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福建省公办高校
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收藏
0有用+1
0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简称福建水院,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水利厅共建。 [17]学院被列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并入选“福建省双高校计划”建设单位。 [24]
学校源于1929年在莆田创建的“私立莆田职业中学”,195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并迁址永安,更名为“福建水利学校”;1958增办大专,更名为“福建水利电力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本科,更名为“福建水利电力学院”;1974年更名为“福建水利电力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4]2013年3月4 日,被福建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福建省第二个通过验收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6]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7]
截至2025年2月,学院已建成校区占地总面积1741.89亩,含永安校区、福州校区、黄历校区和厦门基地;有专兼职教师1162人、全日制在校生17000人,设有7个二级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有专业49个。学院有校内外实训基地365个,其中校内实训场(室)124个,有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 [24]
创办时间
1929年
主管部门
福建省 [18]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外文名
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简    称
福建水院
所在地
三明市
创办时间
1929年
办学性质
公立高等职业院校 [7] [18]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特色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
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展开
主管部门
福建省 [18]
现任领导
李建兴 [19](党委书记)孙学耕(院长)
高职专业
49个 [24](截至2025年2月)
院系设置
7个二级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截至2025年2月)
院    训
精求技能 崇尚文明
院    歌
《东山职业学校校歌》 [1]
地    址
永安校区: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巴溪大道2199号
福州校区: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连江北路1161号
黄历校区: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南溪路1753-1号 [21]
院校代码
12627
主要奖项
福建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2-2017)
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2012-2017)
知名校友
洪卫东郭晋忠
占地面积
1741.89 亩 [24](截至2025年2月)
教师人数
1162人 [24](截至2025年2月)
学生人数
17000人 [24](截至2025年2月)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前身溯源

1929朵户年,莆田职业中学在莆田县城北较场旧都司署成立。1941年,学校改成莆田私立东山高级职业学校。194只浆7年8月,改乎懂估名为莆田私立东山高级土木科职业学校。1951年7月,改名为莆田私立东山土木工程学校。1956年,省政府接办莆田私立东山土木工程学校,改称福建省水利学校 [2]
1956年7月,学校迁至永安,改名为福建水利电力学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明境内最早的中专学校。1958年,学校改名为福建水利电力专科学校。1960年,福建水利电力专科学校改为脚迎乃福建水利电力学校(又说升格为福建水利电力学院,并于1961年撤销)。
1963年7月,学校改名为福建水利电力专科学校,旋改为福建水利电力学校(又说当年为大专停办且於1966年停止招生)。1970年5月,学校停办。1974年,学校复办 [3-4]婆体奔。

