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州教育

鎖定
福州教育始於8世紀的中唐時期 [1-2]  ,在李椅、常袞 [1-2]  等人的推動之下開始興盛。
中文名
福州教育
興    起
8世紀的中唐時期 [1-2] 
推動者
李椅、常袞等人 [1-2] 

福州教育簡介

五代的閩國更加重視福州的教育事業。到了宋代,福州的教育達到歷史上第一個頂峯,朱熹十次來榕講學,福州成為儒學閩學學派的重鎮,在兩宋共產生文狀元8名,武狀元6名,進士2247名,是一大科舉名城。此後,重視文教的傳統在福州從未間斷。晚清是福州教育的又一個高峯期,一方面福州仍維持着科舉大府的地位,另一方面,隨着歐美傳教士興辦教會學校以及洋務運動開辦新學,福州成了中國近代新科技、新思想傳播發展的要地,湧現出大批的清廷重臣、海軍將領、著名文人以及教育家、科學家等。福州教育的興盛在民國仍得到延續,並維持至今。據2008年統計,福州籍的兩院院士達67人之多。

福州教育古代教育

古代福州官辦的教育機構有府學(州學)、縣學兩級,此外還有大量的書院以及鄉學、義學、學館、私塾等教學機構。福州府學設於唐代開元年間,自北宋太平興國以來都位於福州文廟內。宋代時,隨着福建儒學的興盛,作為福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福州也達到了一個文教的黃金期,其時福州有三山書院、拙齋書院、濂江書院、竹林書院等書院,兩宋時期一共出了文狀元10名,武狀元11名(若加上恩科狀元,則有文狀元18名,武狀元12名),進士2247名,是全國的儒學重鎮。經歷了元代的消沉,明代福州的科舉文教復興,全福州府有20所書院,到清代又發展到23所。清代福州影響最大的四所書院分別是鰲峯書院、鳳池書院、正誼書院、致用書院,被稱為福州四大書院。

福州教育近現代教育

清末,隨着福州的開埠,福州出現了創辦新學的浪潮。1848年,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在保福山(即吉祥山)教堂設立附屬學塾,開啓了福州教會學校的歷史,促使福州成為中國最早興辦近代教育的城市之一,教會學校的創辦,也使許多福州女性開始有了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此後,文山女中、陶淑女中、華南女子中學、鶴齡英華書院等教會中等學校相繼成立,影響不斷擴大,教會學校的生源也由早期的社會中下層為主發展到民國時期的中上階層為主。1866年福建船政學堂在福州創辦,此外,實業學堂、法政學堂、師範學堂、軍警學堂、中學堂、小學堂也陸續建立,而民辦的外文私塾也應運而生。很多近現代的著名學者、官員和社會人士都畢業於這些教會學校或官辦新學。福州的新學和教會學校對傳統的舊學堂造成巨大沖擊,但舊學仍有一定的影響。幼稚園也於清末在福州出現。
福州高等教育始於1902年創建的全閩大學堂,到了清朝結束前夕的1911年,包括教會大學在內,福州有全閩高等學堂、福建優級師範學堂、福建官立法政學堂、華英女學堂、私立福建法政學堂5所高等學府。民國時期,福州高等教育繼續發展,到了1949年,共有7所高等院校,分別是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大學、私立福建學院、福建省立醫學院、福建省立農學院、福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福州教育當代教育

中共接管福州以後,於1950年至1952年對福州的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進行合併調整,撤銷了所有私立學校和教會學校。鶴齡英華中學、私立華南女子高級中學和陶淑女中合併為福州第二中學,後改為福建師大附中;文山女中併入福州八中;格致中學併入福州五中。1951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等校合併為福州大學,1953年複名福建師範學院,1972年復辦後改名福建師範大學。1958年福州大學在福州創辦。福建農學院於1983年遷回福州,2000年和福建林學院合併為福建農林大學。根據21世紀初的統計,福州市有高等院校一共31所,學生共計13.5239萬。福州著名的中學有福州第一中學、福州第三中學、福建師大附中、福州格致中學、福州第八中學,主要大學有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中醫學院、閩江學院等。除了公立學校,福州又創立了一大批私立學校如三牧中學、勵志中學,師大文博附中等,這些學校也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這幾年,福州的家教市場也格外的火熱,各種培訓機構和家教機構紛紛湧現,推動福州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資料
  • 1.    福州晚報社.福州史話叢書 鳳鳴三山 第4輯[M]:福州晚報社,-:75-76
  • 2.    趙麟斌.閩文化的前史今聲[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