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民村

(張家港市德積街道福民村)

鎖定
福民村,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德積街道下轄村。 [3] 
張家港市保税區(金港鎮)福民村由原福海、福東、天妃、新光四村合併而成,全村1780户,5538人,設40個村民小組。2001年成立黨委,設基層黨支部25個,共有中共黨員248名。成立黨委以來,村黨委經過反覆研究和思考,最終確立了“三步走”戰略,並抓住了德積鎮商業街區南移以及城鄉一體發展的機遇,通過商業開發將福民村從貧困村建設成為了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江蘇省衞生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和諧社區示範村、蘇州市經濟百強村。 [1] 
中文名
福民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德積街道
下轄地區
40個村民小組
人口數量
5538 人
曾經的福民村,是全市出了名的“貧困村”。交通閉塞、地勢低窪;道路泥濘、房屋破舊,這一帶曾流行過這麼一句順口溜:土地不少就是吃不飽,姑娘不少老是往外跑。為改變福民村貧窮落後的面貌,福民村的歷屆領導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不過,村級經濟一直萎靡無力,至2002年,福民村依然負債480萬元。
2002年9月21日,陳蘭清臨危受命,接任福民村黨委書記。“當時,也有人勸我別傻了,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企業上。”陳蘭清説,當時,他經營的天霸集團淨資產已超3個億。不過,作為福民村土生土長的一份子,陳蘭清毅然接下了這副重擔。“要改變落後面貌,必須壯大村級經濟實力!”陳蘭清如是説。上任後,他理清思路,進一步做大氨綸紗線特色產業,使福民村的發展形勢開始好轉,不僅還清了債務,到2002年底村級財力就達到了500多萬元。
但是好景不長,隨着省裏取消了企業規費的上繳,村級財力來源一下子“斷了奶”。福民村的發展前景一瞬間變得十分嚴峻。面對急轉而下的形勢,陳蘭清帶領下的福民村人“處危不驚”,村黨委迅速理清發展思路,調整發展方向,提出了:盤活福民村現有資源,大開發大開放,搶抓機遇,逆勢而上。確立了以“開發積累,再開發再積累”的發展模式,成功開發建設了福民小區。從2003年開始,用了5年時間,使村級財力在沒有企業規費的支撐下得到了飛速增長,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走上了騰飛之路,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
福民村,終於富了。“我們遵循‘開發積累,再開發再積累’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一系列項目開發和資本運作,可以肯定,未來福民村村級財力的發展後勁將更足。”陳蘭清自信地説,在他心中已描繪出福民村的發展藍圖,就是到2010年“建成全市最美麗、最富裕的農民小區之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