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烏龍茶

(福建省特產)

鎖定
福建烏龍茶,福建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2] 
烏龍茶是明清時首先創之於福建的一種半發酵茶,19世紀初烏龍茶的產製亦由福建擴展至粵東及台灣。福建烏龍茶產品花色具備各自的品質特徵,細分為閩北水仙、閩北烏龍、閩南鐵觀音、閩南色種、武夷巖茶和安溪鐵觀音等系列產品。
2007年0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福建烏龍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中文名
福建烏龍茶
產地名稱
福建省
品質特點
形優色美、品種分明、香高味醇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7年第33號
批准時間
2007年02月14日

福建烏龍茶產品特點

福建烏龍茶品質特性

福建烏龍茶傳統加工工藝為:鮮葉→晾青或曬青→搖青←→攤青→殺青→揉捻(或包揉)→烘焙→毛茶。
由此形成其特有的品質特徵:條索緊卷或壯實,色澤砂綠油潤、烏潤,潔淨、勻整,香氣花香濃郁、滋味醇厚鮮爽回甘、品種特徵顯,湯色橙黃或橙紅,葉底軟亮、勻齊、顯紅邊。 [1] 
福建烏龍茶 福建烏龍茶

福建烏龍茶功效價值

1、減肥功效。烏龍茶具有溶解脂肪的減肥效果。因為茶中的主成分——單寧酸,與脂肪的代謝有密切的關係。烏龍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用烏龍茶減肥,三餐前後都要喝一杯。最好喝熱茶,泡茶時不加糖,水温要控制在80℃—90℃左右;泡好的茶要在30—60分鐘內喝掉,否則茶裏的營養成分會被氧化。
2、烏龍茶美容。烏龍茶對血清中性脂肪及膽固醇有降低作用;烏龍茶能提高SOD酶活性,由此可推知,烏龍茶對皮膚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皮膚濕潤、有彈性、張力,血行良好等等。
3、活化自律神經,減輕壓力。烏龍茶能提升自律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活動,能預防因壓力過大造成的暴飲暴食、以及因為想抑制焦躁而拼命吃東西的窘境。
4、提高能量代謝。據對水、綠茶、烏龍茶進行提升基礎代謝功能的研究測試,結果發現水並無特殊功效,綠茶則1小時能提高4卡的代謝,而烏龍茶最多,能提高9卡的代謝! 且烏龍茶的功效可延續5個小時,所以1杯300cc。烏龍茶就能消耗40卡的熱量(相當於快走15分鐘、上下樓梯10分鐘)。
5、改善聽力。中老年人經常喝烏龍茶有助於保持聽力。對男性聽力的保護作用明顯大於女性。雖然喝烏龍茶對聽力有保健作用,但也不能飲之過量。一天喝茶的量以1—2杯為宜。
6、降血脂。烏龍茶有防止和減輕血中脂質在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飲用烏龍茶還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紅細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增加血液流動性,改善微循環。體外血栓形成試驗,也表明烏龍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7、抗衰老。烏龍茶和維生素E一樣有抗衰老功效。在每日內服足量維生素C情況下,飲用烏龍茶可以使血中維生素C含量持較高水平,尿中維生素C排出量減少,而維生素C具有抗衰老作用。因此,飲用烏龍茶可以從多方面增強人體抗衰老能力。另外,烏龍茶能改善皮膚過敏;還具有抗腫瘤、防癌症功效。 [3] 

福建烏龍茶產地環境

福建是烏龍茶的主要產區,地處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的結合部,自然條件優越,是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區,福建烏龍茶產地大多處在丘陵地或中低山地,福建省9個設區市均有生產,覆蓋49個縣(市、區)。 [1] 
福建地理 福建地理

