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前身為福州大學輕工業系,創建於1978年,1998年創立為僑興輕工學院,2004年隨着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需要,整合成立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1] 
截至2022年9月,學院有教職工106人,專任教師84人,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309名:其中本科生706名,碩士研究生603名;設有3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1] 
中文名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uzhou University
簡    稱
生工學院
創辦時間
1978年
主管部門
福州大學
本科專業
3個
校    訓
明德至誠 博學遠志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隊伍

截至2022年9月,學院有教職工106人,專任教師84人,其中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省級以上人才20餘人次,其中,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閩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1人,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省級ABC人才21人,寶鋼優秀教師3人,盧嘉錫優秀導師1人,旗山學者5人。高級職稱教師54人,佔比為64.3%;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2人,佔比為97.6%;具有海外經歷教師42人,佔比為50%。擁有1個福建省食品與海洋生物資源基礎與應用研究科技創新團隊,此外,學院還聘請40多位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我院兼職(客座)教授。 [1]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黃明東、楊黃浩
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楊黃浩、汪少芸
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汪少芸、黃明東、倪莉
福建省A類高層次人才:汪少芸
福建省B類高層次人才 :郭紹彬、茅宇虹
福建省C類高層次人才:張岑、羅芳、張晨、楊建民
閩江學者特聘教授:盧鍾磊、翁祖銓、楊宇豐、韓霄、張岑、徐芃、吳再生、廖賽虎、盧春華
閩江學者講座教授:羅揚銘、賀詩欣、趙偉、吳德成
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林娟、倪莉、劉樹滔、孟春、林向陽、汪少芸、陳劍鋒
福建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葉秀雲
福建省青年拔尖人才(創新):高瑜 [2]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9月,學院擁有1個福建省“雙一流”重點學科:食品與生物工程;3個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擁有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生物與醫藥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生物技術與工程、食品工程。 [1]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定位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基本定位

學院的目標定位:學院的總體發展目標是省內一流,部分學科方向在國內領先、在國際上又有一定的影響,總體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是:以質量為根本,以措施為保證,以需求為動力,通過加強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條件建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保證"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得以實現。
學院的類型定位:在教學方面以培養技術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佔四分之一強)為主,在科研方面以技術的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研究為主,努力把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辦成教學研究型的學院。
學院的層次定位 :保證本科層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保質保量地為福建的地方經濟建設輸送優秀的專門人才。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在"十一五"期間二個重點學科專業都有博士點、新增三個碩士點。
學院的學科定位:以教學研究型學科作為近期總體發展定位。本院將以進一步鞏固與提高本科教育質量,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作為自己的學科定位,在學科建設上,二個省級重點學科爭取儘快達到省內一流水平,部分學科方向在國內領先、在國際上又有一定的影響,總體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學院的服務面向定位:把學生作為辦學的最終服務對象。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人才的培養,是本學院辦學工作的主旋律。面向福建省經濟建設主戰場,培養出更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專門人才,是本院義不容辭的責任。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特色

--構建多元學習平台,激勵學生自主創新
1、邀請國外專家來校講學,讓學生體驗國際化教學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師生活動圖片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師生活動圖片(6張)
長期以來,該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英國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愛丁堡大學、阿爾斯特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互訪關係,不僅派出多位教師到這幾所學校進修深造,而且還邀請這些學校的專家到該院進行交流指導,併為研究生、本科生講課,使該院學生有機會在自己的課堂真正體驗國際化教學,大大開拓了視野,為培養國際型人才打下很好的基礎。
2、豐富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為鼓勵學生儘早進入專業科研領域,接觸學科前沿,瞭解學科發展動態,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該院積極組織學生申報SRTP項目,近三年已有95個項目得到立項資助,參加學生數超過300人,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產學研合作項目還讓學生有機會到企業進行實習和研究,使學生提前進入預就業階段。
另外,該院開展具專業特色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與省農業廳農產品加工推廣總站聯合開展"一村一品" 科技下鄉服務活動,得到了眾多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當地政府、企業的高度評價。
在平時,為豐富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該院還邀請專家為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如邀請國家級評酒師為學生進行酒的品評的培訓,請食品安全專家進行食品安全內審員培訓等。2006年以該院為依託成立福州大學食品俱樂部,俱樂部開展豐富多彩的知識講座和創新競賽活動,吸引了院內外的許多同學參加。
3、組織各種創新競賽,激勵學生自主創新
在積極組織科研訓練的同時,該院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和國際知名食品企業和協會等組織的各種大學生食品創新大賽,如:"丹尼斯克最佳創新獎"、"夏天的方便麪"和"美國大杏仁"等創新設計大賽,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通過創新競賽,不僅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而且還加強合作交流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人才培養

近三年來,該院把培養人才作為根本任務,在保證教學工作中心的前提下,對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在食品工程專業實行"3+1"教學改革,並取得初步成效,已輻射影響到該院的生物工程專業。同時,學院重視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積極發動教師參加本科教育思想與觀念研討會,大力提倡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自1978年建系以來,該院已培養食品、生化、包裝和輕機等專業本專科畢業生3000餘人,同時還培養出研究生100餘人,他們在本省以及華東部份省市的食品、生化、包裝和輕機等行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現有在讀碩士研究生117人,大學本科生616人。另與英國阿爾斯特大學聯合培養在讀博士生還有8人。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改革

