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鎖定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由福建省教育廳主管的專科層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20] 是福建省19所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之一。 [21] 
學院地處省會福州,有相思嶺、首山兩個校區,校園佔地面積1100餘畝。學院下設13個二級學院 [22] 開設有47個全日制專科專業 [10]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相思嶺、首山兩個校區,有全日制在校生1.4萬人。 [1] 
中文名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外文名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簡    稱
福農 [16] 
創辦時間
1902年
辦學性質
公立高校
學校類別
農林類
學校特色
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 [21] 
福建省內唯一的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 [1] 
首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 [24] 
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 [27] 
主管部門
福建省教育廳 [44] 
現任領導
楊振坦(黨委書記)
何東進(院長)
高職專業
47 [10] 
校    訓
厚德強技 學以致用 [15] 
校    歌
《耕讀強農》 [14] 
地    址
福建省福清市鏡洋鎮紅星村龜山116號(院部) [11] 
福州市倉山區上三路190號(首山校區)
院校代碼
12630 [36]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截至2014年7月)
農業部豐收一等獎1項(截至2014年7月)
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截至2014年7月)
福建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知名校友
石玉林 [18] 
黃邦侃
詹英賢
李森惠
陳振光 展開
知名校友
石玉林 [18] 
黃邦侃
詹英賢
李森惠
陳振光
趙時來
李友恭 [25]  收起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前身

