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禪宗祖庭

鎖定
禪宗祖庭,是指佛教禪宗祖師即初祖所居住、弘法佈道的寺院。中國佛教勝地有“四大名山,六大祖庭”之説,禪宗六大祖庭分別是河南初祖少林寺、安徽嶽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黃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廣東南華寺 [2] 

禪宗祖庭釋義

禪宗祖庭,是指佛教禪宗祖師即初祖所居住、弘法佈道的寺院。禪宗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於印度,但唯獨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禪宗是個綜合性學派,在思想上,主要屬於大乘佛教如來藏學派,重視本性清淨,但也受到中觀學派的影響。但禪宗不重視本身宗義的系統性建立與闡述,強調個人的修為以及神秘經驗,以開悟見性為修行重點。

禪宗祖庭禪宗祖庭分佈

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9張)
嵩山少林寺在河南省登封市境內,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闢基創建,因其座落於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大。因此,嵩山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為“禪宗祖庭”,並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後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1] 
嵩山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禪宗文化而名揚天下,更因其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甲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不幸的是經過民國戰亂和新中國成立後的文革動亂,中國少林禪宗文化幾近毀滅;所幸的是文革後,少林寺還有一位禪武高僧上素下喜老和尚久經劫難而倖存於寺。改革開放後,上素下喜禪師作為留寺禪武高僧,雖已暮年,仍壯志不移,首先成立少林武僧團,為少林寺禪宗文化的復興培養了大批的禪武僧才,乃至今日少林禪武文化走向世界,馳名於海內外。 [3] 

禪宗祖庭安徽二祖寺

二祖寺又名無相寺,位於中華禪宗第一山——安徽嶽西司空山,它是中華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傳衣法予三祖僧璨的道場,是千古禪宗祖庭 [4] 
達摩西來,將禪宗傳入東土,為中華禪宗初祖。神光慧可承繼達摩衣缽,為中華佛教禪宗二祖,實乃中華禪宗第一人。 慧可(公元487-593年),俗姓姬,名神光,又名僧可。洛陽武牢人,依龍門香山寺寶靜禪師出家,“博涉詩書,遍學大小乘義,並能默觀時尚,獨藴大照, 解悟絕羣”。對當時流行的義學造詣頗深。北魏孝莊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至嵩山少林寺訪菩提達摩,從學六年,立雪斷臂,求道至誠,達摩許之,付衣缽, 賜號慧可,為中華禪宗二祖 [4] 

禪宗祖庭天柱山山谷寺

山谷寺三祖寺)、山谷寺始建於梁武帝時,為高僧寶誌禪師創立。相傳:南朝梁時,白鶴道人、寶誌和尚兩人都想在此建道場,梁武帝命他兩各施法寶識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鶴,和尚拋錫杖,鶴飛在前,將落地時被錫杖飛來聲所驚,止於他處,錫杖卓立此地,寶誌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蕭衍賜名為山谷寺。
中國佛教禪宗二祖曾在此駐錫,禪宗第三代祖師僧璨禪師在此圓寂,肉身葬於寺後小丘上,後人又稱為三祖寺。現今寺門上高懸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山谷寺”匾額 [5] 

禪宗祖庭湖北四祖寺

四祖寺,古稱幽居寺、正覺寺,又名雙峯寺。唐武德七年(624)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創建,為中國禪宗叢林之始。位於湖北黃梅縣雙峯山下,距縣城15公里,佔地110多畝,與東山五祖寺相隔20公里。西山,又名破額山、雙峯山,海拔599.8米。風景秀美,名勝眾多。其中三塔(毗盧塔、眾生塔、衣缽塔)、兩橋(靈潤橋、明月橋)、一石刻(靈潤橋摩崖古石刻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禪宗祖庭湖北五祖寺

中國化佛教,始於禪宗。禪宗又名佛心宗。禪宗在第五代分為南、北兩宗,其祖庭都在黃梅五祖寺
黃梅五祖寺,又名東山寺,亦名東禪寺,位於湖北省黃梅縣城東北十三公里處,系中國佛教禪宗第五代禪師——弘忍大師所創建。五祖寺是弘忍的弘法道場,又是六祖慧能大師求法得衣缽之地。五祖寺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宋英宗曾為該寺匾額御書“天下祖庭”,宋徽宗則為之題寫“天下禪林”,元文宗賜寺額“東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7] 

