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岡亞洲文化獎

鎖定
福岡亞洲文化獎是日本福岡市為弘揚亞洲文化於1990年設立的獎項,旨在保護和發展亞洲文化,併為亞洲人民互相學習和廣泛交流奠定基礎。該獎設大獎、學術研究獎和藝術文化獎,大獎獎金500萬日元,學術研究獎和藝術文化獎獎金各為300萬日元。
中文名
福岡亞洲文化獎
設立時間
1990年
宗    旨
保護和發展亞洲文化
大獎獎金
500萬日元

福岡亞洲文化獎基本簡介

福岡亞洲文化獎的宗旨是“表彰為保存和創造亞洲固有、多樣文化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個人與團體”,由日本福岡市於1990年創設。福岡市將每年9月設為“亞洲月”,舉辦授賞式、市民論壇等相關活動。
它以來自世界各國的4000名推薦委員的提名為基礎,由學術研究獎選考委員會和藝術·文化獎選考委員會選出各獎項的候選人,最後由福岡亞洲文化獎審查委員會作出決定。獎項包括大獎、學術研究獎、藝術·文化獎,每年授予4名得獎者。 [1] 

福岡亞洲文化獎特點

在文化藝術領域面向全世界展現了亞洲文化的價值。必須具備國際性、普遍性、大眾性、獨創性等必要條件。 [1] 

福岡亞洲文化獎獎項

學術研究獎
對亞洲領域的學術研究作出傑出貢獻。包括社會人類學、文化研究、歷史學、經濟學、考古學等。
藝術·文化獎
對亞洲固有的文化藝術的保存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包括音樂、繪畫、雕刻、電影、影像藝術、舞蹈、傳統文藝等。 [1] 

