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鎖定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成立於1960年,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屬的農業科研單位。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作物品種選育、畜牧及畜禽飼料、生物農藥、植物保護、水稻轉基因技術、生態農業、動物病害防治、設施農業等,在水稻、果樹、茶樹、食用菌等作物新品種選育以及畜禽疫苗、水產動物免疫技術、農業微生物、植物病蟲防治等農業高新技術研究取得進展。
根據2020年2月科學院官網顯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有職工106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專家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9人,在職高級職稱科技人員397人;設有16個專業研究所。 [1] 
中文名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外文名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簡    稱
福建省農科院·FAAS
創辦時間
1960年
學校類別
農牧業綜合科研機構
主管部門
福建省人民政府
現任領導
肖錚 [26] 
余文權(院長)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地    址
福建省福州市華大街道五四路247號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歷史沿革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建國之前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1908年6月,福建農事試驗場成立,場址位於福州水部工藝傳習所內。
1919年,福建農事試驗場改稱福建省立農事試驗場,遷址福州東場。
1929年,省立第一高級中學第二分校改稱省立農林中學,與省立農事試驗場合署。
1935年1月26日,省立農事試驗場擴建為福建省農林改良總場,同年陸續創辦總場下設的長樂農場、福州林場、南平林場、福安茶葉改良場和漳浦農場。
1936年6月,建立農林改良總場家畜改良場。10月,建設廳與協和大學合辦園藝試驗場。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農林改良總場停辦。
1938年4月,省立農業科研機構內遷至連城文亨,改稱福建省作物改良場,在長樂、永安、清流分別設第一、第二、第三分場。9月,福安茶葉改良場遷至崇安赤石,改稱崇安茶葉改良場。
1939年1月1日,作物改良場改建為福建省農事試驗場。4月,遷至永安西營坂,在連城、清流、南平、長樂、漳浦建立五個農事試驗分場,並設各縣合作農事試驗場42個。
1940年1月,省農事試驗場下轄的五個農事試驗分場改為中心農場,各縣合作農事試驗場撤銷。3月,省農事試驗場畜牧獸醫組改擴建為福建省畜牧獸醫事務所,所址設在永安龜山。
1941年1月,省農事試驗場園藝組改擴建為福建省園藝試驗場,場址設永安西營坂。7月,場址再遷至永安茅坪。
1942年,國民政府財政部貿易委員會接管設在崇安的福建示範茶廠(1940年省政府與中茶公司合辦),改為茶葉研究所。
1946年8月,省農事試驗場、園藝試驗場遷回福州王莊,合併省畜牧獸醫事務所、省園藝試驗場、省造林事務所、農業推廣所、淡水養魚所,成立福建省農事試驗總場。下轄永安、長泰、南平、長樂、清流、漳浦6個分場和崇安茶葉改良場。 [2]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建國之後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市軍管會接管省農事試驗總場、省植物病蟲害防治所,沿用原名稱。
1950年11月,省農事試驗總場改稱福建省農業試驗總場。
1953年4月15日,福建省農業試驗場改為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所,並將省植物病蟲害防治所併入,設農藝、園藝、植保、土壤肥料四個系和農具試驗廠,隸屬福建省農業廳。
1954年5月,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改稱福建省農業綜合試驗站,同時建立龍溪、建陽農業試驗站和同安旱作實驗站,隸屬省農業綜合試驗站。10月,福安茶葉試驗場改稱福建省福安茶葉試驗站。
1956年,省農業綜合試驗站從福州東門外鶴林遷至閩侯城門謝村。
1957年5月8日,省農業綜合試驗站恢復為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農科院紀念建院50週年慶典活動
福建省農科院紀念建院50週年慶典活動(3張)
1958年9月25日,省農業科學研究所併入福建農學院。11月,所址從閩侯謝坑遷到福州梅峯,對外保留福建省農科所名稱,對內將該所各系室與農學院相應的系合署辦公。
1959年秋,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在福州梅峯舉行建所十週年慶典。
1960年4月,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劃歸農業廳領導,遷回閩侯謝坑原址。7月8日,省委批轉農業廳黨組報告,同意將省農科所擴建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8月,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舉行成立慶典。11月12日,省人民委員會批覆,決定成立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隸屬福建省政府農業委員會領導。下設農藝、土肥、植保、農業物理4個系,果樹、茶葉、畜牧獸醫、亞熱帶作物4個研究所,甘蔗麻類、蔬菜2個試驗站和生理生化、科學情報2個研究室。
1961年3月,省農科院畜牧組與省畜牧獸醫總站合併,成立福建省畜牧獸醫研究所。4月,省農科院所屬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劃歸福建省農業廳領導。
1963年7月24日,蔬菜試驗站劃歸福州市領導,遷址福州東郊浦東。7月29日,該院所屬的南平、晉江、龍溪、福安、龍巖、閩侯等6個專區農科所,改為雙重領導體制,業務由該院統一安排,黨的工作、行政工作分別由當地地委和行署領導。
1969年11月,省農科院及大部分地市農科所被撤銷,人員下放(其中40多位科技人員到兵團農二師,組建農科所,承擔山區5縣農業科研任務),研究基地、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散失,土地、房屋交給福州炮兵部隊,院屬果樹研究所改為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機關“五·七”農場。院茶葉研究所和工業原料作物研究所分別下放福安、龍溪專署領導;各專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全部下放各專署、市領導。
1970年,組建福建省農業科學實驗站,先設址閩侯江洋農場,後遷至省幹校內,最後定址福州新店埔壋原果樹研究所,下設育種、土肥、植保、果樹、畜牧獸醫5個組。
1975年5月4日,恢復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將省農業科學實驗站併入,設址福州新店埔壋村,下設稻麥、果樹、茶葉、蔗麻、蠶桑、畜牧獸醫6個研究所和土壤肥料、耕作輪作、植物保護3個研究室。各地市農科所相繼恢復。
1979年11月11日,中共福建省委批准成立中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委員會,福建省農科院自此成為福建省委、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2] 
2023年10月,以福建省農科院與福建農林大學為依託的農業農村部亞熱帶特色果蔬菌加工重點實驗室在福州揭牌。 [29]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條件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人員編制

