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常洵

鎖定
朱常洵(1586年—1641年),明朝宗室、親王,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明光宗朱常洛異母弟,明安宗(即弘光帝)朱由崧之父,母鄭貴妃
萬曆十四年(1586年),出生於紫禁城。朱常洵頗受父親明神宗喜愛,想將他立為太子,因百官阻撓而失敗,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被冊封為福王,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就藩河南洛陽。
崇禎十四年(1641年),闖王李自成攻陷洛陽,殺朱常洵,享年五十六歲。 [11]  後朱常洵長子朱由崧成為皇帝,朱常洵亦被追尊為帝。 [1] 
全    名
朱常洵
別    名
福忠王
福恭王
老福王
明恭宗
諡    號
恭皇帝(初諡),孝皇帝(改諡) [10] 
封    號
福王
廟    號
恭宗(朱由崧追尊)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直隸順天(位於今北京市)
出生日期
1586年2月22日
逝世日期
1641年3月2日
逝世地
河南府(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
陵    墓
熙陵
繼    任
福王朱由崧(明安宗)

朱常洵人物生平

朱常洵國本之爭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鈞的第三子,於萬曆十四年正月初五日(1586年2月22日)寅時出生。 [3]  他母親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而在此之前的萬曆十年八月(1582年),王恭妃生長子朱常洛。朱翊鈞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極力反對,史稱“國本之爭”。
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神宗鬥了15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申時行王家屏趙志皋王錫爵),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神宗故意不上朝以示抗議。
為了平息皇儲爭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皇帝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五子朱常浩為瑞王、六子朱常潤為惠王、七子朱常瀛桂王(次子和第四子未成年就去世了)。不久後,朱常洵完婚,婚費達三十萬金。 [4] 

朱常洵就藩洛陽

廷臣請福王按制度就藩,而神宗和鄭貴妃一直把愛子留在身邊不放。福王的封地在洛陽,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萬兩銀子,超出一般王制十倍的花費。神宗派出太監徵收“礦税”,搜刮的億萬錢財,皆入福王藩圍。 [4] 
到了萬曆四十年(1612年),福王已二十七歲,內閣首輔葉向高上疏力爭,神宗答應第二年春天舉行。到時候卻又失信了,見輿論洶洶,不能不就藩,鄭貴妃便藉機開口,為兒子大撈一把。鄭貴妃要求一次賜田四萬餘頃,羣臣力爭,不得以減為兩萬頃,又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莊田四萬頃減半,仍須兩萬頃,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的良田湊足。
第二,籍沒張居正的財業,尚存官的撥歸福府。
第三,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種雜税撥歸福府。
第四,四川鹽井的一部分收益劃歸福府。
第五,請淮鹽一千三百引。
以上五項,神宗一概答應。辦妥後,鄭貴妃依然不讓朱常洵按制度就藩,藉口為第二年為李太后祝壽,企圖再拖一段時間。遭到李太后的訓斥,李太后不久去世,大臣們一再催促神宗和鄭貴妃再也找不到藉口拖延,只好讓朱常洵就藩。 [4-5]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十七日,朱常洵離開北京。 [6]  五月十五日,抵達洛陽藩邸。 [7] 

朱常洵沉溺酒色

萬曆皇帝不理朝政達30年,羣臣上的奏章大多不理睬,唯獨福王府的奏章早上遞交,下午即答覆,其要求無所不允。有這樣的便利,四方奸人亡命之徒,紛紛趨之若鶩,聚集在朱常洵門下。天啓皇帝和後來崇禎皇帝即位後,因這位朱常洵是帝室尊屬,所以對他很是禮敬,而朱常洵則“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 [4] 
明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四方徵兵隊伍行過洛陽,士兵紛紛怒言:“洛陽富於皇宮,神宗耗天下之財以肥朱常洵,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當時退養在家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多次勸朱常洵説,即使只為自己打算,也應該開府庫,拿出些錢財援餉濟民。朱常洵不聽。 [4] 

