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鎖定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是1940年成立的公立大學,現任院長是侯有明。
中文名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簡    稱
植保院
創辦時間
1940年
地    址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上下店路15號
知名校友
謝聯輝
類    別
公立大學
類    型
綜合
屬    性
省屬重點本科高校
主要院系
植物保護系、製藥工程系
現任院長
侯有明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學院概況

植物保護學院源於1940年創辦的福建省立農學院植物病蟲害學系,
1958年更名為植物保護學系,
2001年成立植物保護學院。 [1]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機構設置

學院現設有:
4個系(本科專業):植物保護、製藥工程、生物安全(於2012年取消),農林生物類創新班。
1個一級學科博(碩)士學位點:植物保護學。
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植物保護學。
8個二級學科博(碩)士學位點: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農藥學、生物防治、植物檢疫、生態安全、植保經濟、經濟昆蟲。
經過近70多年的努力,在教學與科研平台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現擁有:
3個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所、作物病蟲生物防治研究所、應用生態研究所。
2個研究中心:福建植物病毒工程研究中心、福建食品生物安全研究中心。
1個研究室:益蟲及引進研究室。
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生物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植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病毒工程與病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昆蟲生態公共實驗室。
“植物病理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和農業部重點學科,“植物病理學與昆蟲學”為福建省“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和“農藥學”為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學術研究

擁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111”引智基地、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實驗室、2個省級以上研究中心、1個省級野外觀測站、4個校級研究所,1支國家級教學團隊、1支教育部創新團隊、1支農業部創新團隊、1支科技部創新團隊、3支福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建立了3個院士工作站。 [1]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學術刊物

主辦2個學術刊物:《華東昆蟲學報》、《武夷科學》。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科研成果

學院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植物病毒、植物病理、生物農藥、昆蟲分類、生物防治、昆蟲生態、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優勢明顯,科研綜合實力突出。注重新興學科的交叉與拓展,積極推進新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學技術、遺傳工程技術、系統分析技術、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環境評價和污染治理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