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水師

鎖定
福建水師,又稱福建海軍,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阿思本-李泰國艦隊因指揮權問題故不在其列),由福州船政局節制。同時也是當時裝備國產化程度最高的一支近代化艦隊。
1884年之前,規模和實力均為國內之首,駐防福建沿海,主要艦船由船政工廠自制,因此又稱船政水師。
中文名
福建水師
外文名
The Navy of Chin empire in Foo-chow
別    名
福建海軍,船政水師
成軍時間
1879年
艦隊基地
馬尾軍港
最大規模
兵艦大小共計26艘
主力戰艦
揚武,福星
實    力
1884年之前中國第一
特    點
配屬裝備的國產化程度高
指揮官
歷任船政大臣
著名人物
左宗棠,沈葆楨,日意格等
主要戰役
甲申中法海戰
軍    旗
黃龍旗,船政旗(紅底黃龍旗)
消亡時間
1909年(南北洋水師合併)
艦隊旗艦
“揚武”無防護巡洋艦

福建水師簡介

福建水師又稱福建海軍福州船政水師,與北洋海軍,南洋海軍,廣東海軍併為晚清四大近代化艦隊。
與福建早已存在的綠營水師(綠營水師,歸閩浙總督指揮,主要負責內河巡防)平行存在,互不統屬。
船政水師(福建水師)歸船政大臣節制,所需經費在船政造船費和養船費下開支。
福州船政海軍旗艦——揚武 福州船政海軍旗艦——揚武
福建船政水師的旗艦為無防護巡洋艦“揚武”號。

福建水師成立背景

1860年代
左宗棠奉命成立福建船政後,隨着福建船政製造廠船政學堂的不斷髮展,馬江附近的軍港設施日益健全、船政制造的軍艦和培訓出的海軍人才也漸成規模。
清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命沈葆楨總理船政事務,統管造船廠和前後學堂、水師營。
在連續建造“萬年清”“湄雲”“福星”3艘兵艦後,經船政大臣沈葆禎奏請批准,將福建船政的軍艦編成艦隊,設輪船統領統一管理,首任輪船統領由原福建水師提督李成謀擔任(福建水師與福建船政水師並不是一個概念,前者指的是福建省的舊式水師,就如同安徽水師、江南水師等),並制定《輪船訓練章程》12條。
1870年代
同治十三年(1874),福州船政局擁有的艦船已初具規模。
擁有揚武、萬年清、湄雲、福星、伏波、安瀾、鎮海、飛雲、超武、靖遠(鐵脅木殼船,炮艦,不同於北洋海軍的致遠級靖遠艦)、振威、濟安、永保、琛航、大雅等艦15艘,又從國外購得 海東雲、長勝、建威3艦,共有18艘兵船。經過數年發展後,至第三任輪船統領彭楚漢時,清廷為加強台海防務,於1879年7月4日頒上諭,清政府詔令閩局輪船先行練成一軍,福建水師正式宣佈成立。 [1]  ‘’

福建水師規模

截止到中法戰爭爆發之前,福建船政水師是中國噸位第三的水師,1.1萬噸。第一為南洋水師,1.5萬噸。第二為北洋水師,1.2萬噸。
由揚武艦管帶、負責水師營務處(艦隊指揮機關)的閩安協副將張成統領,統轄兵船已達26艘。
有主力戰艦十數艘,但均為木肋木殼結構,總排水量僅9900噸,載普通火炮47門,官兵1100人。
福建水師提標是清軍最強大的海上力量之一,駐守廈門。它共有中左右前後5營,額設官兵4300餘名。就海岸防衞部隊而言,它在廈門島、波浪嶼島共有兵丁517名,但分在10處汛地、24個堆撥以及廈門城四門、水操台等40餘處,並在廈門島外圍的大陸一圈海岸,駐兵1390名,分在41處汛地,每處3至201名不等;就艦船部隊而言,共有大小船隻67艘,其中48艘為戰船,另有19艘為海岸巡哨之槳船,而在戰船之中,又有13艘有固定的海上汛地,只有35艘可機動出洋作戰。

福建水師主要戰役

1884年8月22日,法國東京艦隊突然偷襲停泊在馬尾軍港的福建水師,福建水師被迫倉促應戰,由於裝備老化落後,實力差距巨大,福建水師的火炮對法國艦隊的鐵甲基本沒有威脅,而法國艦隊所配置的重炮,則輕易擊穿福建水師的木肋甲板。
海戰不到半小時,福建水師的11艘戰艦,就有 揚武、濟安、飛雲、福星、福勝、建勝、振威、永保、琛航9艦被擊毀,另有伏波、藝新兩艦自沉,19艘運輸船全部沉沒,水師官兵殉國者七百六十人。結果福建水師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再也未能恢復往日氣象。
此後福建水師在缺乏艦艇及經費的窘境下,已難成軍,且艦體嚴重老化,只有“福靖”和“福安”可編入艦隊戰鬥序列,其餘艦隻只能作為偵察、運輸等輔助艦船使用。

福建水師終結

停泊馬尾江中的福建水師軍艦 停泊馬尾江中的福建水師軍艦 [2]
1909年,清政府將福建水師與廣東水師北洋水師以及南洋水師,合併重編為巡洋艦隊長江艦隊;獨立的福建水師就此解散。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兵志七》
  • 2.    史滇生著《中國海軍史概要》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ISBN: 78021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