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州左海學校

鎖定
福州左海學校,是福州市教育局直屬的小學初中高中12年一貫制的民辦學校。 [2] 
中文名
福州左海學校
外文名
zuohaischool
簡    稱
左海學校
創辦時間
1993年
校    訓
明德篤志,誠信踐行
主要獎項
福州市A級民辦學校
所屬地區
福建福州
類    別
十二年一貫制
類    型
民辦學校
屬    性
福州市教育局直屬
省級重點學校
現任校長
林性標

福州左海學校學校簡介

福州左海學校是福州市教育局直屬的小學初中高中12年一貫制的民辦學校 [1]  。股東和管理層多為北師大、華師大、福建師大和廈門大學等高校畢業,既有師範教育專業素養,又有長期從事教育管理經驗。集團旗下多所學校在當地成為私立學校第一品牌 [1] 
福州左海學校小學初中幼兒園位於倉山區金陣路1號,高中部位於倉山區金浦支路3號(南二環邊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1]  。自1993年創辦以來,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合格畢業生。目前校區在校生已超過2000名,因校舍容量有限,2021年起,學校增設福州高新區和倉山區兩個新的校舍,拓寬辦學範圍,增加辦學規模 [1] 
福州左海學校
左海校園文化突出,每棟房屋以山命名,每個班級以江河為名,讓學生溯源領略五嶽三山、江河湖海等中華文化。校園花卉、景點、喬木都由學生認養,培植學生素養 [1]  。200多部中外名著串成書籤欄 [1]  。師生每週一詩、每週一文、每週一演講,促成學生勤於閲讀、知書達理,夯實內涵。生態養殖園種植園鼓勵學生勤於勞動。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審美、學會創造,成為校本課程 [1] 

福州左海學校學校優勢

學校因材施教分層管理,陪學生讀書蔚然成風,所有老師堅持每天把教育教學的點點滴滴通過微信羣與家長分享,讓家長感受到來自左海學校的愛,左海學校“愛的教育”落地生根 [1]  。“嚴禁校園學生手機、嚴防校園欺凌現象”等“左海八條紅線”深入人心,夜晚由老師組成的宿舍糾察隊為了保障學生的就寢紀律 [1] 
左海學校用心在辦學,堅持嚴格與鼓勵相結合 [1]  。學校每年拿出了幾十萬元,頒發獎學金,惠及32.4%的學生,“優秀獎”和“進步獎”,一等獎均為2000元,極大鼓舞和鞭策着學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 [1] 
福州左海學校獎學金頒獎儀式 福州左海學校獎學金頒獎儀式
“左海助學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完成學業 [1]  ;“左海之星”獎項對於學生點滴成就、些許特長予以高調讚譽,“左海孝順之星”,“左海勞動之星”,“左海口才之星”等等羣星璀璨,激勵着學生全面發展 [1]  ;“培優”、“輔導”、“特色”的設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按照個性特徵找準方向,得到提升,體育高考、美術高考、音樂高考讓一部分學生圓了“大學夢” [1] 

福州左海學校教學師資

左海堅定實行高薪招才納賢戰略,彙集各地名師。 2015年左海學校舉行600多人蔘加的教師招聘考試,福建日報、福建電視台均有報道,海都報以“左海學校教師招考堪比高考”為題,做了專題報道 [1]  。學校並且經常邀請名師到校講學,交流,有南開大學副校長、臨川一中教務主任等,學校與公辦金山學校教師開展同課異構,“公辦民辦山海聯盟”,聚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教育教學成績斐然,近年來我校已獲得“福州市5A級平安學校”、“市文明學校”、“市德育先進校”等稱號。 [1] 

福州左海學校學生成績

2017年左海高考考生178人,其中當年中考成績低於370分的有30位,就讀左海三年後交出了一份令人訝異的成績單:林榕榕中考302分,高考上福州大學(本一線);陳航熙中考343分,高考上集美大學(本一線);吳新浩中考340分,高考上集美大學(本一線) [1]  ;吳運鑫中考低於普高線,高考上武漢大學(本一線);張淑慧中考低於普高線,高考上福建農林大學(本一線) [1]  。多年來,左海高一學生入學總體成績和高考總體成績相比,都能夠在福州地區高中校中前進15-20個位次。福州左海學校創造了“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佳績 [1] 

福州左海學校學校文化

“左海學生文工團”成立以來,每年多場次進社區或到廣場進行藝術表演,為居民送去“文化夜宵”,“精神食糧”,特別是受“十九大”精神的感召,“左海學生文工團”把豐富多彩的節目與宣揚愛國情懷、宣傳“十九大”精神結合,也更加提升了藝術類高中生的實踐能力 [1]  。左海大型祖國70週年國慶歌會,全球教育網、海峽網等多家媒體全程轉播 [1] 
左海高中一個年級好幾百人的學生,遠距離徒步拉練福州郊區、沒一個學生掉隊;組織實施為期兩天的“平潭社會實踐活動”,平平安安回來 [1]  。學校按期完成教育部高中課程,且把教育教學融入到實踐和生活中,多方面鍛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吃苦耐勞意識、學習生活中的知識的意識等,不同年級幾次社會實踐的成功,讓注重“安全”,只敢想而不敢開展社會實踐的其他學校領導,為之紛紛點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