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安窯址

鎖定
福安窯址,位於海南省澄邁縣中興鎮福安村北約2千米,是海南省迄今保存較好的古代民窯羣,建於清代。 [8]  [10] 
福安窯址分佈面積約2045平方米,坐落在南北走向的碗灶墩山緩坡上,發現殘窯5座,出土各類陶瓷器近千餘件。 [4-6]  福安窯址為清代瓊北地區較重要的一處民窯,其發現和發掘填補了海南省古窯址考古的空白,對了解和探討當時海南社會經濟有着一定意義,也為研究海南古陶瓷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有價值的實物材料。 [2]  [4] 
2009年5月8日,福安窯址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福安窯址
地理位置
海南省澄邁縣中興鎮福安村北約2千米
所處時代
南宋—清
佔地面積
約 2045 m²
保護級別
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2-14-469027-1-14
批准單位
海南省人民政府

福安窯址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橫室階級窯首先出現於福建地區,福安窯應當是受到了福建制瓷業的影響。 [6] 
清代,福安窯始建。 [6] 
20世紀60年代,廣東省文物部門在考古調查中發現該窯址。 [4] 
20世紀90年代,海南省文管辦派業務人員又對其進行了複查。 [4] 
2002年5月—7月,海南省文物考古所對福安窯址進行試掘和第一次發掘。 [3]  [4] 
2004年,為搞清窯址的保存狀況及窯爐的形制結構、燒造特點,海南省文物考古所對福安窯址進行第二次發掘。 [3]  [4] 

福安窯址遺址格局

福安窯址分佈面積約2045平方米,坐落在南北走向的碗灶墩山緩坡上,東、北兩面緊依樹林茂密的丘崗,西近臨美楊河,南傍瓷土產地。該窯址共發現殘窯5座,從形制特點上來看,均為橫室階級窯,大致呈東—西向依山坡走勢分佈排列。每座窯爐可分成相連的數間窯室,最多可達7間窯室。每間窯室內用條形磚砌成3—4個不等的階梯狀長枱面,用以在燒造時擺放器物。每間窯室前部設有寬約25—33釐米不等的長方形燒溝,其上部用條磚砌成前隔牆,並設有通火孔。窯室兩壁均設有窯門。窯爐尾端部分已遭破壞無存,僅發現一層條磚平鋪的枱面,應為窯爐的煙道和出煙口。 [4]  [5-6] 