朱常洵義軍執殺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攻陷洛陽。朱常洵與女眷躲入郊外僻靜的迎恩寺,仍想活命,但終為李自成所殺。其世子朱由崧縋城逃走。
崇禎帝在接到朱常洵被殺的消息後,“長嘆泣下” [8]  ,輟朝三日,予祭葬從優,一切喪禮較其他藩王倍厚,賜諡忠王。 [5]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初八日葬於邙山之原。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世子朱由崧在南京被擁立為皇帝,改元“弘光”。朱常洵被追諡為貞純肅哲聖敬仁毅恭皇帝,陵曰熙陵。不久張元以恭字為遜帝之諡,議改為共皇帝,但最終改稱貞純肅哲聖敬仁懿孝皇帝。後來永曆帝追封廟號恭宗,諡號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帝。 [1] 

朱常洵軼事典故

1986年4月,孟津縣文管會徵集到明福王朱常洵壙志。明福王朱常洵壙志於1924年在孟津縣麻屯鄉廟槐村南約500米處出土,現收藏於孟津縣龍馬負圖寺。志高、廣各79釐米,厚10釐米,楷書,21行,滿行25字。四邊線刻飛龍紋,撰文者為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蓋為盝頂,篆書“大明福忠王壙志”。
明福王朱常洵壙志 明福王朱常洵壙志
上面記載了李自成起義軍攻克洛陽城的日期及處死福王朱常洵的經過:“大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還有“剛腸浩氣,雖死猶生”等。
再看《明史》裏的記載(列傳八):福恭王常洵,神宗第三子。初,王皇后無子,王妃生長子,是為光宗。常洵次之,母鄭貴妃最幸。帝久不立太子,中外疑貴妃謀立己子,交章言其事,竄謫相踵,而言者不止。帝深厭苦之。二十九年始立光宗為太子,而封常洵福王,婚費至三十萬,營洛陽邸第至二十八萬,十倍常制。廷臣請王之藩者數十百奏。不報。至四十二年,始令就藩。
先是,海內全盛,帝所遣税使、礦使遍天下,月有進奉,明珠異寶文毳錦綺山積,他蒐括贏羨億萬計。至是多以資常洵。臨行出宮門,召還數四,期以三歲一入朝。下詔賜莊田四萬頃。所司力爭,常洵亦奏辭,得減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田益之。又奏乞故大學士張居正所沒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税,並四川鹽井榷茶銀以自益。伴讀、承奉諸官,假履畝為名,乘傳出入河南北、齊、楚間,所至騷動。又請淮鹽千三百引,設店洛陽與民市。中使至淮、揚支鹽,乾沒要求輙數倍。而中州舊食河東鹽,以改食淮鹽故,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河東引遏不行,邊餉由此絀。廷臣請改給王鹽於河東,且無與民市。弗聽。帝深居久,羣臣章奏率不省。獨福藩使通籍中左門,一日數請,朝上夕報可。
崇禎時,常洵地近屬尊,朝廷尊禮之。常洵日閉閣飲醇酒,秦中流賊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於大內。援兵過洛者,喧言:“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方家居,聞之懼,以利害告常洵,不為意。十三年冬,李自成連陷永寧、宜陽。明年正月,參政王胤昌帥眾警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將入,賜宴加禮。越數日,賊大至,攻城。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縋而出,用矛入賊營,賊稍卻。夜半,紹禹親軍從城上呼賊相笑語,揮刀殺守堞者,燒城樓,開北門納賊。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兩承奉伏屍哭,賊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願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無所恨。”賊義而許之。桐棺一寸,載以斷車,兩人即其旁自縊死。王妃鄒氏及世子由崧走懷慶。賊火王宮,三日不絕。事聞,帝震悼,輟朝三日,令河南有司改殯。
根據《明史》和《壙志》的記載,顯然與朱常洵被活活煮成人肉湯的稗官野史不符,福王被義軍殺害後,屍體仍存。也就是説,“福祿酒會”是杜撰的故事。
彭孫貽流寇志》對此事有比較詳細的記載:闖將圍河南府,福王募死士,斬獲頗多……闖賊跡福王所在,執之……王見自成,色怖乞生……賊置酒大會,臠王為俎,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屍王城下,承奉二人乞葬王而就死,自成許之。斂王於西關,遂自盡於側。
通過以上記錄可知全貌:福王朱常洵為義軍所擒,苦苦乞活,李自成對他厭惡至極,遂將其帶到宴會上,活生生割掉一大塊肉剁碎跟鹿肉拌在一起當下酒菜,讓他看着吃完(或許還逼他吃了點),之後處死,但沒有繼續吃掉屍體。兩太監跑去哭祭,李自成准許他們辦理福王的喪事,因此福王是有葬身地的。

