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成庵

鎖定
福成庵,位於江蘇如皋,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是《南通市志》記載的八大名勝之一,為當代如皋唯一專弘專修淨土的女眾道場。明清鼎革之際,福成庵曾掩護毗陵惲氏逃過清廷滿門抄斬之劫。1927年,中共如皋縣委在此秘密誕生,福成庵由此作為紅色革命遺址名載史冊。 [1] 
中文名
福成庵
地理位置
江蘇如皋
建造時間
明嘉靖元年(1522)
建造人
知縣梁喬升

福成庵歷史沿革

福成庵 福成庵
如皋福成庵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知縣梁喬升重建城隍廟,奉明紀信將軍為皋邑城隍,尊其墓為城隍墳。墓東南為風水寶地,比丘尼亦從建福成庵,供奉西方三聖,為眾生祈求全壽富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皋邑築城防倭,庵遂處西南城腳,成便僻之地。
清順治七年(1650年)三月,邑入冒闢疆四十初度,常州畫家惲向應邀請來如。惲曏者,乃畫家惲壽平叔父、冒闢疆之“復社”社友也,因其兄弟惲日初參加與抗清之故而避寓福成庵中,賴比丘尼庇護之。
民國16年(1927年),中國共產黨如皋縣委員會曾借在此庵內秘密開會成立,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革命遺址,稱為“紅色革命搖籃”,載入史冊。
1973年砌健康橋時,因該庵正當橋北堍而被拆。後在橋北朝東的牆上嵌了一塊“福成庵故址”的小碑。福成庵的西鄰還有一座優缽庵,也是尼姑庵,兩庵規模差不多。“大躍進”時期,優缽庵改成雜貨商店的工場,直到1996年才拆去。
2003年,在北水關之西,城牆原址,北臨濠河,重建了福成庵。 [2] 
2015年3月,福成庵西擴工程動工。 [1] 
2015年12月,福成庵書畫院在福成庵掛牌成立,書法家閔傑為首任院長。 [3] 

福成庵地理位置

福成庵原址建於清朝初年。庵門和殿子都朝南,門外即城牆下的小路。門上有“福成庵”三字石刻。是一座四合廂建築,有十一二間房子。北、東、西三面都是蔬菜田。 [2] 
現福成庵佔地面積近一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分中院、東院、後院、西院四大部分,總體格局為廊院互連、殿堂相擁。院中有大雄寶殿、佛祖殿、藏經樓、普賢、文殊殿、準提殿、天王殿、客堂和齋堂等建築。在鐘樓中懸掛着4.17噸的“福國壽世”銅鐘,被譽為“江海第一鍾”;院內還建有遊客接待中心、心理諮詢處、佛教知識長廊、東方三聖閣、法物流通處、天水池等。院後沿護城河建有百米長廊,長廊依次連通御書亭、放生池、雙龍亭、般若橋、寶華亭等建築。 [1] 

福成庵革命功績

福成庵,原址坐落於如皋西南城腳,據考證,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年)。民國初年,有廟房近20間。
當時,如皋城的寺廟庵堂,除日常佛事外,還設有齋堂和寮房,接納四鄉進城納糧、訴訟的農户食宿,收費十分低廉。
福成庵因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平日香客和歇宿的農户並不多。住持為寶華和她的徒弟德山。
1927年6月上旬,中共江蘇省委在上海成立,而如皋黨組織又最早和省委接上聯繫,因此被批准成立縣委。
福成庵
福成庵(54張)
早在1926年,中共如皋獨立支部書記陸景槐就常去福成庵一帶物色地下聯絡點,他與福成庵的寶華住持相處很熟,寶華知道他是幹革命工作的,格外給以方便,有時陸就住宿在福成庵。
陸奉調南通後,獨立支部選定福成庵為中共如皋縣委成立最可靠的地點。
1927年7月,蘇德馨、徐芳德葉胥朝王盈朝等人在福成庵的後東寮房內舉行了縣委成立儀式,王盈朝被選為書記。
這是江海平原上的第一個中共縣級組織。
福成庵舊照 福成庵舊照 [4]
由於寶華師太的精心掩護,這一秘密處所在近一年時間內從未被國民黨當局識破。
1928年如皋“五一”農民暴動失敗後,由於奸細告密,福成庵遭到敵人搜查,寶華師徒被迫逃至鄉下避難。
其後,福成庵於抗日戰爭中如城淪陷期間被拆毀。
1983年初夏,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胥朝、原中共如皋黨組織創始人陸景槐聯袂來如尋訪1927年夏中共如皋縣委成立故址,一再要求如皋有關部門能恢復這一對革命作出貢獻的尼庵。
葉胥朝還尋訪到年近80歲的德山師太。
2003年,中共如皋市委、市政府在整建內外城河風光帶規劃中決定恢復福成庵原貌,工程於2004年春天正式動工。
它不僅是《南通市志》所載的八處名勝古蹟之一,而且是中共如皋黨史和革命鬥爭史上最重要的遺址。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