福安窯址文物遺存

  • 綜述
福安窯址環境 福安窯址環境
福安窯址出土各類陶瓷器近千餘件。瓷器釉色有青釉、青黃釉、醬釉、褐釉和青花等多種。器形種類繁多,有罐、壺、碗、盤、缽、碟、盅、盆、甕、缸、高足杯及香爐、燈盞、煙斗等,另有瓷權、人頭像、孔雀、鴨頭、龜等。陶器種類較少,僅有帶流缸、橄欖形帶孔器及硯、象棋子等。燒窯器具甚少,僅有軸頂碗、蕩箍等。燒造瓷器的墊餅數量極大,多達4300餘件,另有測窯温的火照。 [4] 
福安窯址出土有罐,其中青花20件,青釉18件,青黃釉115件,醬褐釉10件,黃褐釉5件,黑褐釉2件,未塗釉素胎5件,可分四耳小罐、四耳大罐、雙耳罐、無耳罐、帶流罐、斂口罐六型,其中以四耳小罐、帶流罐較多。A型四耳小罐器表施釉不及圈足,肩部飾四個小豎環耳,圈足。分二式。 [2] 
Ⅰ式:共13件。鼓肩。02CFT1②:57,施青黃釉,圓唇,直口,卷沿,短頸,肩略鼓,弧腹。口徑為7.0釐米,足徑為7.3釐米,高11.0釐米。02CFT3②:67,施青黃釉,器型近同於上一件,只是該罐口沿上膠結1件倒扣的青黃釉器蓋。口徑為7.2釐米、通高11.5釐米、足徑為7.2釐米。02CFT3③:72,施醬褐釉,器身略變形,口沿稍殘,殘缺一耳。圓唇,直口,短頸,近斜弧肩,鼓腹,豎狀環耳稍寬。口徑為近8.5釐米、高約9.0釐米、足徑為8.5釐米。 [2] 
Ⅱ式:共47件。折肩。02CFT1②:58,施醬褐釉,圓唇,直口,頸較短,折肩起稜,弧腹。口徑為8.0釐米、高9.0釐米、足徑為8.2釐米。02CFT1②:56,該罐口沿上帶有1件殘器蓋,均施青釉,釉面閃亮且佈滿細冰裂紋。罐為圓唇,口微侈,沿稍卷,短頸,折肩起稜,弧腹,圈足略矮小。口徑為7.5釐米、高12.2釐米、足徑為6.2釐米。 [2] 
福安窯址出土有壺,其中青花72件,青釉67件,青黃釉150件,醬褐釉68件,素胎2件,分為四耳壺、執把壺、四耳帶把壺、提樑壺、玉壺春壺五型,以執把壺居多,四耳壺次之,其他型制壺較少。A型有123件,四耳壺,分為三式,此處僅列舉兩式。 [2] 
Ⅰ式:共8件。鼓腹。02CFT1②:35,口沿略殘,流殘缺,原飾4個橫向短管耳,現殘缺二耳,施醬褐釉不及足底。圓唇,卷沿,小直口,頸頗短,近溜肩,鼓腹,圈足。口徑為5.3釐米、高13.5釐米、足徑為9.8釐米。02CFT3③:68,壺身上半部殘件,施醬褐釉。厚圓唇,小直口,頸稍高,溜肩,鼓腹,短流口,肩部原飾四個豎橋耳,現殘一耳,口徑為5.5釐米、殘高8.2釐米。 [2] 
Ⅱ式:共111件。折肩。施釉不及底,短流,肩部飾四個橫向短管耳,圈足。02CFT3③:66,器身有裂紋,施黑褐釉,釉色較斑駁。圓唇,卷沿,小直口,短頸,寬肩起折稜,往下稍外鼓。口徑為4.9釐米、高13.5釐米、足徑為9.3釐米。02CFT5②:69,流口稍殘,施青釉。圓唇,卷沿,小口,短頸,斜折肩起稜,弧腹。口徑為3.7釐米、高9.6釐米、足徑為7.3釐米。 [2] 
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5張)
碗是福安窯址出土遺物中最多的一種器型,其中有的是成摞套疊膠結在一起的。碗的釉色中,青花437件,青釉444件,青黃釉397件,醬褐釉317件,素胎59件,可分為大型碗、中型碗、小型碗、深腹碗四型,以小型碗居多,中型碗次之,大型碗和深腹碗很少,小型碗以青釉薄胎碗較具特色。在眾多的瓷碗中,僅青花碗施有紋飾,主要有團花紋、花草紋、水草紋、菊花紋、蓮花紋、水波紋、弦紋等,一般皆裝飾於碗外壁,有的還在碗內底書青花“玉”“壽”“福”“南”“北”等字款,另有少量的碗外壁上還繪有“福出在其中不亦樂乎”“與春同樂”等吉祥語。A型40件,大型碗,分為三式,此處主要列舉兩式。 [2] 
Ⅰ式:共28件。侈口。施釉及足底,碗壁近斜直。02CFT6②:95,口沿略殘。圓唇,卷沿,內底近平,圈足稍大,外壁繪青花菊花紋和草葉紋。口徑為17.5釐米、高7.4釐米、足徑為9.4釐米。02CFT3②:189,施醬褐釉,器型較大,胎體稍厚,口沿殘缺。圓唇,口稍外撇,沿略折,圈足較大。口徑為22釐米、高8.8釐米、足徑為11.2釐米。02CFT3③:417,口沿約殘小半,器型較大,釉面有細冰裂紋。圓唇,侈口,圈足稍大。外壁繪青花菊花紋和草葉紋,口沿下與外壁中部刻有多道細凹弦紋。口徑為22.2釐米、高8.7釐米、足徑為10釐米。02CFT3③:407,口沿稍殘,釉面有細冰裂紋。圓唇,口外撇,圈足。外壁與口內邊沿繪青花紋飾,內底繪一青花押記。口徑為18.2釐米、高7.4釐米、足徑為9.2釐米。 [2] 