朱常洵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備註
父親
朱翊鈞
明神宗
母親
鄭氏
鄭貴妃
正妃
鄒氏
朱由崧即位後上尊號“恪貞仁壽皇后”(恪貞鄒皇后
次妃
姚氏
大興人,生朱由崧,早卒,朱由崧即位後追尊孝誠端惠慈順貞穆符天篤聖皇太后 [12] 
兒子
明安宗
次子,封潁上王,與父同死,朱由崧即位後追諡潁衝王 [13] 
朱由樺
六子,朱由崧即位後追諡德懷王 [14] 

朱常洵後世紀念

朱常洵死後,於崇禎十六年(1643)正月初八葬於邙山之原。 [2]  朱常洵之子朱由崧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即位後追封朱常洵為貞純肅哲聖敬仁毅恭皇帝(後改諡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帝 [1]  ),立廟於南京,墓園稱熙陵。但當時墓地所在的河南是戰區,南明無力去當地建陵,故實際上僅有下葬時規模。 [1]  1924年,其墓被盜,出土壙志一方。 [9] 

朱常洵影視形象

2010年電視劇《大明嬪妃》:朱一龍飾演朱常洵
2010年電視劇《大明嬪妃》:朱一龍飾演朱常洵(4張)
2007年電視劇《明宮謎案》:宗峯巖飾演朱常洵,史良飾演少年朱常洵;
2012年電視劇《大明嬪妃》:朱一龍飾演朱常洵。
參考資料
  • 1.    錢海嶽.南明史·卷二十六:中華書局,1975
  • 2.    [清]張廷玉等.明史·本紀第二十四·莊烈帝二:中華書局,1973
  • 3.    《萬曆起居注》萬曆十四年正月初五日條:五日庚子,諭禮部:“萬曆十四年正月初五日寅時,朕第三子生。”
  • 4.    《明史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11]
  • 5.    《明史 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11]
  • 6.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17,萬曆四十二年二月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7-11]
  • 7.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20,萬曆四十二年五月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7-11]
  • 8.    蔣德璟:《敬日堂外集》卷一,《紀召對福藩事》。
  • 9.    李獻奇,張欽波.明福王朱常洵壙志[J].中原文物,1987(03):49-51.
  • 10.    《南明野史·捲上·安宗皇帝紀》:上先帝尊號曰思宗烈皇帝,周皇后曰孝節皇后。議者以為周思之後,絕無此諡,周思又非賢王,而忻城伯趙之龍亦言,思非美字,改為毅宗。尊建文君為惠宗讓皇帝,景帝為代宗景皇帝,復懿文太子為興宗孝康皇帝。尊皇考福恭王為恭皇帝,尋改孝皇帝,立專廟。
  • 11.    《大明福忠王壙志》 王諱常洵,乃神宗顯皇帝之第三子,母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鄭氏。萬曆十四年正月初五日生,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冊封為福王,四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之國河南河南府。王居國,敦厚和平,親賢樂善,遇士大夫有禮,人稱其有東平河間之風。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民軍逃竄,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二十一日遂死難焉。一時宮眷內官相率赴義,冒刃投繯者百餘人,王享年五十六歲。妃鄒氏,子一人,訃聞,上輟朝三日,特遣戚監科諸臣,詣府察勘,予祭葬從優,一切喪禮視諸藩倍,厚賜,諡曰“忠”,更為之立廟、建坊、賜額,以表其烈,豎碑以紀其事。東宮及在京文武官皆為致祭。以崇禎十六年正月初八日葬於邙山之原。嗚呼!王以帝室至親,享有大國,著聲藩輔,而慷慨激烈,與城俱亡,剛腸浩氣,雖死猶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王庶幾其無愧焉!爰述其概,勒之貞珉,用垂不朽雲。孝男嗣王由崧泣血書石。
  • 12.    顧誠.《南明史》:中華書局,2016年:第1405頁
  • 13.    顧誠.《南明史》:中華書局,2016年:第1429頁
  • 14.    管紹寧:《賜誠堂文集》卷十,《追封德懷王冊文》。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