福岡亞洲文化獎獲獎名單

第01屆(1990年)
特別獎:巴金(中國作家)、黑澤明(日本電影導演)
英國中國科學史權威李約瑟博士等5人 [2] 
第02屆(1991年)
大獎:拉維·香卡(印度音樂家)
學術研究獎:中根千枝(日本人類學家)
藝術文化獎:唐納德·基恩(日本文學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第03屆(1992年)
大獎:金元龍(韓國考古學家)
學術研究獎:克利福德·格爾茨(美國人類學家)、竹內實(中國文學社會研究者)
藝術文化獎:Leandro Locsin(菲律賓建築師)
第04屆(1993年)
大獎:費孝通(中國人類學家)
學術研究獎:翁姑·阿都·阿茲(馬來西亞經濟學者)、川喜田二郎(日本地理學者)
藝術文化獎:諾日布班孜德(蒙古長調歌唱家)
第05屆(1994年)
大獎:スパトラディット・ディッサクン(泰國考古學家)
學術研究獎:王賡武(中國歷史學家)、石井米雄(東南亞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パドマー・スブラマニヤム(印度舞蹈家)
第06屆(1995年)
大獎:クンチャラニングラット(印尼人類學家)
學術研究獎:韓基彥(韓國教育學者)、辛島升(日本教育學者)
藝術文化獎:白南準(美籍韓裔藝術家)
第07屆(1996年)
大獎:王仲殊(中國考古學家)
學術研究獎:潘輝黎(越南歷史學家)、衞藤瀋吉(日本國際關係研究者)
藝術文化獎:Nusrat Fateh Ali Khan(巴基斯坦音樂家)
第08屆(1997年)
大獎:チェン・ポン(柬埔寨劇作家)
學術研究獎:ロミラ・ターパル(印度歷史學家)、樋口隆康(日本考古學家)
藝術文化獎:林權澤(韓國電影導演)
第09屆(1998年)
大獎:李基文(韓國語言學家)
學術研究獎:上田正昭(日本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R.M.スダルソノ(印尼舞蹈家)
第10屆(1999年)
大獎:侯孝賢(台灣電影導演)
學術研究獎:大林太良(日本民族學者)、Nidhi Eoseewong(泰國曆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タン・ダウ(新加坡視覺藝術家)
第11屆(2000年)
大獎:普拉姆迪亞·阿南達·杜爾(印尼作家)
學術研究者:タン・トゥン(緬甸歷史學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美國政治學家)
藝術文化獎:ハムザ・アワン・アマット(馬來西亞皮影戲家)
第12屆(2001年)
大獎:穆罕默德·尤納斯(孟加拉國經濟學家)
學術研究獎:速水佑次郎(日本經濟學家)
藝術文化獎:Thawan Duchanee(泰國畫家)
第13屆(2002年)
大獎:張藝謀(中國導演)
學術研究獎: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澳大利亞人Anthony Reid(63歲)
藝術文化獎:馬來西亞漫畫家Lat(51歲)
第14屆(2003年)
大獎:外間守善(日本沖繩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中國旅美藝術家徐冰、新加坡音樂人李迪文
學術獎:給菲律賓的歷史學教授伊萊多 [3] 
第15屆(2004年)
大獎:阿姆加德·阿里·康(印度古典音樂演奏家)
學術研究獎:厲以寧(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萊姆·達亞爾·拉卡什(尼泊爾民俗學研究家)
藝術文化獎:羅蘭德·斯爾瓦(斯里蘭卡著名古蹟遺址保護專家) [4] 
第14屆(2005年)
大獎:韓東權(韓國民俗學家)
學術研究獎:トー・カウン(緬甸圖書館學家)
藝術文化獎:ドアンドゥアン・ブンニャウォン(老撾紡織專家)、タシ・ノルブ(不丹音樂家)
第17屆(2006年)
大獎:莫言(中國作家)
學術研究獎:蒙古歷史學者香格達霖·彼拉、日本歷史學者濱下武志
藝術文化獎:巴基斯坦民俗文化保護專家阿庫希·穆芙提 [5] 
第18屆(2007年)
大獎:阿希斯·南迪(印度社會學家)
學術研究獎:シーサック・ワンリポードム(泰國人類學和考古學家)
藝術文化獎:朱銘(台灣雕刻家)
第19屆(2008年)
大獎:許鞍華(中國香港女導演,首位獲得該獎項大獎的女性)
學術研究獎:由馬來西亞社會人類學家和斯里蘭卡法學家獲得
藝術文化獎:法裏達·帕温(孟加拉歌手) [6] 
第20屆(2009年)
大獎:Augustin Berque(法國地理學家)
學術研究獎:パルタ・チャタジー(印度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三木稔(日本作曲家)、蔡國強(中國表演藝術導演)
第21屆(2010年)
大獎:黃秉冀(韓國伽倻琴演奏家)
學術研究獎:毛裏和子(日本政治學家)、詹姆斯·C.斯科特(美國政治學和人類學家)
藝術文化獎:オン・ケンセン(新加坡戲劇家)
第22屆(2011年)
大獎:アン・チュリアン(柬埔寨民族學家)
學術研究獎:趙東一(韓國文學研究者)
藝術文化獎:ニールズ・グッチョウ(德國建築家)
第23屆(2012年)
大獎:範達娜・席娃(印度環境哲學家)
學術研究獎:チャーンウィット・カセートシリ(泰國政治學家)
藝術文化獎:キドラット・タヒミック(菲律賓電影人)、クス・ムルティア・パク・ブォノ(印尼舞蹈家)
第24屆(2013年)
大獎:中村哲(日本醫師)
學術研究獎:Tessa Morris-Suzuki(澳大利亞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ナリニ・マラニ(印度藝術家)
第25屆(2014年)
學術研究獎:アジュマルディ・アズラ(印尼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榮念曾(香港戲劇導演)
第26屆(2015年)
大獎:タン・ミン・ウー(緬甸歷史學家)
學術研究獎:ラーマチャンドラ・グハ(印度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ミン・ハン(越南時尚設計師)
第27屆(2016年)
大獎:A·R·拉曼(印度音樂家)
學術研究獎:アンベス・R・オカンポ(菲律賓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ヤスミーン・ラリ(巴基斯坦建築師)
第28屆(2017年)
大獎:Pasuk Phongpaichit(泰國經濟學家)
學術研究獎:王名(中國公民社會與治理、NGO研究者)
藝術文化獎:コン・ナイ(柬埔寨音樂家)
第29屆(2018年)
大獎:賈樟柯(中國導演)
學術研究獎:末廣昭(日本經濟學家)
藝術文化獎:蒂揚·巴伊(印度歌唱表演藝術家)
第34屆(2023年)
藝術·文化獎:張律 [8] 

福岡亞洲文化獎獲獎華人

巴金:中國作家(1990年第1屆)
費孝通:社會學家(1993年第4屆)
王賡武:歷史學家(1994年第5屆)
王仲殊:考古學家(1996年第7屆)
侯孝賢:電影導演(1999年第10屆)
張藝謀:電影導演(2002年第13屆)
徐冰:現代藝術家(2003年第14屆)
厲以寧:著名經濟學家(2004年第15屆)
莫言:作家(2006年第17屆)
朱銘:雕塑家(2007年第18屆)
許鞍華:電影導演(2008年第19屆)
蔡國強:著名藝術家(2009年第20屆)
榮念曾:戲劇導演(2014年第25屆)
王名NGO研究者(2017年第28屆)
賈樟柯:電影導演(2018年第29屆)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