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壽

(元末江南諸道行御史台御史大夫)

鎖定
福壽(?—1356年4月18日),字永年,西夏人,在蒙元屬於色目人,自幼好讀書,與人交談,對答如流。年十五六入怯薛,後授為長寧寺少卿,改任引進使,升知侍儀使、正使;二十三歲出京為饒州路達魯花赤,又升淮西廉訪副使、工部侍郎、僉太常禮儀院事;拜監察御史,改户部侍郎,再升户部尚書;出為燕南廉訪使,轉同知樞密院事至正十一年(1351年 [21] 潁州劉福通起義反元,四處羣起響應,當時妥歡帖睦爾在上都,如何應付,大都(今北京)中央政府的官僚們猶豫不決,主張先奏報妥歡帖睦爾等待決定。福壽則認為事情緊迫,等待妥歡帖睦爾決定就來不及了。於是決議調兵五百,遣衞官哈剌章、忻都、怯來先去鎮壓,然後上報妥歡帖睦爾。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為也可札魯忽赤(札魯忽赤之長)。八月九日,命隨脱脱發兵鎮壓徐州芝麻李,後任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鎮壓張士誠所部的興化 [3]  龍鳳元年(1355年)四月,任江南諸道行御史台御史大夫,鎮守集慶路(今南京),九月與陳野先表裏相合殺韓宋都元帥郭天敍、右副元帥張天祐 [14-16]  龍鳳二年(1356年)三月十日,朱元璋率宋軍攻克集慶路(今南京),斬殺福壽。蒙元贈金紫光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上柱國,追封衞國公,諡忠肅 [1]  [6] 
全    名
福壽
永年
諡    號
忠肅
封    號
衞國公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西夏人
逝世日期
1356年4月18日
逝世地
集慶路(今南京)
最高官職
江浙行省左丞相
散    階
金紫光祿大夫
勳    階
上柱國

福壽人物生平

福壽,唐兀族人,自幼英俊,好讀書,與人交談,對答如流。年十五六時入怯薛,後授為長寧寺少卿,改任引進使,升知侍儀使、正使;二十三歲出京為饒州路達魯花赤,又升淮西廉訪副使、工部侍郎、僉太常禮儀院事;拜監察御史,改户部侍郎,再升户部尚書;出為燕南廉訪使,轉同知樞密院事 [1]  [6]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劉福通於潁州起義,打出反元復宋的旗號,四處羣起響應,當時妥歡帖睦爾在上都,對於如何應付,大都(今北京)中央政府的官僚們猶豫不決,主張先奏報妥歡帖睦爾等待決定。福壽則認為事情緊迫,等待妥歡帖睦爾決定就來不及了。於是決議調兵五百,遣衞官哈剌章、忻都、怯來先去鎮壓,然後上報妥歡帖睦爾。妥歡帖睦爾認為福壽的措置得當。 [1]  [7] 
至正十二年(1352年),妥歡帖睦爾任他為也可札魯忽赤(札魯忽赤之長)。八月九日,妥歡帖睦爾命知樞密院事咬咬、中書平章政事搠思監、也可紥魯忽赤福壽,一併隨脱脱發兵鎮壓徐州芝麻李 [2]  不久後出任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1]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妥歡帖睦爾命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達識帖睦邇便宜行事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福壽鎮壓張士誠所部的興化 [3]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六月二十日,彭早住趙均用等攻克泗州。七月十三日,元廷命刑部尚書阿魯於海寧州(今海寧市)等處募兵鎮壓泗州而失敗 [1]  [8]  [9-10] 
至正十五年(1355年)初,劉福通杜遵道等擁立韓林兒為皇帝,建國號曰宋,年號龍鳳。 [11]  四月,韓宋郭天敍都元帥張天祐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 [11]  同月,元廷任命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福壽為江南諸道行御史台御史大夫,駐集慶路(今南京)。 [6]  當時,元軍鎮壓泗州失敗,福壽到後,加緊督戰,為防禦上游東下的義軍,計劃築石頭城,截堵江面。 [1]  六月二日,韓宋朱元璋等自和州渡江,到六月七日,徐達攻克溧水州(今南京市溧水區),暗中直驅集慶路(今南京)城南門。當時正值盛暑,集慶城中官倉無現糧,福壽晝夜申嚴約束,躬擐甲冑,冐矢石,誓戮力與城始終,宋軍於是徘徊巡迴收縮,相繼率軍而去。 [6]  [13]  七月九日,宋留陳野先於太平,右副元帥張天祐率領宋軍及陳野先舊部兵再攻集慶路,福壽又擊退其攻城,張天祐率兵歸還。 [6]  [12]  九月十七日,張天祐等至方山(今南京市江寧區方山),攻破左答納失裏營寨,攻集慶路城,陳野先於是叛,與福壽等合兵拒戰於秦淮河上,宋軍失利而潰退。 [14]  [15]  [16]  在此之前,淮西義兵元帥陳野先率其徒渡江,屯集慶城南之板橋(今板橋街道,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西南部)。陳野先素來服從福壽的威信,暗中送來投誠的消息,希望擒獲義軍首領以自效,眾人都懷疑其有詐,唯獨福壽決定信任不疑,下令使元軍與陳野先表裏合攻,陳野先邀請郭天敍喝酒趁機殺之,於是生擒張天祐獻福壽,亦殺之,陳野先與元軍夾攻,殺死者無算,趙繼祖躍馬而逃。 [14]  [15]  [16]  九月二十七日,元軍乘勝追擊,擊鼓行軍直趨太平府,追至溧陽葛仙鄉鄉寨,陳野先被厭惡其反覆無常的鄉兵百户盧德茂派兵所殺,元軍舉軍痛惜,福壽命訪尋其屍收葬,且錄其子弟,贍其後裔,眾士氣復振。 [6]  [17]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二十五日,朱元璋率常遇春等擊敗蠻子海牙於採石。 [18]  三月一日,朱元璋率諸軍來取集慶路,自太平府水陸並進。 [20]  三月十日,朱元璋進兵集慶路(今南京),未及城五里,諸軍鼓譟而進,元兵皆破膽。福壽督兵出戰,宋軍擊敗之,福壽閉城拒守,大軍近逼城下,宋軍將士以雲梯登城,城中莫能支,遂克集慶路。福壽仍然監督士兵巷戰,坐在伏龜樓(一説鳳凰台)前指揮左右,更欲拒戰,有的人勸福壽逃,福壽説:“我是國家重臣,城存則生,城破則亡,向哪裏逃!”福壽罵且射他,督戰不已,遂死於兵。蠻子海牙走投張士誠。水寨元帥康茂才苗軍元帥尋朝佐、許成、劉哈剌不花,海軍元帥葉撒及阿魯灰部將完都等各率眾降。 [6]  [1]  [4]  [19]  元廷聞知後,贈金紫光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上柱國,追封衞國公,諡忠肅。 [1]  [4] 