  • 省立福州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1902年,閩浙總督許應騤在蠶桑棉總局舊址(福州水部門外耿王莊,今福州南公園)重辦農桑總局,並附設浙股、粵股蠶務學堂。由福建布政使周蓮任該局總辦,侯補道員何成浩任會辦,會同陳寶琛葉在琦、鄭錫光諸紳,計劃振興全省農桑事務。浙股蠶務學堂聘浙江蠶學館畢業生任教習,粵股蠶務學堂聘廣東專家當技術員。浙股蠶務學堂學制3年,前後畢業10餘班學生,每班約30人。畢業生或是留任本堂教職員,或是派往各縣當勸業員。
福農元年
1906年,浙股、粵股蠶務學堂改稱福建中等實業學堂,翌年改稱福建官立中等蠶業學堂,設蠶業本科班(學制3年)和蠶業別科班(學制2年),歸省提學司管轄。留日歸來的陳耀西任監督。
1908年,林炳章、陳寶琛等人商議在原福州水部工藝傳習所(址在今王莊、象園一帶),附設福州農事試驗場別科(農業預備學校),招收學生60人,聘洪禮竺任技師兼教授,開學授課。 [32] 
民國元年(1912年),福建官立中等蠶業學堂更名為福建省立蠶業學校,福建官立中等農業學堂更名為福建省立農林學校。1914年又改稱福建省立甲種蠶業學校,移址南門城邊街,並附設乙種女子蠶業學校。校址設福州西湖
1927年,北伐軍入閩後成立的福建省教育改造委員會對福州原有的省立學校進行改造,分別合併。蠶校與創辦於1908年的福建省立甲種農業學校(創辦時為福州農事試驗場農業別科班)合併為福建省立第一高級中學第二分校。一年後,為提倡、改進職業教育,省教育廳將省立第一高級中學第二分校改稱為福建省立福州農林中學。
1933年8月,按照教育部頒發的職業學校規程規定,省立福州農林中學校改稱福建省立福州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簡稱“高農”),遷址北門外崇福寺
農林中學和福州高農
1936年,全省教育改革。“高農”併入長樂鶴上街的省立長樂初級農業職業學校,改稱福建省立長樂農業職業學校。1937年夏,又遷回福州北嶺與省農民師資訓練所聯合,當時名稱為“省農民師資訓練所、省立長樂農業職業學校、省長樂農場”三聯合機關。1938年,因抗戰形勢日緊,省立長樂農業職業學校隨省府遷往戰時省會——永安,奉令撤銷聯合機關,改校名為省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簡稱“省立高農”),並奉令接收省立福安茶業職業學校及省立南平初級農業職業學校。
長樂鶴上鄉省立長樂農職校門(1936-1937)
1939年,“省立高農”遷往連城文亨村。這一年,“協職”遷往閩清六都。1941年4月福州淪陷,“協職”又遷往將樂(抗戰勝利後遷回祭酒嶺原址)。是年,“省立高農”在永安茅坪的新校舍落成,1942年1月省令校名改為省立永安高級農業職業學校。1943年1月歸併省立農學院,為該院附屬高農,遷址永安黃曆辦學。 [34] 
黃曆時期
抗戰勝利後於1945年11月奉令獨立辦學,改稱福建省立福州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次年1月,奉令遷回福州北嶺原址,同年8月遷南港陳恕鄉,1948年2月因陳恕不宜辦學,又遷回北嶺舊址。
福州高農北嶺舊址
  • 福州私立協和職業學校
1903年,基督教福州美以美會傳教士孟存慈在培元高小學校內創辦培元師範學校。1913年,福州公理會與美以美會合辦,將培元師範學校改名協和師範學校,移址於城內古仙橋。1919年,美以美會辦的一所中學併入協和師範學校,改名福州協和師範中學校,遷倉前山施埔,高中分師範科、普通科,附設農林木場。