Ⅱ式:共5件。廣口。施釉未及足底,弧壁。02CFT3②:195,殘半,器型頗大,為出土的碗中口徑最大的一件碗,釉面有細冰裂紋。圓唇,廣口頗大,寬沿外翻,壁稍弧,內底平,圈足。內外壁均繪青花水草紋,內底也繪青花紋飾。口徑為26釐米、高8.1釐米、足徑為12釐米。02CFT3③:307,殘半,器型稍矮,胎壁較厚,釉面有細冰裂紋。圓唇,大廣口,寬沿稍折,漫弧壁,內底寬平,圈足。近內壁折沿上繪一週青花紋飾帶。口徑為23.6釐米、高6.2釐米、足徑為11.8釐米。02CFT2②:159,殘大半,器型較矮。圓唇,大廣口,折沿稍寬,斜弧壁,內底寬平,圈足甚矮。折沿內壁上繪一週青花草葉紋。口徑為23.4釐米、高4.8釐米、足徑為10.8釐米。 [2] 
福安窯址出土有盤225件。其中,青花113件,青釉86件,青黃釉3件,醬褐釉19件,素胎4件,分為折沿、無沿、折壁、斜壁、高足五型,其中以無沿盤為多,折沿盤、折壁盤次之,斜壁盤、高足盤甚少。有的盤內底書青花“玉”“福”等字款。A型45件。折沿盤,可分二式。 [2] 
Ⅰ式:共19件。弧壁。器型頗大,均已殘缺,圈足。02CFT5②:126,器型頗大,盤身殘小半,內外壁均施青釉且及圈足,釉面佈滿細冰裂紋。圓唇,大敞口,折沿較窄,弧壁,內底近平,圈足較大。口徑為27.9釐米、高6.6釐米、足徑為13釐米。02CFT3②:309,盤身近殘大半,內外壁施青釉且及足底,內底無釉。圓唇,敞口較大,窄折沿,弧壁,盤底寬平。內壁繪青花紋飾。口徑為23釐米、高6.2釐米、足徑為10.2釐米。 [2] 
Ⅱ式:共26件。斜壁。02CFT3②:151,盤身殘大半,內外壁皆施青釉,內底及圈足無釉。圓唇,敞口,寬沿邊稍外折,近斜壁,折沿邊內壁繪青花紋飾圖案。口徑為23釐米、高6釐米、足徑為11.4釐米。02CFT3②:150,盤身殘半,內外壁施青釉,內底及圈足無釉。圓唇,敞口,寬沿邊稍外折,斜壁,內壁繪青花單朵菊花。口徑為20釐米、高5釐米、足徑為10釐米。 [2] 
福安窯址出土有碟862件。釉色中有青花24件,青釉246件,青黃釉426件,醬褐釉120件,素胎46件。可分圓形和方形二型,除僅有1件方碟外,其餘都為素面圓碟。在出土的瓷碟中,發現有的是多件器物膠結套疊在一起,一般為2件或3件,有的為6件,最多的達10件,其最上的1件碟內膠結1件盅,最下的1件碟底膠結1件墊餅。A型861件。圓碟。釉色以青黃釉居多,次為青釉,其他釉色較少。器型皆略小,按器壁的不同,則有斜壁、弧壁二式之別,其中以斜壁最多。此處重點介紹斜壁碟。 [2] 
Ⅰ式:共785件。斜壁。器型頗矮,外壁和口沿皆施釉,圓唇,小敞口,內底近平,矮圈足。02CFT1②:184,器型稍小,施青黃釉,內壁無釉。口徑為8.0釐米、高1.8釐米、足徑為5.0釐米。02CFT5②:115,施醬褐釉,近底有裂紋,近內底無釉。口徑為9.8釐米、高2.2釐米、足徑為5.9釐米。02CFT1②:191,施青釉,近內底無釉,口沿稍有裂紋。口徑為8.9釐米、高2.1釐米、足徑為5.6釐米。02CFT3③:177,施醬褐釉,內底無釉,碟身略深。口徑為10.3釐米、高3.5釐米、足徑為5.6釐米。02CFT5②:110,碟身稍變形,內外壁皆施青釉及圈足,釉色較斑駁。口徑為8.6釐米、高2.5釐米、足徑為4.0釐米。 [2] 
福安窯址出土有盅696件。其中,青花26件,青釉417件,青黃釉130件,醬褐釉120件,黑褐釉2件,素胎1件。可分小盅、直口盅、帶足盅三型,以小盅居多,帶足盅次之,直口盅較少。其中,有的是多件瓷盅膠結套疊在一起,當屬次品。 [2] 
A型465件。小型盅。多數為完整或較完整者,僅小部分皆殘。02CFT2②:173,完整,器身施釉及足部。圓唇,口略敞,近斜直壁,圈足。近口沿邊有較漫漶的青花紋飾。口徑為6.7釐米、高3.4釐米、足徑為3.8釐米。02CFT3③:241,口沿稍殘,施釉不及足部。圓唇,侈口,卷沿,近弧壁,小圈足。器身飾青花草葉紋。口徑為6.0釐米、高4.0釐米、足徑為3.2釐米。02CFT3③:206,完整,施青釉且及足部。圓唇,口略侈,近弧壁,圈足稍矮。口徑為6.4釐米、高2.9釐米、足徑為3.2釐米。02CFT2②:188釐米,口沿微殘,施青釉且不及足部。圓唇,侈口,卷沿,近弧壁,圈足。器身外壁有多道凸弦紋。口徑為7.5釐米、高3.2釐米、足徑為3.9釐米。 [2] 