福壽歷史評價

朱元璋:“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其福壽之謂乎!為人臣者當如是也。 [22] 
談遷:彼福壽才猶在餘安慶(餘闕)、李江州(李黼)下,奉詔討張士誠不即進,羣盜蝟起不即滅,藉一死炳然天壤間,人奈何不自勵也! [23] 

福壽後世紀念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在南京為福壽立廟祭祀。 [22] 

福壽親屬成員

帖住
官至平章政事,生五子。長山壽早世,次即長壽,次永壽、福壽、忙古海牙。元統間(1333年 ~1335年)死。 [5] 
長山壽
早逝 [5] 
長壽
父亡後,長壽哀毀盡禮。服闋,當蔭敍,與弟羅拜母前曰:「吾父廉貧,諸弟未有所立,願以職讓永壽。」 [5] 
永壽
永壽讓福壽,福壽曰:「二兄能讓,福壽獨不能耶嗎!」以讓忙古海牙,母從之。 [5] 
忙古海牙
忙古海牙告廕襲,為太禧宗禋院神御殿侍禮佐郎,階奉議大夫。兄弟奉母尤篤,邦閭以之為美。 [5] 
陳龔
仕明至兩浙鹽運使,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胡藍黨獄時被指為胡惟庸黨,朱元璋以其為福壽之子,特赦其死,流放雲南,命平西侯沐晟善遇 [24] 
參考資料
  • 1.    《元史·卷一百四十四》:福壽,唐兀人。幼俊茂,知讀書,尤善應對。既長,入備環衞,用年勞授長寧寺少卿,改引進使,陞知侍儀使,進正使。出為饒州路達魯花赤,擢淮西廉訪副使。入為工部侍郎,僉太常禮儀院事,拜監察御史,改户部侍郎,升尚書,出為燕南廉訪使,又五遷為同知樞密院事。至正十一年,潁州以賊反告,時車駕在上都,朝堂皆猶豫未決,欲驛奏以待命。福壽獨以謂「比使得請還,則事有弗及矣」。於是決議調兵五百,遣衞官哈剌章、忻都、怯來討之而後以聞。順帝善其處事得宜,明年,改也可札魯忽赤。未幾,出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是時濠、泗俱已陷,師久無功。福壽至,督戰甚急,而上游賊勢甚洶湧,福壽乃議築石頭,斷江面,守禦有方,眾恃以為固。 十五年,遷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先是,集慶嘗有警,阿魯灰以湖廣平章政事將苗軍來援,事平,其軍鎮揚州。而阿魯灰御軍無紀律,苗蠻素獷悍,日事殺虜,莫能治。俄而苗軍殺阿魯灰以叛,而集慶之援遂絕。及高郵、廬、和等州相繼淪陷,而集慶勢益孤,人心益震恐,且倉庫無積蓄,計未知所出,於是民乃願為兵以自守。福壽因下令民多貲者皆助以糧餉,激厲士眾,為完守計。朝廷知其勞,數賞賚焉。十六年三月,大明兵圍集慶,福壽數督兵出戰,盡閉諸城門,獨開東門以通出入,而城中勢不復能支,城遂破。百司皆奔潰,福壽乃獨據胡牀坐鳳凰台下,指麾左右。或勸之去,叱之曰:「吾為國家重臣,城存則生,城破則死,尚安往哉!」達魯花赤達尼達思見其獨坐若有所為者,從問所決,留弗去。俄而亂兵四集,福壽遂遇害,不知所在,達尼達思亦死之。又同時死者,有治書侍御史賀方。達尼達思字思明。賀方字伯京,晉寧人,以文學名。 事聞,朝廷贈福壽金紫光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上柱國,追封衞國公,謚忠肅。
  • 2.    《元史·卷四十二》:己酉,命知樞密院事咬咬、中書平章政事搠思監、也可紥魯忽赤福壽,並從脱脱出師徵徐州,賜金繫腰及銀、鈔、幣、帛有差。
  • 3.    《元史·卷四十三》:是月,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達識帖睦邇便宜行事。詔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福壽討興化。