海峽兩岸生命科學發展論壇 海峽兩岸生命科學發展論壇
根據2020年2月科學院官網顯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有職工106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專家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9人,在職高級職稱科技人員397人。 [1]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謝華安(專職) [3]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不全):謝華安、劉波、翁啓勇、鄭家團、黃庭旭、張豔璇、陳福如 、陳慶河、黃瑜、陳少鶯、胡奇林、黃勤樓、鄭少泉、王鋒、陳君琛、何志剛 [4] 
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專家(5人):劉波、張豔璇、陳慶河、黃瑜、鄭少泉 [5] 
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王鋒、黃勤樓、陳君琛、陳慶河、陳常頌、黃庭旭
福建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6人):鄭少泉、黃瑜、廖建華、何志剛、鄭開斌、曾輝
福建省青年拔尖創新人才(1人):萬春和
福建省科技創業領軍人才(1人):林長光、曾麗莉 [6] 
福建省傑出人才(6人):謝華安、劉波、鄭家團、張豔璇、鄭少泉、何志剛 [7]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研部門

根據2020年2月科學院官網顯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設有16個專業研究所,建有77個各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台。 [1] 
國家級重點(工程)實驗室(4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福建省作物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閩台農作物種質資源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華南雜交水稻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福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9個):福建省農業遺傳工程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精密儀器農業測試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水稻材料分子育種實驗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農產品(食品)加工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紅壤山地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獸醫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種工程實驗室、福建省畜禽分子遺傳育種實驗室 [8] 
農業部農作物改良中心(4個):國家水稻改良中心福州分中心、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食用菌專業分中心、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國家熱帶水果改良中心福州龍眼分中心、國家茶樹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福建省水稻轉基因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果樹(枇杷、龍眼)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畜禽疫病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雜交水稻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農作物品種抗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山地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特色花卉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農作物害蟲天敵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水產病害防治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丘陵地區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農業生物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生物農藥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雙孢蘑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9] 
院屬研究所(16個):亞熱帶農業研究所、水稻研究所、茶葉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畜牧獸醫研究所、果樹研究所、作物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農業生態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所、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研究所、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科技幹部培訓中心(數字所) [10]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合作交流

  • 海峽兩岸生命科學發展論壇
2010年10月,海峽兩岸生命科學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250多位兩岸生命科學界的專家學者參加,其中台灣專家學者近百位,該次論壇以“生命科學與人類未來”為主題。 [11]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成就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0年2月科學院官網顯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取得國家、部省級科技獎勵成果502項,其中省部級二等獎以上重大成果165項。 [1] 
2023年5月,福建省農科院對外發布7個茶樹新品種,分別是“皇冠茶”“茗冠茶”“韓冠茶”“樂冠茶”“閨冠茶”“福白0309D”和“福萱”。 [28]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2018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個人)
序號
獎勵類別
獎勵等級
項 目名稱
1
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
張豔㻢(個人)
2
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小菜蛾抗藥性適合度代價及藥劑減量增效技術研究與應用
3
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番鴨呼腸孤病毒病活疫苗創制及應用
4
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蓮霧良種選育及產業化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
5
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絲瓜耐褐變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
6
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黃秋葵種質資源挖掘與創新利用
7
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高優低鎘姬松茸新品種“福姬77”選育與產業化關鍵技術
8
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長粒優質雜交水稻泰豐優2098等7個品種選育與應用
9
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杏鮑菇高值化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創新與應用
10
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養殖污水的安全利用閾值與調控關鍵技術研究及集成應用
11
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鮮食黃桃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推廣
12
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鶴望蘭種質創新與產業化應用
13
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無患子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產業化關鍵技術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 [12]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2018年度福建省標準貢獻獎獲獎項目
序號
獲獎等級
標準項目名稱/標準號
1
二等獎
煙葉和煙葉提取物中茄尼醇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31758-2015)
2
二等獎
茶樹主要害蟲測報與生態防控技術規程(DB35/T 1497-2015)
3
三等獎
微生物發酵牀大欄養豬技術規範(DB35/T 1543-2015)
參考資料來源 [13]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學術期刊

