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省華安水力發電廠

鎖定
福建省華安水力發電廠1971年動工興建,1979年10月1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1980年4月5日全部建成投產,裝機容量為4×15MW。它的庫區流域面積6880 平方公里,平均降雨量1551mm,多年平均流量209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67.51 億立方米。
公司名稱
福建省華安水力發電廠
總部地點
福建省
經營範圍
水力發電
公司性質
國有

福建省華安水力發電廠基本簡介

福建省華安水力發電廠1971年動工興建,1979年10月1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1980年4月5日全部建成投產,裝機容量為4×15MW。它的庫區流域面積6880 平方公里,平均降雨量1551mm,多年平均流量209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67.51 億立方米。大壩位於縣城城關,型式為攔河閘壩,實用寬頂堰,壩頂高程104.5 m,壩長194.4m,設19孔排洪閘,正常擋水位94.0m高程,水庫庫容560萬立方米,屬不完全日調節水庫。引水系統結構複雜,由明渠、暗涵、無壓洞、有壓洞、渡槽等組成,全長8.92Km,廠房位於紅旗山,設計水頭47.2m, 多年平均發電量3.6億千瓦時,年

福建省華安水力發電廠相關部門

目前,厂部設廠長工作部、人力資源部、思想政治工作部、財務與資產管理部、安全監察部、生產技術部、發電部、檢修部、信息中心、多種產業部等10個部室。多種產業擁有電力發展公司(集體企業)、九華物業有限公司、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廈門紅旗山股份公司(設2個分公司:華安、漳平,1個全資子公司:億力鐵合金廠,1個控股子公司:廈門紅旗山進出口公司,以及漳平福鑫水電投資公司等參股公司)。全廠現有職工346人(全民在崗325人,其中內退25人;集體工在崗21人,其中內退8人),離退休職工54 人(全民46人,集體工8人)。近年來, 先後被授予福建省文明單位、省級先進企業、省“模範職工之家”、國電公司安全生產先進單位(“九五”期間),省電力有限公司 “雙文明單位”、“安全文明生產達標企業” 等稱號。截至2002年12月31日,實現連續安全生產4020天,創福建省電力系統安全生產最高記錄。

福建省華安水力發電廠發展現狀

近兩年來,領導班子認真分析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式,針對已運行20多年的老廠,設備老化,自動化程度低,多經的主要收入因目錄電量的取消,利潤減少8成以上等,實時導入逆境管理,制訂逆境管理方案,開展管理創新,通過精神變革、管理變革和制度變革建立以之相適應的技術創新機制、風險競爭機制和管理控制機制。在“主業創一流”中關鍵抓改造與管理,通過抓改造,加大技改和大修投入力度,設備自動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安全生產再創佳績;通過抓管理,從嚴治廠,逐步深化“兩全”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步上新台階,經營管理由粗放逐步向集約轉變,職工精神面貌發生較大變化;在“多經再創業”中關鍵抓改革與發展,通過資產重組、業務歸併等改革形式,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明晰產權,規範運作,同時,加快發展步伐,參股、控股小水電,拓展進出口貿易等,形成發電、供電、金屬硅生產、貿易的經營鏈,多經企業經營狀況出現良好態勢,“走出去”戰略演繹發展新篇章。
華安水力發電廠位於九龍江北溪中游華安縣境內,利用華安縣城至新圩長約22公里河段的53.8米落差,在縣城附近建攔閘壩引水至新圩附近的紅旗山建廠發電。
1969年,龍溪專區革命委員會計劃建設華安水電站。1970年初組織原專署水電局、九龍江規劃隊、疏浚工程處測量隊的技術人員進行初勘和規劃設計;7月成立華安新圩水電站籌建處,着手籌建工作;年底省革命委員會決定該工程為省重點建設項目,改由省投資籌建,並派省水電建設大隊(今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會同進行工程勘測設計。1971年1月,成立龍溪地區華安水電站工程指揮部,組織6000多個勞力,修建攔河壩、壓力隧洞、廠房和一些附屬建築物。
1973年,調省第五建築公司第三施工隊、交通部四航局四處一隊、省水利水電工程局一工處和閩江水力發電工程局華安工程處負責主體工程的施工,機電設備及金屬結構安裝主要由省水力發電安裝公司第二安裝隊承擔。參加附屬工程建設的還有福州軍區工程兵32114部隊,南昌鐵路局漳平第二工程段、郭坑工務段,龍溪地區水電安裝隊等。地區各縣(市)及晉江、南安、莆田、福清、古田等縣的民工團(隊)參加施工。施工過程中,多次對原設計進行修改。工程於1979年8月29日全線通水;水電站1號和2號機組於9月13日和16日竣工試運行,10月1日併入閩西南電網。1980年2月3號機組投產。4月4日,4號機組併入運行,工程全面竣工。同年5月由省基本建設委員會組成華安水電站工程驗收委員會對工程進行全面驗收,確認具備全面交付生產使用的條件,決定交付華安水電廠生產。
電站控制流域面積6880平方公里,引用流量214立方米/秒,設計水頭47米,裝機總容量4×15000千瓦,平均電能4.1億千瓦時,是一座徑流開發式的電站,是漳州地區的骨幹水電站,也是當時閩南電網最大的水電廠。
電站主體工程由進水口樞紐、引水系統、廠區工程3大項目組成。附屬工程包括庫內城關護岸、華良公路、金山大橋、鐵路橋涵、進廠公路、大壩動力和通訊線路以及生活福利設施等。工程總投資8371.81萬元。整個工程使用勞力868.8萬工日,其中技工245.4萬工日;實際完成工程量351.49萬立方米,其中石方86.06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9.01萬立方米。工程建成後由省水電廳管理,1986年6月省水電廳水、電分開後,歸屬電力部門管理。
電站經長期運行,工程質量良好,效益顯著。工程於1986年獲福建省建設委員會優秀設計獎,1989年獲國家水電部優質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