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機電學校

鎖定
福建機電學校前身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創辦的福州蒼霞精舍。其後50餘年間,校名一再變更,到1958年8月始定現名。校址在福州市東水路1號,佔地125畝,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有理化及機電類各種實驗室共26個。實驗設備資產總值300萬元,部分實驗室對外開放,承擔一些科研、生產任務。圖書館4450平方米,有藏書16.2萬冊及各種期刊440餘種。福建理工大學前身之一 [2] 
中文名
福建機電學校
創辦時間
1896年
主要獎項
雙文明先進單位,雙擁共建先進單位
所屬地區
福建福州

福建機電學校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596人(其中專任教師174人),具有高級職稱36人,中級職稱150人;有32名教師先後任國家教委中專課程組成員或機電部中專學校各專業指導委員會及其所屬課程組成員,有12名教師擔任部、省、市學術團體負責人。1989年,在校學生共1309人。

福建機電學校專業設置

該校歷史悠久,機、電專業是傳統老專業,現設機械製造、機械設備、工業企業電氣化、電子技術應用等12個專業。

福建機電學校辦學方針

多年來,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把德育放在首位,對各年級德育的目標、內容和實施辦法有明確規定。學校堅持走教學、技術服務和生產“三結合”的路子,既教書育人,又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

福建機電學校歷史沿革

1953年後分立為福建機電學校與福建建築工程專科學校,並隨時代更迭幾易其名,曾於1960年分別更名為福建機電學院和福建建築工程學院,被譽為福建“建築業的黃埔軍校”“機電工程師的搖籃”。
1985年,學校組織專業教師及技術人員研製“微機改造普通機牀”,產品在省內幾十家工廠推廣,此項成果獲得國家經委、科委嘉獎。幾年來,學校已形成多渠道、多方位技術服務網絡,完成了一大批大中型企業改造項目,有些項目屬國內首創或被中外合資企業外方代表向國外推售。該校附屬工廠承擔接受學生實習及生產的雙重任務,建立了工種比較齊全、設備配套的教學培訓中心,配備30名專業實習教師,每年完成2200學生次的實習教學任務;與此同時,生產出“武夷山”牌電動台鑽系列產品,多次獲部優、省優稱號,被列為中國機械出口產品;連同其他產品,1988年,年產值達1034萬餘元,利潤150萬元,為學校提供了部分辦學經費。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隨着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需要,學校建立了多層次,多種形式辦學新機制,並開展為企事業單位職工培訓工作,先後與一些工廠及單位聯辦各類中專班和中、高級技工培訓班,不少學員畢(結)業後在工作崗位上作出了貢獻。此外,還與省內外一些高等院校聯合辦成人繼續教育,培養了1000多名人才。

福建機電學校榮譽

該校創辦90多年以來,培養了數以萬計的畢業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校畢業生中,不少人已成長為技術專家或企事業的領導人,成為國家及本省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骨幹。
1950屆畢業生陳代雨親身參與中國首次22萬伏高壓帶電作業獲得成功,歷任東北電業管理局長、水電部副部長等職,為發展中國電力工業作出重大貢獻。據不完全統計,該校歷屆畢業生在全省機械系統工作的有1916人,佔該系統工程技術人員的30.7%,其中擔任廠長、經理、黨委書記和總工程師的91名,擔任工程師、講師等職務的216名,擔任科長、車間主任等中層領導職務的176名。
1980年,該校被定為全國重點中專學校;1985年以來,先後獲得福州市先進單位,雙文明先進單位,雙擁共建先進單位;福建省總工會授予的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省機械工業廳授予的“七·五”期間職工教育先進單位;省教委授予的德育先進單位;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