福建農業學報》是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主管、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月刊;系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被CA(美國化學文摘)、CABI(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數據庫)、GH(全球健康文摘)、ZR(英國動物學記錄)、AGRIS(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文摘)等國際檢索數據庫收錄;先後獲全國優秀農業期刊二等獎(3次)、華東區優秀期刊獎、福建省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科學出版社期刊出版質量優秀獎等榮譽。 [14] 
福建農業科技》,月刊,創辦於1970年(原名《農業科技簡報》),1979年起中國國內公開發行,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主管、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和福建省農學會主辦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先後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獎,首屆福建省十佳期刊,連續四屆全國優秀農業期刊獎,連續兩屆福建省優秀科技期刊獎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獎,歷屆福建省科協優秀科技期刊等多項殊榮;該刊出版後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美國農業圖書館、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中心、聯合國糧農組織等11種中國國內外數據庫、期刊網收錄。 [15] 
台灣農業探索》,雙月刊,創辦於1979年,1985年公開發行,是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主管,福建省台灣農業研究中心和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曾獲“福建省第二屆科技情報成果一等獎”、“第五屆全國農業期刊金犁獎綜合類二等獎”、“2014年華東地區科技情報成果二等獎(成果之一)”等榮譽;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人文複印報刊資料、台灣華藝中文電子期刊(CEPS)、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維普數據庫、龍源期刊網、超星數據庫、中教數據等10餘種期刊數據庫、期刊網收錄。 [16] 
茶葉學報》原名《茶葉科學技術》,季刊;主管單位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主辦單位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已列入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17] 
福建畜牧獸醫》雜誌是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主管,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福建省畜牧獸醫學會、福建省農業廳畜牧獸醫局、福建農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福建省畜牧獸醫總站聯合主辦;該刊1996年被省新聞出版局、省科委評為優秀科技期刊,2002年獲全國畜牧獸醫優秀期刊二等獎。 [18]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文化傳統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形象標識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形象標識由兩個同心圓組成,外側為科學院的中文以及英文簡稱“FAAS”,環繞以金色的麥穗象徵其屬性;內部為綠色的變相標識,由“FAAS”四個字母的變形組成,綠色象徵農業的屬性。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精神文化

科學院精神:求實、創新、協作、奉獻
科研方向:一以貫之地堅持科技服務三農 [19] 
領導題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肖錚
院長
余文權 [27]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陳世奎
黨委委員、副院長
湯浩、黃勤樓
副院長
丁中文(試用期一年)、魏輝(試用期一年) [24] 
截至2023年5月4日 [20]  [23]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社會評價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在農業良種選育、關鍵技術攻關、對台農業合作、服務“三農”、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鋭意進取,一大批創新成果和良種良法廣泛應用於生產實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省農科院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員以服務國家和人民為己任,把論文寫在了八閩大地,把成果留在了千家萬户,以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繪就了福建農業科技發展的輝煌篇章 [21] (時任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昌平評)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始終與黨一條心,與農民同呼吸;高歌奮進,始終不辱使命,牢記責任,從“為農民吃飽飯”到“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支撐三農發展”,追求的腳步永不停歇,讓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上下求索的創新意識、百折不撓的實踐精神、順勢有為的進取品格在閩山閩水傳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不等、不靠、不慢、不折騰,堅持科研主旋律,堅持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主題,茁壯成長為一個研究領域佈局合理、科研體系日趨完善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已然具備了審視世界的眼光,具備了屹立國際國內農業科研最前沿的能力 [19] (《福建日報》評)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獲得榮譽

2018年5月28日,入選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第十三屆福建省文明單位”候選名單,並向社會公示,接受羣眾監督。 [22] 
2022年6月,福建省農科院團委入選2021年度“福建省直機關五四紅旗團委(團總支、團支部)”名單。 [25] 
2022年,福建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榮獲2021年度“福建省直機關優秀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稱號。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