倉前望北台培元書院
1928年1月,福州協和師範中學校改名為福州私立協和中學,遷址福州西門外祭酒嶺,並開始兼設農林科。1933年,私立協和中學因附設有農科,遂按省令改辦職業學校稱福州私立協和職業學校(簡稱“協職”),專辦初、高級農科。
祭酒嶺教學樓舊址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先後有福建學院等上10所福州中等以上院校內遷閩清辦學,協和為其中之一;其後三年裏,閩清籍學生日益增多。1941年4月21日,福州淪陷,學校再次內遷閩北將樂。 [35] 
抗戰時期
  • 福建省農業學校
【主詞條:福建省農業學校
1974年12月,福建省農業局所屬邵武綜合農場由福建省委組織部接管,改稱福建省五七幹校試驗農場。“五七”幹校坐落於該農場苦竹灣作業區。1978年4月,福建省“五七”幹校撤銷,時任邵武綜合農場副場長隆鴻生、領導小組成員邱水源前往接收“五七”幹校財產。同年11月,國家農墾總局覆函同意創辦福建農墾學校。1979年6月4日 [38] 福建農墾學校在邵武市苦竹灣原省五七幹校舊址創辦。 [23] 
1994年8月2日經省農業廳、省教委批准,決定將農墾學校遷至福州市倉山省農業幹部學校內,實行兩校合併。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一校多制。合併後,隸屬關係不變,仍由福建省農業廳主管。
1997年4月福建省農墾學校更名為福建省農業學校 [2] 
農墾學校
  • 福建省農業幹部學校
【主詞條:福建省農業幹部學校
1950年2月,福建省實業廳農業處在福州市王莊(原福建農事試驗場)舉辦高級農業技術人員訓練班,培訓對象是從社會上招收的農大學生,當年培訓26人,全部充實農業幹部隊伍。此班為福建省農業幹部學校之前身。
1953年6月,福建省農業廳舉辦福建省農業幹部訓練班,設組織組、教育組和總務組。王天強任訓練班副主任(主持工作),配備專職幹部10餘人。8月21日,經批准,福建省農業幹部訓練班在福州市倉山區牛眠山(現首山校區)規劃徵地97.8畝,進行基本建設,同年12月完成基建任務。
1954初,訓練班由鼓西路小排營遷至牛眠山新址辦學,孫寶三接任訓練班副主任;同年5月,福建省農業幹部訓練班黨支部成立(1959年成立黨總支)。1956年金學廉接任訓練班副主任。
1960年2月17日,經福建省農業廳批准,福建省農業幹部訓練班更名為福建省農業幹部學校。1961年3月28日,福建省農業廳函覆同意農幹校設辦公室、教育科、總務科等內設機構。
1961年4月張蘇生任省農業幹部學校黨支部書記、副校長(福建省農業幹部學校首位專職副校長,校長由福建省農業廳領導兼任)。這一時期,學校共舉辦行政幹部文化班、領導幹部班、人民公社分管農業社長培訓班等95期,培訓學員7627人。 [42] 
1994年8月2日經省農業廳、省教委批准,決定將農墾學校遷至福州市倉山省農業幹部學校內,實行兩校合併。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一校多制。合併後,隸屬關係不變,仍由福建省農業廳主管。
2003年2月,福建農業學校與福州市農業學校合併為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院與幹校依舊共同使用校內國有資產,並實行統一的教務、獎懲、分配製度。但農幹校依舊為農業廳的廳屬事業單位,兩校分別實行財務預決算。 [43] 
農幹校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合併

