923—1946年)華渡村大三房人。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參加新四軍,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在蘇北宣家堡戰鬥中犧牲。
印紀大(1911—1946年)陸莊村賈家頭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警衞連,後編入華東野戰軍八縱隊64團。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在蘇北宣家堡戰鬥中犧牲。
陳發大(1919—1946年)陸莊陳家村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入伍,在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警衞連任戰士,北撤後編入新四軍一師三旅七團三營八連某排任副排長。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8月在如皋縣丁堰鎮與國民黨交通警察部隊作戰時犧牲。
宋建初(1919—1946年)毛家村西邊巷人。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曾任連指導員。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在靖江孤山戰鬥中犧牲。
吳榮生(1918—1946年)毛家橋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警衞連,同年北撤,編入新四軍七支隊,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在鹽城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時犧牲。
施榮法(1915—1946年)新辰村灘壩上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參加新四軍,為新四軍七團三營八連機槍手。翌年在泰興戰鬥中犧牲。
錢玉生(1922—1946年)華渡村卞家頭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參加新四軍,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在攻打高郵戰鬥中犧牲。
尹國良(1921—1946年)又名和尚、立三,秦巷楊家村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禮嘉區大隊,同年北撤。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在漣水戰役中犧牲。
陶洪泉(1910—1946年)禮嘉集鎮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警衞連,同年北撤。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在蘇北宣家堡戰鬥中犧牲。
錢興培(1925—1946年)秦巷村大塘里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禮嘉區大隊。同年北撤,編入新四軍七支隊,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在蘇北宣家堡戰鬥中犧牲。
賈最傑(1922—1946年)政平村賈家塘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參加新四軍,為一師三旅七團三營七連戰士,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在南通小海戰鬥中犧牲。
王祖英(1924—1947年)又名祖銀,建東村何四房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參加革命,任抗日民主政權洛陽區交通員,新四軍北撤後,奉命留守,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被國民黨六區區長虞潔逮捕後殺害於坂上。
莊祖生(1930—1947年)又名炳銓,震聲村後巷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參加抗日民主政權禮嘉區大隊,後隨新四軍北撤。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在山東棗莊爆破敵碉堡時犧牲。
何志銓(1923—1947年)又名興銓,何墅村邢溪橋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入伍,中共黨員,原在地方從事革命活動。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隨軍北撤後,在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某部任重機槍排排長。1947年在魯南戰役中犧牲。
倪正法(1922—1947年)原名小大,住貝莊村王言橋河西。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隨軍北撤,編入新四軍第八縱隊七支隊,任班長。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邵伯戰鬥中犧牲。
葛三保(1924—1947年)又名朱才興,建東村土山上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入伍,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漣水戰鬥中犧牲。
蔣根全(1922—1947年)大路村蔣家塘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參加新四軍,為一師七團七連三排機槍班戰士。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在大別山曲山戰役中犧牲。
王清生(1917—1948年)禮嘉村西魚池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參加革命,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與日軍作戰負傷,在家養傷期間又被禮嘉橋的偽軍捉去嚴刑拷打,後去世。1982年11月10日,武進縣人民政府下達155號文件追認其為烈士。
孫文軒(1914—1948年)又名耇大,建東村土山上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任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洛陽區小留鄉鄉長。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被國民黨自衞團逮捕,殺害於常州東門白家橋。
周志忠(1921—1948年)原名銀大,建東村橋前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入伍,同年隨軍北撤,時任七支隊某班班長。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在淮海地區戰鬥中犧牲。
韓銀山(1927—1948年)大路村漕塔里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7月參加革命,後任一師七團二營某班班長。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秋在豫東戰役中犧牲。
毛伯峯(1920—1949年)又名阿耇,毛家橋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警衞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隨軍北撤,1949年4月在渡江戰役中犧牲。
高福興(1927—1949年)大路村吉家橋人。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參加革命,任班長。1949年在蘇北大王莊戰鬥中犧牲。
陸浩生(1914—1950年)貝莊上路村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參加抗日民主政權武南縣禮嘉區大隊,任副班長。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7日,在廟橋梅樹下對日軍作戰時頭部負傷,致左眼失明。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舊傷復發醫治無效逝世,被批准為烈士。
廖山桐(1931—1950年)又名繆山桐,建設村萬家坊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參加華東野戰軍,任某部通訊員。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7月26日在福建大擔作戰中犧牲。
陸漢文(1935—1951年)陸莊村陸莊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同年赴朝參戰犧牲在朝鮮戰場。
賈建平(1929—1951年)政平村賈家塘人。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為203師609團三連戰士,1951年10月20日在朝鮮金花郡仁南西峯山戰役中犧牲。
張曉明(1924—1952年)又名耇大,禹城村金家頭人。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入伍,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通訊員、保管員、事務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四分部招待所管理排長等職,1952年12月22日,犧牲在朝鮮戰場。
凌全大(1925—1952年)禹城村白魚廟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參加革命,1952年在家病逝,批准為烈士。
顧吉慶(1931—1952年)龐家街村大漕上人。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11月在朝鮮青坡山戰役中犧牲。
王志朝(1935—1953年)陸莊村夾樹里人。1953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同年6月赴朝參戰,犧牲在朝鮮戰場。
方雨春(1935—1953年)又名玉春,建東村許家頭人。1952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3年赴朝參戰,犧牲在朝鮮戰場。
盛伯全(1934—1953年)十車垛村長溝灣人,1953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為23軍67師199團1營2連戰士,同年7月9日犧牲在朝鮮戰場。
陸海山(1924—1954年)小名和大,又名瑞和、華平,陸莊村陸莊人。1945年參加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立乙等功2次。連職幹部。1954年12月13日在東海霓山峽戰鬥中犧牲。
湯錫生(1936—1960年)建設村湯家塘人。1956年參軍入伍,為解放軍930部隊西藏公路日喀則養護團戰士,負責放羊。1960年,駐地山洪爆發,為搶救羊羣殉職。
謝徵(1925—1973年)建東高鄉村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入伍,中共黨員。曾任蘭州軍區守備師二團副政委,立過三等功。於1973年5月29日在上海病逝,經師黨委批准為烈士。

禮嘉鎮榮譽稱號

禮嘉先後創成“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衞生鎮”“國家級生態鎮”“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近年來先後獲得了“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鄉鎮”“江蘇省體育強鎮”“江蘇省教育先進鎮”“常州市新型小城鎮”“常州市農業十強鄉鎮”“常州市外向型經濟十強鄉鎮”等榮譽稱號;武陽村創建成為國家級生態村,14個行政村均創建成省級衞生村,10個村創建成為省級生態村。 [4] 
2020年7月,禮嘉鎮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禮嘉鎮為國家衞生鄉鎮。 [1] 
2021年9月,禮嘉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 
2023年10月20日,入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241。 [5-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