禪宗祖庭廣東南華寺

南華寺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南二十公里庾嶺分脈的山麓中, 座落在曲江縣馬壩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關市區24公里。創建於南朝梁天監三年(502年),初名寶林寺。寺廟依山而造,面監北支流曹溪。唐儀凰二年(677年)禪宗六祖惠能住持曹溪,發展了禪宗南派,是最為著名的禪宗祖庭,有嶺南第一禪寺之稱。唐朝朝廷賜名“中興寺”、“洪泉寺”。宋初賜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

禪宗祖庭其他宗派

禪宗祖庭淨居寺

淨居寺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東南處的青原山上,始建於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初名“安隱寺”,後宋徽宗賜名“淨居寺”。公元714年行思禪師受六祖慧能囑託在青原山,開闢佛教道場,擴建寺廟,廣聚僧徒,弘揚“頓悟”禪法,使青原山佛法大振。一時間,青原山香火鼎盛,聲名遠播,成為江南佛教聖地和南方佛教禪宗的傳播中心。當時,淨居寺最盛時有數千名僧眾,文天祥有詩描述其空前盛況:“活火參禪筍,清泉透佛茶,夜影燈前客,江西七祖家。”開創了“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3個宗派,後世稱為“禪宗青原流派。”禪宗流派所説“一花開五葉”係指禪宗的曹洞、雲門、法眼、溈仰、臨濟5個流派,而青原山淨居寺則是其中三宗的祖庭,從而確立了淨居寺在我國佛教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對世界佛學史的深遠影響。

禪宗祖庭黃櫱寺

中國佛教禪宗南宗五家之一臨濟宗祖庭——黃櫱山黃櫱寺在江西省宜豐縣境內,始於希遷禪師得奉新百丈山懷海禪師(720-814)正傳,於唐開成年間(836-840)到宜豐黃檗山駐錫, 宣講自己所悟得的禪宗新法,四方僧侶趨往問法者甚眾;其僧徒義玄(?-867)從希運學法33年,之後往鎮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 廣為弘揚希運所倡啓的禪宗新法。這種禪宗新法因義玄在臨濟院舉一家宗風而大張天下,後世遂稱之為“臨濟宗”,而黃檗禪寺也因之成為臨濟宗祖庭。臨濟宗傳至石霜楚圓(986年-1039年)門下,又分出楊岐派、黃龍派。楊岐派開宗者為方會,因住楊岐山(在今江西萍鄉北)而得名。黃龍派開宗者為慧南(1002年-1069年),因其住黃龍山(在今江西南昌)而得名。慧南初學雲門宗,後從臨濟宗。

禪宗祖庭普利寺

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祖庭洞山位於江西省宜豐縣東北方向,距縣城47公里。公元857年,高僧良价禪師(右側)於此創建普利寺,開堂宣講他的禪學新義,四方僧侶紛達學闔,日本瓦室能光和尚也來此拜師,良价弟子本寂最得真傳,後於曹山闡發良价旨義,於是創立了曹洞宗。良价於公元869年逝於洞山,唐懿宗皇帝授他以“悟本禪師”諡號,並敕建“慧覺寶塔”,於是洞山普利寺成為著名的中國禪林——曹洞宗祖庭。

禪宗祖庭寶積寺

曹山寶積寺簡稱曹山寺,為已有1200年的江南古寺,是中國三大古書—《辭海》、《中國旅遊文化大辭典》、《宗教辭典》都有全面記載的名剎古寺。它坐落在宜黃城西12.5公里的形如蓮花瓣的曹山之中,佔地52畝,山林400多畝。始建於唐鹹通(公元870—873)年間,由佛教禪宗、南嶽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禪師所創,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

禪宗祖庭江西袁州仰山棲隱禪寺

溈仰宗祖庭江西仰山棲隱禪寺,該寺古稱仰山寺、棲隱寺、太平興國寺、興國古寺,位於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風景區洪江鄉東南村殿上組,它作為禪林五家七宗第一家的溈仰宗祖庭,由溈仰宗開山祖師慧寂禪師創建於唐朝會昌年間(公元842年)。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