1951年8月1日省政府根據當年6月第一次全國中等技術教育會議提出的對中等技術教育採取“以調整、整頓為主,有條件發展”的方針,將福州私立協和職業學校與省立福州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合併,校名福州農業技術學校,以“協職”所在地祭酒嶺為校址。
1953年秋,為滿足國家“一五”林業建設需要,又和農業部、高教部聯合制定中等農林學校調整方案,將全國農業學校的林科分出獨立建校,學校調整出森林科,與從龍巖農校(今龍巖市農業學校)、建陽農校(今南平農業學校)調整出的森林科合併成立福州林業學校,隸屬林業部,1956年該校遷南平改稱福建省林業學校(即今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隸屬福建省林業廳。 [33] 
1954年,莆田農校部分教工和學生併入。1957年8月,建陽農校作栽一個班併入。
福州城門謝坑福建農學院附屬農業學校舊址(1958- 福州城門謝坑福建農學院附屬農業學校舊址(1958-
1958年8月因國防建設需要,學校遷址福州城門謝坑省農科所原址,因隸屬福建農學院而更名為福建農學院附屬農業學校;前期與農科院共同辦公,後於緊鄰西側的東塔興建校區。 [26] 
1960年8月增設大專班,隸屬福建農科院,改稱福建農業科學院附屬專科學校,61年秋大專班併入福建農學院,則更名為福建農業科學院附屬農業學校,此時,龍溪農校牧醫一個班併入。
1962年秋,南平農校農機一個班及創辦於1960年9月的閩侯專區農校併入。1966年4月,學校改名為閩侯專區農業學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秋被迫停辦,教工下放農場幹校“勞動鍛鍊”,校舍、土地被佔用,圖書、儀器、教學設備被“瓜分”精光,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1975年秋農校復辦,校址設在福清琯口,按當時行政區劃改稱莆田地區農業學校。
1983年12月,隨地(莆田)市(福州)撤併,學校隸屬福州市,定名為福建省福州市農業學校。
福州市農業學校
2001年11月21日,福建省農業廳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提交《福建省農業廳關於組建農業高等職業學院的請示》,提出省內農業職業教育資源豐富,獨立組建農業高等職業學校的條件已經成熟,建議從現有的農業中專學校升格或合併組建二至三所農業高等職業學院。
2002年4月28日,福州市人民政府致函省農業廳,原則同意福州市農校與省農校、省農幹校合併組建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8月25日,福建省教育廳下發《關於2002年組織專家對申報設置院校進行考察評議的通知》,對包括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內的七所擬申報設置院校進行實地考察和評議。12月5日,福建省教育廳專家組,對學院申報設置進行現場考察和評議,原則同意福建省農校與福州市農校合併組建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2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省農業學校和福州市農業學校合併組建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院址在原福州市農業學校校址。 [39] 
世紀之交的合併建校歷程
原農業幹部學院(今福農首山校區) 原農業幹部學院(今福農首山校區)
2015年全省幹校撤銷,福建省農業幹部學校成建制併入學院。 [2] 
校史沿革圖 校史沿革圖 [41]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5張)
2021年6月,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財政廳印發《關於公佈福建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立項建設單位名單的通知》,學院入選省級高水平高職院校A類立項建設單位。 [8] 
2023年10月,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蒙古國“一帶一路”國際發展研究院、蒙古國研究大學、蒙古國國立大學和蒙古國文化藝術大學共同宣佈成立國際茶文化推廣中心。 [45] 
2024年3月,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福建省新僑人才聯誼會、老撾中國福建商會、文萊廣西總商會分別簽訂協議書,為“一帶一路”(老撾)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一帶一路”(文萊)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授牌。 [46]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福農頌