福安窯址歷史文化

福安窯址活動建設

2020年12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文物(古陶瓷)鑑定評估高級人才培訓班2020海南站開辦,培訓班通過外出考察澄邁福安窯址等遺址,使學員們親身感受海南古窯址的變遷與現狀。 [11] 

福安窯址年代爭議

1964年,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發現該窯址時,根據地表採集的少量陶瓷器殘件初步判斷該窯址為元代窯址;2002年,海南省文物考古所根據試掘時出土器物的造型、釉色和紋飾等特徵,認為窯址年代當屬元明清時期;2004年,海南省文物考古所根據發掘時福安窯橫式階級龍窯和清代福建地區相似的特點,並結合窯址出土的清康熙年間大周國吳三桂之孫吳世蟠時期的“洪化通寶”,判定福安窯址年代應是清代;郝思德先生在《澄邁福安清代窯址考古發掘的主要收穫》中也提出福安窯址應是清代的窯址。亦有資料顯示為宋元至明代。 [3]  [7]  [9] 

福安窯址文物價值

福安窯址為清代瓊北地區較重要的一處民窯,其發現和發掘填補了海南省古窯址考古的空白,對了解和探討當時海南社會經濟有着一定意義,也為研究海南古陶瓷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有價值的實物材料。此外,該窯址燒造的蛙紋帶耳甕是海南島南部黎族生活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器型,具有較鮮明的黎族文化特徵,香爐、煙斗及瓷權等器型的出現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較流行的習俗風尚及商貿經濟的一般發展情況。 [2]  [4] 

福安窯址文物保護

2009年5月8日,福安窯址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福安窯址旅遊信息

  • 地址
福安窯址位於海南省澄邁縣中興鎮福安村北約2千米。 [8] 
  • 門票
福安窯址免費對外開放。 [8] 
  • 交通
福安窯址所在地福安村周邊有福安村口等公交站點,可乘坐澄邁公交14A路、澄邁公交14B路、澄邁公交14C路到達。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