福建烏龍茶歷史淵源

福建烏龍茶,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宋代以後最為著名的茶葉,歷史上介紹北苑茶產製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北苑是福建建甌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產茶。據《閩通志》載,唐末建安張廷暉僱工在鳳凰山開闢山地種茶,初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已產製龍鳳茶,宋真宗(998年)以後改造小團茶,成為名揚天下的龍團鳳餅。當時任過福建轉運吏,監督製造貢茶的蔡襄,特別稱頌北苑茶,他在1051年寫的《茶錄》中談到“茶味主於甘滑,惟北苑鳳凰山連續諸焙所產者味佳。”
烏龍茶於明末清初發源於武夷山,而後逐漸向南推移,一直傳播到閩南和廣東、台灣。最早的巖茶文字記載為清初,武夷山天心寺僧釋超全據現存(俗名阮文錫)的《武夷茶歌》:“巖茶亦漸生,山中藉此稍為利。”
清代是福建省茶葉全面發展時期,八閩各府均產茶,同時茶類品種齊全,有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四大類,還有再加工的花茶、磚茶。據郭析蒼《閩產錄異》載:“閩諸郡皆產茶,以武夷為最。”
鴉片戰爭後,海運開禁,五口通商。擁有福州、廈門兩大通商港口優勢的福建茶葉飛速發展。《沙縣誌》(1928年)載:“烏龍茶在同治初(1862年)出一萬餘箱(每箱40斤),光緒十年至二十八年(1884—1902年)計增至三萬五千箱。”據海關資料,到光緒四年(1878年),福建茶葉出口達80萬擔,約佔當年全國年出口總量的1/3。這期間形成了具有相當了規模的以武夷茶為代表的閩北烏龍茶區和以安溪為代表的閩南烏龍茶區。1904年,安溪烏龍茶產量已達125萬千克。
民國後,軍閥割據,北伐戰爭和內戰等戰事不斷,福建烏龍茶在夾縫求生,武夷巖茶生產不景氣,求過於供,閩南茶商在建陽、建甌創閩北水仙,產量達萬餘箱。八年抗戰福州、廈門相繼淪陷,海路被封,出口受阻,閩北各地烏龍茶進入最艱難時期,閩南烏龍茶崛起,但當時安溪茶之聲譽不及武夷茶,1915年安溪茶商李壽山首先將安溪茶拼入武夷茶中,增添香氣,深受消費者歡迎,使安溪茶逐漸滲入市場。抗戰淪陷期,武夷茶貨源枯竭,只有安溪茶源源運抵銷區,安溪鐵觀音、色種從此嶄露頭角,逐步打踴武夷巖茶壟斷局面。此在艱難時期,武夷臨近區域及閩南茶區使福建烏龍茶生產得以繼續,始終沒有間斷,更沒有消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福建名茶生產仍以烏龍茶類為主,還有白茶類、紅茶類、綠茶類和花茶類。製茶工業水平得到迅速發展提高,創制了烏龍茶做青機、烏龍茶包揉機、花茶窨制聯合機等製茶設備,製茶生產從手工發展為半機械化、機械化,從單機作業逐漸向連續化與自動化發展。

福建烏龍茶生產情況

福建烏龍茶產區分為閩南烏龍茶產區和閩北烏龍茶產區,集中於武夷山脈、戴雲山脈和博平嶺三大山脈,產量超500噸的烏龍茶生產大縣全部集中於此,產量總和佔全省烏龍茶總量的96%以上。
2006年,福建烏龍茶產量達9.98萬噸,佔福建省茶葉產量的51%,佔中國烏龍茶產量80%以上。 [1] 
2008年福建茶葉產量達24.73萬噸,佔中國的19.2%,居中國第一位;其中烏龍茶產量佔全國85.7%,毛茶產值約70億元,居全國第二位;茶園種植面積17.33萬公頃,居全國第二位;畝產量達99千克,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2008年福建茶葉出口量約2.3萬噸,其中烏龍茶的對日貿易近年來基本穩定在1.8萬噸左右,約佔全省茶葉出口總量的80%,佔日本茶葉消費總量的10%以上。花茶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福建出口國別最多的茶類,全省擁有大小茶葉初、精製加工廠8000多家。 [4] 
福建烏龍茶 福建烏龍茶

福建烏龍茶產品榮譽

2007年0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福建烏龍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福建烏龍茶地理標誌

福建烏龍茶地域保護範圍

“福建烏龍茶”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福建省安溪縣、永春縣、南安市、德化縣、同安區、詔安縣、南靖縣、平和縣、長泰縣、華安縣、雲霄縣、漳浦縣、龍海市、漳平市、長汀縣、新羅區、大田縣、尤溪縣、沙縣、永安市、明溪縣、寧化縣、清流縣、仙遊縣、閩侯縣、永泰縣、連江縣、武夷山市、建甌市、建陽市、政和縣、壽寧縣、福安市、周寧縣、蕉城區等35個縣、市、區現轄行政區域。 [1-2] 