福農頌
閩江水碧,三山樟香。雙甲福農,淵遠流長。
源溯在榕,在序在庠。學堂肇始,時維壬寅。
農桑為本,清廷予揚。王莊發軔,幾度跌宕。
開榛闢莽,訪稼問穡。培種治壤,茂林豐糧。
是歲卯兔,書院初創。西學東漸,祭酒恢揚。
儘性化育,菁菁者莪。學用並舉,特色濫觴。
以德為貴,理念漸彰。晴耕雨讀,樹蕙滋蘭。
協職圖強,高農顯黌。兄弟並肩,範示閩邦。
時局板蕩,日寇狓猖。西遷文亨,南徙茅坪。
中渡六都,北涉水南。東歸北嶺,祭酒朗朗。
流離顛沛,艱辛備嘗。篳路藍縷,跡遍閩鄉。
建國之初,百業待昌。二源匯一,共沐陽光。
整合科系,完善條綱。延請名師,廣納文郎。
砥礪學養,陶鈞俊彥。和衷共濟,矢志圖強。
棟樑淵藪,英俊奧堂。沛生院士,八駿騰驤。
庚戌歲寒,黌堂彭殤。苦竹逢春,市校復彰。
爰及新世,改革允臧。二校融合,纘續前良。
厚德強技,建院之本。學以致用,立校之綱。
耕讀強農,利己利民。與時俱進,史韻鏗鏘。
蘭馨桂馥,橘綠橙黃。倩影書閣,雄姿校場。
溪兜瀲灩,相思綿長。全新福農,馭風起航。
似水流年,飽歷滄桑。絃歌不輟,鴻鵠高翔。
教澤綿長,桃李芬芳。亹亹校友,虎步龍驤。
不忘初心,智圓行方。顧念疇昔,各顯厥長。
壬寅冬月,氣瑞雲祥。欣逢華誕,盛事共襄。
思源志遠,其道泱泱。彰往考來,百廿煌煌。
參考資料: [40]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2年7月,學校設有現代農業工程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園藝園林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以及校企共建的軟件學院、通信學院、相思嶺鄉村旅遊產業學院、互聯網金融學院等9個二級招生學院,涵蓋了農林牧漁、土木建築、生物與化工、食品藥品與糧食、資源環境與安全、電子信息、財經商貿等專業大類,45個二級專業類。 [10] 
全日制專業
現代農業工程學院
園藝園林學院
動物科技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通信學院
軟件學院
互聯網金融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相思嶺鄉村旅遊產業學院
參考鏈接
[10]  [13]  [30]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共有專任教師267人,其中教授21人,農推研究員1人 [37]  ,副教授59人,博士11人,碩士153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畜牧獸醫)1個,省級教學名師4人;聘請校外兼職教師154人,形成了由本校教師、省農科院客座教授、企業技術骨幹和台灣高校教師組成的“1+3”教學團隊 [1]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1]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立2個省級農類高水平專業羣。 [1] 
據2015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建有2個省級精品專業,3個省級示範專業。2013年,在省教育廳組織開展的專業辦學水平評估中,學院15個參評專業(電子信息類專業3個、農林牧漁類專業7個、輕紡食品類專業3個、生化與藥品類專業1個、語言文化類專業1個)均位列全省同類專業前十名。
學院採取“引鳳築巢”的方式,先後引進省農科院和6家企業,吸納外來資金3000多萬元,共建“現代農業科教基地”、“新世景花卉”、“風光園林苗圃”等5個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內擁有3箇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省級財政支持的4個專業實訓基地,4個省級高職生產性實訓基地;依託“相思嶺講壇”、“博雅試驗班“、”海西創業學院“等平台,開展博雅教育、創業教育、國學教育 [1] 
類別
名稱
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
生物技術應用(園藝方向)專業實訓基地、畜牧獸醫專業實訓基地、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基地
省級精品專業
畜牧獸醫、園藝技術生物技術應用(園藝)、畜牧獸醫、物流管理
省級示範專業
畜牧獸醫、園藝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良種繁育技術(阮國榮,2011年)、獸醫臨牀診療技術(吳昌標,2011年)、動物營養與飼料(楊慧,2010年)、動物解剖(林伯全,2010年)、基礎會計(陳小英,2010年)、現代養豬生產技術(陳金雄,2007年)、食用菌栽培(張平,2009年)、植物學(袁亞芳,2009年)、動物傳染病(黃金龍,2009年)
省級財政支持實訓基地
獸醫專業實訓基地
省級高職生產性實訓基地
生物技術應用(園藝方向)專業實訓基地、畜牧獸醫專業實訓基地、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園藝技術專業實訓基地 [3-4] 
  • 創業就業
據2015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與企業共建的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被列為福建省首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已註冊禽類(犬類)飼養技術諮詢,靈芝、桑葚種植,金線蓮栽培等7個創業項目,200多名學生參與創業實踐。創業園區既有融生產、生態、生活於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鳥巢三生館”,也有150多畝閩台生態果園及特色花卉園,並配套建設集農業科普、休閒觀光、親子游於一體的創業文化廣場。學院連續多次被評為福建省高校就業評估“優秀”稱號,2009年6月,學院被團省委、省人事廳確定為首批“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 [1] 
  • 交流合作
據2015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為首批閩台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先行先試高校,與台灣中州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開展交流合作,“校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項目涉及6個專業1093名學生,選派了61位教師赴台研修,86位同學赴台高校學習;聘請台灣高校教師72人次來院講學;合作舉辦“福建省高職院校農類(園藝技術)專業骨幹教師培訓班”;合作編寫出版《洋蘭工廠化生產技術》等5本特色教材;合作申報《蝴蝶蘭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項目獲專項經費資助。2011年,學院閩台“校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入選全國高職高專教育成果展 [1]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術研究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7月,學院設立的“動物保健研發中心”、“農村經濟研究所”、“黃酒研發中心”及“閩台保健食品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5] 
學院與光陽蛋業中國農業大學吳常信院士合作,在學院設立院士工作站,共建了“特色蛋雞新品種培育與利用研發中心” [4]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成果