整合发展

2003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以优良成绩顺利通过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5]。2013年3月4 雄嫌厦日,被福建省教育厅、发改鸦榜舟委、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福建省第二个通过验收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6]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7]
2022年起,福建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府恋才组将首次试点,依据台湾科技院校四年制及专科学校二年制联合统一测试(简称“统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攻读本专科。 [16]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设有水利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专业49个。 [24]
院系设置
学院
专业
水利工程学院
智能水务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工程测量技术、空间数字建模与应用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35]
电力工程学院
建设工程管理(电力方向)、储能材料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 [36]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 [37]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市政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 [38]
自动化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 [39]
交通工程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铁道供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 [40]
经济管理学院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41]
通识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截至2025年2月,备注:官网介绍页面与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16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80%以上。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现有教育部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4人,省级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成员5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7人,国家级名师培养人选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行业职教名师4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教育厅省级专业带头人15人,水利职业院校优秀德育工作者3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2人。省级技术能手4人、青年岗位能手1人。 [24]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2月,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3个,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主持、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建设8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5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1门,主持、参与教育部4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十四五”国规教材16部;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365个,其中校内实训场(室)12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3个。有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三明市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9支,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名师工作室11个,校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4个,校级企业实践基地4个,校级企业实践流动站9个。 [24]
教学建设
类别
名称
福建省优秀教学团队
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团队、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教学团队、供用电教研室教学团队、水利工程核心教学团队、虚拟技术课程教学团队 [8]
国家级精品课程
继电保护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
“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供用电技术、工程造价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基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训基地
省级精品专业(高职高专)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福建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电工与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水利技术实训基地、光电子技术实训基地、智能电网实训基地
-
2021年7月,该校“智慧水电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省级精品课程
水利工程制图、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工程力学、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子技术、水电站、水工建筑物、图形图像、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输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配电网自动化、重要思想概论 [9-11] [14]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2月,历年以来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国赛奖励4项,省赛获奖数近五年均居全省前列,获评最佳组织单位2次。 [24]
学生成绩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建立了院、校、省、国家四级竞赛制度,在全国和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并在数量与奖级上呈良好的上升趋势,累计获得1079个省部级、全国行业级以上奖项,有391人次获得212个一等奖及以上奖项。2024年,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7项,获得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奖项128项。 [24]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2月,学校积极拓展与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等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中马、中巴等“海丝学院”牵引作用,实现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的教育互访,与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境外高校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成立“一带一路”中马电力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基地和中马建筑职教发展中心,延伸校企合作领域共建“端木工坊”,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政府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局签署教学资源库合作意向书,承接越南国家职业标准开放项目,助力打造福建特色的“职教出海”品牌。2024年,获授福建省职业教育“海丝学院”2个,获批第二批“越南国家职业标准开放项目”建设单位并牵头开发职业标准1个。学校广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牵头成立全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三明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被认定为省级产教联合体,福建省电力与新能源职教集团和福建省智慧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现有大数据&人工智能、(路航)轨道交通、储能材料技术、伟海(电力)、数智财商和新能源汽车等6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省级产业学院4个)。积极推动闽台融合发展,推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研究院建设,政校企携手打造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水院样本”。 [24]
2025年4月17日下午,福建谷文昌干部学院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揭牌仪式。 [23]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院建有王光谦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全国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站)、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高职院校智慧水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福建省高职院校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优秀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级各类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21个,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1个,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支,拥有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应用技术工程中心2个、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1个。 [24-25]
科研平台
平台名称
主管部门
级别
福建水院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水院
校级
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
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科协
省级
数字流域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省级
福建省高职院校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省级
动力电池材料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省级
三明市新能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明市科技局
市级
三明市CAE轻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明市科技局
市级
水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校级应用文科研究中心
福建水院
校级
职业核心能力校级应用文科研究中心
福建水院
校级
三明市沐新众创空间
三明市科技局
市级
电力技术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福建水院
校级
数字建筑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福建水院
校级
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福建水院
校级
通识教育应用文研究中心
福建水院
校级
福建省高职院校智慧水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省级
建筑材料及再生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福建水院
校级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福建水院
校级
海丝遥感卫星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水院
校级
三明市河湖研究院
福建水院、
三明市河长制办公室、
永安市人民政府
市级
永安市乡村振兴研究院
福建水院、
永安市人民政府
县级
宁德市河湖研究院
福建水院、
宁德市河长制办公室 [25]
市级
创新团队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团队。 [20]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2月,全校教职工在CN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800余篇,其中SCI、SSCI、EI等国际权威论文30余篇。编写并正式出版高职高专教材252部,其中主编124部,获得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推广技术1项。2008年以来学院教职工获批市厅级以上各类课题440余项(其中教育部课题3项,水利部课题5项,中华职教社课题3项、全国电力行业指导委员会课题3项);授权国家专利322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10项。 [26]
2022年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名单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获奖情况
库区缓冲带植被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
福建省泰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中荣鼎晟建设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福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郝燕芳、申屠新辉、姜新、陈帆、陈春林、蔡航燕、叶红、陈源海、刘庆棠、卓春培、陈白
二等奖
盐碱地灌排改良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推广
福建农林大学、河海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梁毛毛、钟灵林、金秋、陈克楠、常锦峰、朱文强、崔亚明
二等奖
双光谱监测技术在河湖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宁德市水资源与河务中心、宁德卫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
陈孝棣、夏华杰、罗火镜、汤垚、钟灵双、翁茂盛、赖加华、廖建武、李爽、陈小建、陈孝定、罗云雷、张小芳、林静、周文瑜
三等奖
排堵双系统递进式注浆技术在地下渗漏水快速封堵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福建金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三明鑫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鼎晟(福建)投资有限公司、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永安市永福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唐琨、张添彬、祝磊、罗骏、葛盛达、张翔、黄源峰、李超旭、欧志雄、黄天东、翟立文 [26]
三等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10月,学院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约40万册,电子文献约13万多种,电子资源约20TB,年订纸质报刊213种。图书馆先后引进了CNKI电子图书馆、AMLC学术查重检测系统、超星尔雅通识课在线学习平台、智慧树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和银符职业教育资源库等。 [22]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释义:校徽在校标基础上增加了环绕校标的中英文校名和1929字样,表示创建于1929年的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校徽
上部分由奔腾的水流、水花与电力标志构成,也是“福建水利电力”第一个拼音字母F、J、S、L、D、L的变形组合;下部分既是一本打开的书,又是一片广阔蔚蓝的海洋,还是一只展翅的雄鹰。
上部分图形相互紧扣、呼应,具有强烈的动感,既突出水利、电力类特色专业,又象征本院各类专业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全院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下部分图形整齐有序,象征着学校和知识的海洋,也寓意学院如一只矫健的雄鹰正展翅翱翔,三道线条代表严谨的教风、积极的学风、优良的校风。
从整体上看,标志的上部分代表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的主体,下部分张开的两翼分别代表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
蓝、白两色的主色调,与“中国水利”标志色调一致,表示学院与水利事业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13]