福建烏龍茶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適制福建烏龍茶的茶樹品種。包括:
1. 經國家或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烏龍茶品種。
2. 武夷名叢(如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和武夷菜茶。
二、立地條件。
生態環境優良,土壤pH值為4.0至6.5的紅黃壤丘陵地或山地。
三、苗木選擇。
福建烏龍茶田
福建烏龍茶田(4張)
採用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育苗,種苗必須選用無病蟲害、生長健壯、根系正常的一年生無性系茶苗。
四、茶樹種植。
10月至翌年3月的雨後陰天定植。種植密度為每公頃3萬至9萬株。
五、栽培管理。
適時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鬆,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也可以客土改良土壤,適時合理修剪。
六、鮮葉採摘。
頂芽形成駐芽,採摘小開面至大開面嫩梢,按標準適時分批進行採摘。
七、加工工藝。
1. 毛茶加工工藝:
鮮葉→晾青或曬青→搖青←→攤青→殺青→揉捻(或包揉)→烘焙→毛茶。
2. 成品茶加工工藝:
毛茶→歸堆→揀剔→篩分→風選→復火→攤涼→勻堆→裝箱→成品茶。
八、質量特色。
(一)感官品質:
福建烏龍茶的感官品質特徵:外形條索為緊卷或壯實,色澤砂綠油潤、烏潤,潔淨、勻整,內質香氣花香濃郁、滋味醇厚鮮爽回甘、品種特徵顯,湯色橙黃或橙紅,葉底軟亮、勻齊、顯紅邊。
(1)閩南色種:
閩南色種按感官指標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各級感官指標應符合表1的要求。
<b>閩南色種感官指標</b>
項目
級別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外形
條索
緊結重實、捲曲
壯結
壯結
尚壯結
色澤
沙綠油潤
沙綠、油潤
稍沙綠、尚烏潤
尚烏潤
整碎
勻整
勻整
尚勻整
稍整齊
淨度
潔淨
勻淨
尚勻淨
尚勻淨
內質
香氣
清香
清純
尚濃欠長
稍淡
滋味
鮮醇甘爽
尚醇厚
尚醇
尚濃稍粗
湯色
金黃、清澈明亮
金黃清澈
金黃
深金黃
葉底
肥厚軟亮、勻整、紅邊顯
軟亮、尚勻整、紅邊尚顯
尚軟亮、尚勻整
軟硬不勻、
欠亮
(2)閩南鐵觀音。
閩南鐵觀音按感官指標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各級感官指標應符合表2的要求。
<b>閩南鐵觀音成品茶感官指標</b>
項目
級別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外形
條索
肥壯、圓結、重實
較肥壯、結實
稍肥壯、
略結實
捲曲、尚結實
色澤
翠綠、砂綠明
烏潤、砂綠較明
烏潤、有砂綠
烏潤、稍帶褐紅點
整碎
勻整
勻整
尚勻整
稍整齊
淨度
潔淨
尚淨
稍淨
內質
香氣
濃郁、持久
清高、持久
尚清高
清純平正
滋味
醇厚鮮爽回甘、
音韻明顯
醇厚、尚鮮爽、音韻明
醇和鮮爽、
音韻稍明
醇和、
音韻輕微
湯色
金黃、清澈
深金黃、清澈
橙黃、深黃
深橙黃、
清黃
葉底
肥厚、軟亮勻齊、紅邊明、有餘香
尚軟亮、勻齊、
有紅邊、稍有餘香
稍軟亮
稍勻齊、
帶褐紅色
(3)閩北烏龍。
閩北烏龍按感官指標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各級感官指標應符合表3的要求。
<b>閩北烏龍感官指標</b>
項目
級別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外形
條索
壯結
尚壯結
稍粗松
粗松
色澤
烏潤
尚烏潤
稍帶枯
整碎
勻整
勻整
尚勻整
稍整齊
淨度
潔淨
勻淨
尚勻淨
尚淨
內質
香氣
清細
清純
尚純
稍淡
滋味
濃醇
醇厚
尚濃
稍粗
湯色
橙紅清澈
橙紅
濃紅
暗紅
葉底
柔軟明亮、紅點尚顯
軟亮
尚軟、欠亮
稍暗
(4) 閩北水仙。
閩北水仙按感官指標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各級感官指標應符合表4的要求。
<b>閩北水仙感官指標</b>
項目
級別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外形
條索
壯結
尚壯結
尚緊結
粗壯
色澤
烏油潤
油潤
欠油潤
稍帶褐色
整碎
勻整
勻整
尚勻整
稍整齊
淨度
潔淨
勻淨
尚勻淨
尚淨
內質
香氣
濃郁清長
清香細長
清純
稍淡
滋味
鮮醇濃爽
醇厚
尚濃
稍淡
湯色
橙紅清澈
橙紅
濃紅
暗紅
葉底
肥厚軟亮、紅邊明顯
肥厚較軟亮、紅邊顯
軟亮、紅邊尚顯
尚亮
(二)理化指標:
水分≤7.0%,總灰分≤7.0%。 [1-2] 

福建烏龍茶專用標誌使用

福建烏龍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