2010年,學院教師通過與行業企業合作,成功申報了5個省、市級科研項目,其中包括省級重大專項合作項目1項、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1項、省教育廳A類項目1項、地市級合作項目2項 [6] 
學院組織參與的活動圖片
截至2014年7月,學院院教師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農業部豐收一等獎1項、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獲獎級別和獲獎數為福建省高職院校首位。
吳昌標教授先後主持的《蘇雲金芽孢桿菌蛋白飼料技術開發研究》和《雞球蟲病防控及防治技術開發研究》兩個科技項目,其成果轉化,直接為企業新增產值達3000萬元 [4]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術資源

截至2017年10月,圖書館館藏紙質書總量逾38萬冊,每年訂閲中外文期刊400餘種,並擁有多台借閲機,擁有多台電子圖書借閲機、讀報刊一體機,有數十萬冊電子圖書和數千種雜誌。館內已經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圖書自助借還,3D智能導航等先進的智能管理服務,且開發建設了圖書館微信服務平台和移動圖書館APP。 [12] 
圖書館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傳統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校標識

校名題詞
學院的校名由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朱以撒教授題寫。
朱以撒,1953年生,福建泉州人。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委,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院標釋義
學院標誌整體圖形為正圓形。圓形外圈由學院中、英文名稱構成,中間核心圖案由篆書“農”字做修正字體設計,並結合麥穗圖案及1902數字構成。
“農”為象形文字,造字本義為“手持石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説文》中“農”釋為“耕”也。在《漢書·文帝紀》中將“農”視為“天下之大本也”。標誌以“農”字結合麥穗元素作為中間核心圖案,既凸顯了學院以“農類”專業為優勢和特色的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之重要性,又象徵着一代代福農師生在知識的土壤中“奮發向上,辛勞耕作”之樸素品格,以及“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敬業奉獻,和諧發展”的福農精神。標誌中數字“1902”表示學院的辦學歷史肇始於1902年的福建農桑總局蠶務學堂。
標誌正稿色彩為藍綠色,是學院視覺識別系統的主色。藍綠色是藍色和綠色的混合色,是“宇宙的神秘之色”,也是雨後晴空下的樹木之色,象徵着清新、成熟和感恩。 [15] 
校訓
厚德強技 學以致用
校標校訓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精神與理念

學校精神
學院精神原來概括為“農院精神”,首次在2010年學院第一次黨員大會主報告中提出。2021年經徵求廣大師生、校友意見,改為“福農精神”。
福農精神內容:
艱苦奮鬥 自強不息
敬業奉獻 和諧發展 [16] 
辦學理念
耕讀強農 與時俱進 [17]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歌

福農前身長農、高農、協和等學校都曾有屬於自己的校歌,記錄了各自的時代背景。 [37]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新校歌《耕讀強農》於2022年3月4日發佈,歌曲創作於百廿校慶到來之際,集中展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歌詞分為三段。第一、二段圍繞農業職業教育的特點及校園生活展開,融入了“厚德強技、學以致用”的校訓,描述了學習、勞動、實踐與夢想。第三段主要展望未來發展願景,描寫了成長與使命。 [14] 
私立協和學校校歌 私立協和學校校歌
校歌《耕讀強農》簡譜 校歌《耕讀強農》簡譜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民謠

校園民謠《相思花開》 [28]  原名《耕讀》,是2021校歌徵求意見中的二號方案 [29] 
校園民謠《相思花開》簡譜 校園民謠《相思花開》簡譜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賦

悠悠閩都南,巍巍五虎山,山形勝南北,一嶺最相思。古有王安姑,情深催開漫山花,今有福農學子,學痴堪築湖壩高。嗚呼,相思嶺下,茵茵山色,粼粼湖光,莘莘學苑,美美名揚。
夫福農者,高職校也。校由政立,規從部頒,示範於八閩,學子遍東南。其美美名之得來,歷凡百載有廿,肇始於蠶務學堂,溯三源而合一,並福寧建之七校,收興建漳之四班,歷久而彌新,集眾而益強。回望之,朝更代跌之繁繁,其創始初心不移。桑麻之情,可拜神農;農本之識,堪固社稷。經風雨而在,歷春秋而熟,遂就今之大觀也。
餘觀之,今之福農,分設於一城一郊,佔地千畝有餘,凡立十有二科,共四十三業技,享萬餘師生,執執而教,痴痴而學。其森森之形,尤彰樹木樹人;其殷殷之氣,但溢春光春色。古人言,國立於本,學立於訓。福農之大觀,厚德強技也;福農之大用,學以致用也。德厚如土,方可載物載技;技強所用,方顯明標明本。此乃新世之所呼,當勢之所趨也。經世而能用,順勢而能為,幸哉幸哉。
夫時往時來,代更代新。今之國度,乾坤朗朗,革新再加力,華夏夢復醒,士進不居後,民追奮爭先。廟堂之下,百業沐風浴雨而興;南北之疆,萬民披星戴月而作。農本之識煎立煎堅,教基之策益鞏益固。天降大任於斯也,從農從教從善流。嗚呼,福農大有為矣!
溪兜湖畔,師生同潮而立,立百年之新高;相思嶺下,你我比肩而起,起新紀之任重。快哉快哉! [37]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