精神文化

  • 校训
精求技能 崇尚文明
含义:努力学习,一丝不苟,掌握技能,精益求精,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尊重自然,和谐发展,做人类文明的建设者。
说明:该校训系从学院前身莆田县私立东山职业学校校歌——《东山职业学校校歌》和校史中提炼而来。 [12]

社团文化

2024年12月,学校团委、工会党支部主办,书画协会承办的“迎新春,送春联”活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广场举办,书画协会指导老师及社团成员齐聚一堂现场挥洒笔墨,在铺开的红宣纸上,蘸墨凝神地书写,为在校师生写“福”字送春联。 [42]
社团文化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永安校区

永安校区
该校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巴溪大道2199号 [21]

福州校区

福州校区
该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连江北路1161号 [21]

黄历校区

该校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南溪路1753-1号,主要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年级就读于该校区 [21]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夜色乒乓球馆荣誉墙室内球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院健身房游泳馆1水院新校区天鹅湖路港体育教学馆校园全景李冰园水院新校区水院新校区水院新校区水院新校区水院新校区水院新校区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李建兴
党委书记
孙学耕
党委副书记、校长
邱祥光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池长全
党委委员、副校长
杨武盖
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华斌
党委委员、副校长
截至2025年2月,参考资料: [27]

校园环境

播报
编辑
学校有福州校区、永安校区和厦门基地,占地总面积1741.89亩。 [24]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校友情况

播报
编辑
校友情况
姓名
介绍
洪卫东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8721班校友,现任国网泉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网公司台风“杜苏芮”防汛抢险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 [43]
郭晋忠
学校施工专业95届优秀校友,现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2021年被芗城区委、区政府授予“2020年度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2024年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 [44]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所获荣誉
时间
荣誉
2021年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 [15]
2021年
2020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34]
2022年
“三明市绿色学校” [33]
2022年
“平安先进单位” [32]
2023年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先进单位 [31]
2024年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30]
2024年
福建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公共机构名单 [29]
2025年
“最具传播力高校” [28]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上床下桌
六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住宿费970元/年
门禁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远(超3公里)
5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