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禦敵於國門之外

鎖定
禦敵於國門之外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博古,李德等人錯誤軍事主張。
中文名
禦敵於國門之外
類    型
錯誤軍事主張
1933年下半年,蔣介石發動對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調集100萬軍隊向各地紅軍進攻,其中50萬軍隊於9月下旬開始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進攻。
這時,博古把軍事指揮權交給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他們不瞭解中國實際情況,搬用正規的陣地戰經驗,主張“禦敵於國門之外”,進攻受挫後,又採取消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和“短促突擊”的戰術,同裝備優良的敵人打陣地戰、堡壘戰,使紅軍日益限於被動。
1934年4月中下旬,國民黨軍隊集中力量進攻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由於戰術策略失誤,經過18天血戰,紅軍遭受重大傷亡,廣昌失守。
1934年9月上旬,國民黨軍隊加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腹地發動進攻,紅軍已無在原地扭轉戰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8.6萬多人,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