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會館

(社旗縣的福建會館)

鎖定
福建會館位於社旗縣城正中心的清代一條街——瓷器街南頭路西,北距山陝會館200米。是社旗縣城著名的清代文物旅遊景點。
中文名
福建會館
地理位置
社旗縣

目錄

福建會館歷史由來

據《中國古代史》考證:自唐及五代十國之後,北方戰亂頻仍,中州各地之大户及普通士民為避戰亂,紛紛攜家向戰亂較少的南方遷徒,經過艱難的千里跋涉,先後到達江西、福建等地聚居。因他們是外地人來此,當地人稱之為“客家”。其後數代先後經過了五次大的遷徒,客家人愈聚愈多,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這些客家人帶去了中原相對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和商業貿易意識,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農業、水利、手工業和商貿活動的發展及文明開化程度。到了清代康乾年間,北方局勢趨於穩定,商業貿易日漸繁榮。福建所產之絲綢、糖、木材、海產及武夷山特產茶葉更成為北方各地急需之商品。以客家為代表的福建商人因時而動,或沿海入江經漢水北上至賒店,或陸路至江西鉛山入水路經漢水北上至賒店,賒店遂成為福建商品向北方銷售物產貨物的重要中轉站,也成為福建商人在中原的主要聚居地。福建商人為了同鄉聯誼,共謀商業發展之大計,在山陝、湖北、江西等各地會館興建的同時,亦集資於當時賒店最繁華的瓷器街南口路西,興建了頗具南方建築特色的福建同鄉會館。
福建會館興建於嘉慶元年,會館位於全鎮地勢最高點南瓷器街南端,坐西向東,其格局為集茶樓、飯莊、客房、娛樂為一體的一進二羣樓庭院,整體建築佈局為“日”字形,寓“日日高升”之意。上下層均有檐廊、明柱,額枋、雀替雕飾簡練,古雅清秀。上層明柱圍欄相連,樓內靠兩山設木製扶梯。西樓五間為主樓,前設欞花格扇,明柱圍欄,頂部兩山風火牆高聳。樓下供龍王、關帝牌位,以祈佑行船風順,利市生財;二樓為會館同鄉公議之所。中院過廳樓五間,前後壁有木隔扇花格亮窗,檐廊、明柱,圍欄與前後陪樓相通,樓下為宴會廳,樓上為茶園堂戲怡樂園。前後院南、北各有陪樓三間,為接待旅客的客房。前後庭院用斗方大磚鋪地,石板引路,兩邊設花壇映襯。臨街樓五間,下層中為過廳,兩邊為飯莊,樓上為餐廳。上層樓檐下懸一匾額,浮刻“福建同鄉會館”六個斗方金字;下層中間樓檐下也懸一匾額,浮刻“普海春飯莊”五個大金字,其意為“四海為友,萬家皆春”。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