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漢會

鎖定
福漢會是郭士立成立的香港的社會團體組織。
中文名
福漢會
外文名
Fu han will
成立者
郭士立
地    區
香港
福漢會
郭士立(Gtzlaff,Karl Friedrich August)(1803~1851),為德國波美拉尼亞省(Pommern)人,1821年入柏林耶尼克傳道學院,1823年畢業後,入荷蘭魯特丹傳道學院肆業。1827年被派遣爪哇傳道,由於郭氏嚮往中國工作,與荷蘭傳道會原旨違背,於是在1828年脱離荷蘭傳道會。即作個人自由傳道工作。1831年至1833年間,郭氏三次遊歷中國沿海各省,1833年夏天,郭士立於澳門居住,學習粵語及客語,1843年8月,郭士立始定居於香港。於是建議德國瑞士等國教會,大力推薦廣東客家地區,可為發展福音禾場。深為瑞士巴色城德瑞二國教友所立差會所讚許。
郭氏到達香港後,日間處理公務,晚間則招收學徒,傳授基督教道理。初學不足十人,後來日益增多,郭氏在港組織“福漢會”(Chinese Union),藉以訓練華人深入內地廣傳福音。福漢會的意思就是“漢人信道而得福”。該會成立日期為1844年2月24日,因為那時才有固定的會所。
郭士立在1844年創立“福漢會”,從1844年至1849年由其負責,1849郭氏回歐洲一次,1850年,由韓山明牧師兼管福漢會工作,1851年郭氏從歐洲返回香港後繼續由他負責,至1854年接收而停頓,前後不夠十年,但影響很大。
由於郭士立多次向德國瑞士教會建議派人來華傳道,得到巴色差會贊同,1846年冬,巴色會遣韓山明、黎力基二位牧師前往中國傳道,於1847年抵達香港,跟從郭士立牧師學習漢語,不久韓山明牧師至寶安、東莞等地,用客語傳道,並在香港掘斷龍設立巴色會教堂,1851年,再往寶安、布吉、李朗等地,設立教堂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