1、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校園環境圖片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校園環境圖片(8張)
依據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學院所制定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總體思路是: 一是按照"增強兩個能力--適應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原則進行課程體系改革;二是按照"強幹削枝、整合集約"的原則進行課程及教學內容整合、重組;三是按照"保證共性培養、鼓勵個性發展"的原則搭建公共基礎課程及學科 、專業基礎課程的專業大類平台;四是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要體現"時代性",教學內容要反映當代最新的科技成果。學院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即以課程教學改革促發展、促建設,以課程建設推動各項教學基本建設,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整體課程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實現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學院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課程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高度重視學科基礎課程建設,該院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分別是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
二是建設了各專業的主幹課程體系。參考教育部本科專業主要課程設置的指導性意見,結合學院實情,各專業已建成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的主幹課程體系。
三是課程基本建設日趨完善。將各專業的所有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納入規範管理範圍。各門課程都有配套的教學大綱、高質量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多數課程都有多媒體課件。學院制定有嚴格的命題、閲卷、試卷分析等制度。課程考試改革步子大,效果良好。
四是精品課程建設成果突出。學院按照學校的標準對精品課程教學質量定期檢查和評估,使課程建設的水平和課程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近年來,已建成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4門、校院共建核心課程3門。
五是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初見成效。自2004年以來,學院教學教改研究課題立項 20 項,其中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立項精品課程4門、省級網絡課程和多媒體課件立項 3項,承擔校級教改立項7項,校級首批雙語教學立項5項。教師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6 篇。近年來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校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3項省級網絡課程通過鑑定。生物化學網絡課程獲得第八屆全國多媒體軟件大賽三等獎、蛋白質網絡課程(雙語)和食品化學模擬實驗室雙語平台分別獲第十屆全國多媒體軟件大賽三等獎和優秀獎。
該院課程設置體現多學科綜合與交叉特徵,有利於多種模式培養人才。各專業課程設置是按學院大類招生、大類培養的專業要求安排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或課羣組的,每個專業均已整合完成相應的大類學科平台課程。學院各類選修課程充分滿足學生自主選擇的要求。
該院重視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大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性環節的比重,在原有的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的基礎上,增加了生物工程專業基礎、專業和綜合實驗、食品工程專業基礎綜合實驗及食品專業綜合實驗內容,加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
2、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學院積極進行教學方法改革,致力於啓發式、研討式、自學式、交互式、雙語式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成效顯著。
購買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考試平台,題庫量大,較好地實現了教考分離。
學院制定政策,大力提倡和鼓勵有條件的教師承擔雙語教學課程,按照《福州大學關於雙語教學的管理規定》要求,引進了國外原版教材或影印版教材。近年來有計劃地選派青年教師出國深造,既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學術水平,也為從事高質量的雙語教學提供了師資儲備。該院開設的學科基礎課與專業(方向)必修課程共27門,已開設及立項的雙語課程5門,雙語課程比例為13.5%,教學質量較高、效果較好。
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科學合理,符合培養目標要求,增強了"三性"實驗的開設,注意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學院注重把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以教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以教學研究成果指導教學實踐,取得了對教學管理具有積極指導意義的成果,有力地促進了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
為了保證各教學環節及其內容與程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學院制定了《生工學院關於加強基礎課教學的幾點意見》、《導師制度實施條例》、《關於教材建設的幾點意見》、《生工學院實驗室規則》、《生工院本科生課程教學大綱管理實施細則(修訂)》、《生工學院本科生課程設計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生工學院本科生課堂教學管理實施辦法(修訂)》、《生工學院本科生實習工作管理實施細則(修訂)》等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實行每週一次教務例會制度,按期召開教學、學籍管理、實驗室管理等的研討會和工作會。每學年召開一次基礎課教師座談會,及時反饋學生的情況。在體制、制度及文件管理方面基本形成較為明確和健全的院、系(室)兩級管理體系。
教學管理文件專人負責、定點存放、及時整理、不斷更新、進出有序、保存完整、執行嚴格。及時更新率達100%。各種教務檔案包括教研室教務檔案完整有序、記錄及時、查閲方便、保管妥善。院、系(室)基本上都能按規定存放比較完整的各種文件和教學信息。
學院形成了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近三年來,該院制定和修訂了《教學檢查和報告制度》,規範了教學檢查、記錄報表,質量管理與過程控制,成立了院督導組,組織了學生信息員,加大了教學檢查力度,對教學差錯、違紀、事故和問題及時通報,對學生作弊、違紀、替考、缺考都能嚴格按學籍管理及時處理,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考試管理更加規範、嚴格,保證教學秩序穩定、正常、有序地運行。由學生信息員、教學督導組、教研室(系)主任、教研室(系)秘書、教學幹事、學校督導組、院領導聽課與巡視等組成了較為完整的教學信息採集、加工、反饋系統,加之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協助,保證了教學信息傳遞的通暢和完整有效。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科學研究

近五年來,學院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縱向科技項目300餘項,以及橫向技術服務項目和企業技術轉讓項目70餘項,獲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項目3項,科研總經費13000餘萬元。由我院牽頭“生物醫藥新興學科暨福州大學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列入福州大學新興學科培育建設項目。出版專著9部,發表科技論文830多篇,其中在Nature子刊上發表論文1篇,被SCI、EI和ISTP收錄700多篇。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00多項。依託學院建設的農學學科已進入ESI全球前1%。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獲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福建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全國抗疫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人。 [1]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學院深入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學術交流頻繁,與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和台灣等地區的相關機構開展交流與合作;廣泛邀請國內外資深學者來院講學或擔任客座教授;多次承辦國際和國內大型學術會議;學院教師經常到國外進修、學習、考察和講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簽訂了海外學習交換項目,該項目被評為教育部“優秀本科生交換項目”。 [1]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王秀萍
副研究員
執行院長
汪少芸
教授
黨委副書記
曹仁秋
助理研究員
副院長
石賢愛
教授
副院長
王 航
副教授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