  • 4.    《元史·卷四十四》:庚寅,大明兵取集慶路,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福壽死之。
  • 5.    《元史·卷一百九十七》:長壽,父帖住,官平章政事,生五子。長山壽早世,次即長壽,次永壽、福壽、忙古海牙。元統間,帖住歿,長壽哀毀盡禮。服闋,當蔭敍,與弟羅拜母前曰:「吾父廉貧,諸弟未有所立,願以職讓永壽。」永壽讓福壽,福壽曰:「二兄能讓,福壽獨不能耶!」以讓忙古海牙,母從之。忙古海牙遂告蔭,為太禧宗禋院神御殿侍禮佐郎,階奉議大夫。兄弟奉母尤篤,邦閭美之。
  • 6.    陳基《夷白齋藁·南台御史大夫西夏永年公勲徳詩序》:慶古,古秣陵之地,控扼險阻,外連江淮,內據湖海,自昔三光五嶽之氣瓜分幅裂,而經營四方者未甞不恃此以為根夲,國家奄有六合,方嶽所在,維藩維翰,而集慶尤為要㑹之地。扵是建行䑓,置執法,由御史大夫而下設官眂中䑓,控制三省,綱紀十道,責至重也。自江淮盜起,兵連不觧,資糧器械,軍旅百需,悉仰東南。而東南所頼以為長城之勢者,行䑓爾。行䑓之所倚,藉如衣之有領,網之有綱者,御史大夫爾。用是今江南䓁䖏行御史大夫西夏永年公,由淮南行中書平章,蕳在上衷,特膺是命,時至正十五年夏四月也。 甫下車,凡前政之不便扵民者,悉更張之。六月,淮西㓂渡江,攻䧟太平,縦兵四劫,潛趣集慶,攻南門屬。方盛暑,官無見糧,公晝夜申嚴約束,躬擐甲冑,冐矢石,誓戮力與城始終,賊因逡廵蹙縮,相率引去。秋七月,賊復至,又敗之。九月,賊大至,圍城四面,凡七日,公身先士卒出,萬死不頋一生,且戰且守,賊鋒大剉。先是,淮西義兵元帥陳也先率其徒渡江,屯集慶城南之板橋,行䑓用言者計命也。先與官軍並徵太平,已而我師失利,也先䧟賊,賊質其妻子,使為先鋒,務必取集慶也。先素服公威信,輸密欵,願擒首賊以自効,眾皆疑其詐,公獨決聴之無惑,下俾官軍與也先表裏合攻,遂生擒偽元帥郭、張二人,及其餘偽官甚眾殺死者無算,因乗勝逐北,皷行趣太平,且旦暮克復,而也先為郷兵誤殺,舉軍痛惜之,公命訪其屍收葬,且錄其子弟,贍其後,眾士氣復大振。 公沈黙寡言,寛厚有器識,度量絕人。年十五六時出入帷幄,輒負公輔之望。二十有三,出長饒州路,恵政大著,民至今頌之不衰。敡歷䑓省,出臨方面,遇大事,決大謀,雍容片言,無不厭服。其在行䑓,風厲各道,屏除姦慝,廩廩大人君子之風,每軍中獻捷,必面引俘囚詳錄之,無狀者戮,詿誤者縦之使復業,民頼以全活者不可勝計。嗚呼!國家承平無事時,公卿大臣無事可見,一旦亡命之徒盜弄庫兵,掩我不備,所至披靡,而公以元勲世胄,獨當東南一面紀綱之寄,蜂蟻小醜乗釁窺伺,而能先之以威信申,之以持重,隱然長城之勢自若也。使秉國之鈞,端捴庶政,所謂垂紳正笏,不動聲氣,而措天下扵泰山之安。蓋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非公其誰與歸!東南大夫士嗟嘆不足而詠謌之者,在公特一事爾。然舉一事而公經國大略可以類見,此詩之所以作也。詩不可以無序,扵是乎書。至正十五年十二月甲子謹序。
  • 7.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北京:中華書局,1982:3-4
  • 8.    《元史·卷四十三》:己酉,盱眙縣陷。庚戌,陷泗州,官軍潰。
  • 9.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北京:中華書局,1982:53-54
  • 10.    《元史·卷四十三》:壬申,詔免大都、上都、興和三路今年税糧。命刑部尚書阿魯於海寧州等處募兵討泗州。
  • 11.    李新峯. 朱元璋任職考[C]//中國明史學會,鳳陽縣人民政府.明太祖與鳳陽.黃山書社,2009:16.
  • 12.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三 乙未歲 七月 九日》:○壬辰,發兵攻集慶路,留陳埜先於太平,命元帥張天祐率諸軍及埜先故部曲以行,兵至集慶,攻之弗克而還。