類別
團委直屬
生物技術學院
動物科技學院
園藝園林系
經濟管理學院
信息技術系
公益類
青年志願者協會
環境保護協會
愛心實踐協會
文藝類
憧憬文學社
報社
鉛筆頭美術社
書法社
曲藝類
可啦話劇社
交際舞協會
彈唱協會
話劇社
舞蹈隊
交誼舞協會
啦啦社
音樂社
勁舞社
歐美音樂鑑賞協會
吉他社
KOD街舞社
舞蹈社
歌友俱樂部
電聲樂隊
吉他社
笛子社
才藝類
茶友協會
魔方社
益智社
十字繡協會
動漫社
動漫社
手工藝協會
魔術協會
禮儀模特社
魔術協會
學術類
標本製作與鑑定協會
觀光社
花卉協會
連鎖經營社
陽光英語協會
口才與交流協會
辯論協會
職業規劃協會
體育類
足球協會
女子籃球協會
足球協會
足球協會
籃球社
網球社
排球社
羽毛球協會
乒乓球協會
飛揚羽毛球協會
羽毛球社
乒乓球社
羽毛球協會
輪滑社
跆拳道社
乒乓球協會
跑步協會
田徑社
花樣跳繩協會
瑜伽協會
武術協會
跆拳道社
圖書館直屬
讀書會 [12] 
親仁國學社
義工團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風貌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位置

相思嶺校區(院部)
首山校區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地圖

相思嶺校區平面圖 相思嶺校區平面圖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風光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集體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院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黨委委員、副院長
嚴挺文、吳華、侯志宏
參考資料 [7]  [9] 
歷任領導(解放後)
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段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黨委書記
2005.2 - 2014.4
陳志堅
黨委副書記、院長
2005.6 - 2016.6
江斌
黨委書記
2014.5 - 2021.5
陳玲
黨委副書記、院長
2017.2 - 2022.7
福建省農業學校
(福建農墾學校)
劉德源
黨委書記
1980.8 - 1986.7
隆鴻生
校長
1980.7 - 1984.1
陳世昌
黨委書記、校長
1984.8 - 1996.4
林明德
校長
1990.4 - 1990.8
黃炳生
校長
1996.4 - 2004.12
福州市農業學校
校長
1951.8 - 1953.9
石林
校長
1953.9 - 1954.8
江作宇
校長
1954.8 - 1955.8
鄭兆鑾
黨委書記、校長
1955.8 - 1959.9
桌禹輪
黨委書記、校長
1960.8-1970.6
陳克奎
革領組組長
1976.2 - 1978.6
鄧一端
黨委書記、校長
1978.8 - 1982.7
林知漼
校長
1982.5 - 1985.2
柴熊飛
校長
1985.2 - 1988.9
陳躬恩
黨委書記、代校長
1988.9 - 1999.5
林品忠
黨委書記、校長
1990.3 - 2003.11
陳紹熙
校長
1999.5 - 2004.12
白全民
黨委書記
1954.1 - 1956.8
林苞
黨委書記
1956.8 - 1957.8
安瑞齡
黨委書記
1958.9-1959.9
鄭更生
黨委書記
1982.10-1985.2
福建省農業幹部學校
黃炳生
校長
1996.4 - 2004.12
林善峯
校長
2005 - 2014.3
嚴挺文
校長
2014.3 - 2015.10
張蘇生
黨委書記
1974.12 - 1977.2
白全民
黨委書記
1977.2 - 1982
金學廉
黨委書記
1985.11 - 1989.2
林長順
黨委書記
1988.2 - 1996.4
黃炳生
黨委書記
1996.4 - 2003.11
參考資料: [19] 
首任校長
何成浩
參考資料
[3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