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鎖定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福建漳州市漳浦-龍海的濱海地帶,面積318.64km2,火山-海蝕地貌發育,為西環太平洋火山岩帶的組成部分,屬歐亞板塊東緣裂隙帶,2600萬年至700萬年前噴出的玄武岩出露於海岸和海島,噴發序次清楚,特徵典型,如火山口、噴氣口、氣孔柱羣、氣勢磅礴的柱狀節理羣、海蝕蘑菇石、海蝕台柱、海蝕崖、海蝕洞等,數十個寬闊平坦的海濱沙灘,優質潔白,並有因海巖沉降埋藏地下8000年的古森林遺址,另有古民居和古代軍事要塞等也都是人們瀏覽的美景。
中文名: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建立時間:
2000年3月
所在地區:
中國 福建漳州
交通信息:
位於福建漳州市漳浦-龍海的濱海地帶
其他信息:
具有地質、構造、火山岩相等多學科的科研價值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公園簡介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龍海縣濱海地帶,景區海岸線全長18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為火山地質地貌。2000年3月,國土資源部授予福建漳州濱海火山遺蹟“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漳州濱海火山公園地處太平洋西岸,是新生代火山岩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質構造上屬歐亞板塊東緣裂陷帶,由距今2600萬年~700萬年間火山噴發的玄武岩構成了典型的火山地質地貌景觀。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以龍海市隆教古火山口為主要景觀,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完整的橢圓形海底古火山口,潮漲即隱,潮落即現。地質專家考證認為,該古火山口至少發生過三次大爆發。火山口周圍灰色、暗紫色、紫灰色玄武岩,形態各異。其火山噴發序次清楚,火山口典型且保存完好,有罕見的無根噴氣口羣、氣孔柱羣;由140萬根巨型六邊形玄武岩柱組成的柱狀節理羣——堪稱“海底兵馬俑”;海蝕熔岩洞和多處優質沙灘以及古森林炭化木層等,是一處極為寶貴的火山地質遺蹟,對研究西太平洋火山岩帶發育歷史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1]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歷史介紹

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面積 319 平方公里 , 具有地質、構造、火山岩相、古地理 , 地震、海產生物等多學科的科研價值 , 是集科研與遊覽為 一體的風景人文景觀地。
距今二千萬年前 , 漳州濱海地區在喜馬拉雅期造山運動中 ,自三期十五次噴發所形成的火山 ,火山構造顯現異常清楚 , 是西太平洋新生代火山岩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具有獨特、系統的地質特徵 , 構成了一部歐亞大陸板塊與環太平洋地區交界區域的地質演化史 , 最終形成了世界罕見的火山地貌景觀
1999 年 ,經中國科學院、成都地質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等一批火山地質、旅遊地學專家考察 , 認為漳州濱海地區有四種火山地貌景觀為世界罕見 : ①牛頭山古火山口之“火山盆景”; ②林進嶼無根氣孔羣 ( 也稱“熔岩湖 ”); ③南碇島百萬株巨型玄武岩柱 : ③距今 8 千年的前湖灣古森林遺蹟。公園內還有一大批獨特的地貌景觀 , 如火山噴發間斷面、火山集塊巖、“西瓜皮” 構造 , 地幔深源包體玄武岩、隱爆體、海蝕“天橋”,濱海“兵馬儒”海蝕“一線天”、
“魚鱗石山”等景點 , 典型的海蝕地貌還形成了形態各異、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的奇石羣。該公園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科研基地和旅遊勝地。
漳州濱海火山地貌具備學術研究、科學考察、旅遊觀光、保健療養、生態維護等多功能的科學寶庫,為了保護珍貴的地質遺產,為了科學研究和旅遊事業的發展,2001 年 3 月 6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 , 漳州濱海火山地貌為首批與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風景區介紹

漳州濱海火山自然生態風景旅遊區 :是中國唯一的濱海火山地質地貌風景旅遊區,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前亭鎮濱海一帶,海陸域規劃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景區內有兩座神奇的火山島——林進嶼和南碇島。林進嶼是由火山岩〔玄武岩〕組成的似橢球形島嶼,島的東南邊有一個形成於2000多萬年前的古火山口,東北海灘上則有多達16處的火山噴氣口羣及幾千平方米的鉚釘狀氣孔柱羣,構成了國內罕見的古火山島景觀。南碇島呈橢球形,整個島由源於地下70~130公里處的140多萬根巨型柱狀節理玄武岩組成,是目前世界上擁有最多柱狀玄武岩的濱海火山島,玄武岩石柱高於海平面20~50米,柱體狀若梳理整齊的排排黛絲,自崖頂直插入海,雄偉壯觀,令人歎為觀止,堪稱世界自然奇觀。景區內十幾公里的海岸線上,有崎沙灣、江口灣和後蔡灣三個優質沙灘,清澈的海水、平緩的沙灘、細膩均勻的沙質、保護良好的原生態植被構成了如詩如畫的濱海風光。
牛頭山古火山口是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景區。位於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白塘村東南。牛頭山古火山口,以噴發機理完整,層次清楚,保存完整而聞名國內外,歷經15次噴發,總厚度為178.5米,現可看到的第三世中段上部的最後三次噴發物,距今2460萬年,古火山口形狀似一個朝天的橢圓形喇叭口,開口處頂端直徑50米,底部深3米,潮漲水淹,潮退口現。在古火山口及周圍0.7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火山頸、火山口、噴發相、溢處相等火山活動的形跡十分完整和清晰,地表上由岩漿形成的六方柱狀節理玄武岩,以及西瓜狀,流紋狀,枕狀節理玄武岩,呈奇特壯麗的景觀,被地質學家譽為“中外罕見的古火山博物館”和“兵馬傭”,是國內罕見和世界保存最為完好的海底古火山口之一;具有地質構造,火山學,古地理地震,大地構造等多學科的科研價值,是集地質遺蹟保護科學研究與旅遊度假於一體的名勝景地。該地北與廈門特區僅一水之隔,南靠汕頭港,東臨台灣海峽,西與招商局中銀漳州經濟開發區相接,腹地亮闊。周圍還有明洪武二十年建造的兵戌鎮海衞古城;閩南第一峯著稱的巍峨壯觀內有24景的南太武山,與金門北太武遙相呼應;有華東最大燈塔“鎮海角燈塔”,美麗的人工湖西南院,12公里長潔淨寬闊的隆教灣天海濱浴場等文化歷史遺址與自然景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