  • 13.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三 乙未歲 六月 十日》:○甲子,徐達克溧水州
  • 14.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三 乙未歲 九月 十七日》:己亥,天祐等至方山,攻破左荅納識裏營走之,陳埜先遂叛,與元福壽合兵來拒戰於秦淮水上,我師失利,天祐、郭元帥皆戰死。郭元帥,子興之子也。
  • 15.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北京:中華書局,1982:58-60
  • 16.    徐乾學《資治通鑑後編卷一百七十六》:九月,郭天敍張天祐督兵由官塘經同山,進攻集慶之東門,陳額森自板橋直抵集慶攻南門,自寅至午,城中堅守,額森邀郭天敍飲殺之,擒張天祐獻於福壽,亦殺之。 考異:《太祖實錄》雲:郭、張皆戰死。陳基《西夏永年公勳德詩序》雲生擒郭、張。今從俞本《記事錄》
  • 17.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三 乙未歲 九月 二十七日》:○己酉,陳埜先追襲我軍於溧陽,經葛仙鄉鄉寨,民兵百户盧德茂惡埜先反覆,謀殺之。遣壯士五十人衣青衣出迎埜先,埜先不虞其圖,已與十餘騎先行,青衣兵自後擊之仆地,攢槊剌之,埜先死,其下復推埜先從子兆先領其眾。 初,埜先自誓而歸,即陰與元合,才三日忽嘔血,至是身被重創而死,人皆以為違誓之譴。
  • 18.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四 丙申歲 二月 二十五日》:○丙子, 上率常遇春等擊蠻子海牙於採石,時敵舟聯絡江上,勢甚盛,乃命遇春設疑兵以分敵勢,而以大兵薄之,及戰,遇春率舟師衝其中,敵舟分為二,我師左右縱擊,飛礟中敵舟輒糜碎,自辰至午,戰益急,敵大敗,俘獲萬計,盡得其舟艦,蠻子海牙以餘眾走集慶。
  • 19.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四 丙申歲 三月 十日》:○庚寅 ,上進兵集慶,未及城五里,諸軍鼓譟而進,元兵皆破膽。行台御史大夫福壽督兵出戰,我師擊敗之,福壽閉城拒守,大軍傅城下,將士以雲梯登城,城中莫能支,遂克之。福壽猶督兵巷戰,兵潰,坐伏龜樓前指揮左右,更欲拒戰,或勸之遁,福壽叱而射之,督戰不已,遂死於兵。平章阿魯灰、參政伯家奴及集慶路達魯花赤達尼達思等皆戰死,獲其御史王稷、元帥李寧等三百餘人,蠻子海牙走投張士誠。水寨元帥康茂才、苗軍元帥尋朝佐、許成、劉哈剌不花,海軍元帥葉撒及阿魯灰部將完都等各率眾降。
  • 20.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四 丙申歲 三月 一日》:三月辛巳朔, 上率諸軍取集慶,自太平水陸並進。
  • 21.    太和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太和縣誌[M]. 1993
  • 22.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81,洪武六年四月初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3-29]
  • 23.    談遷.《國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728頁
  • 24.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217,洪武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3-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