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祿米倉

鎖定
祿米倉,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衚衕71、73號,原為順天府廣備庫,始建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為明、清兩代儲存京官俸米的糧倉,現為新興職業裝備生產技術研究所 [2] 
祿米倉坐北朝南,原範圍東起小牌坊衚衕,西止朝陽門南小街,南面有二支巷通往小雅寶衚衕,北面與武學衚衕、東八寶衚衕、祿米倉東巷、祿米倉西巷貫通,現僅存倉廒三座 [1]  [3]  。祿米倉對研究古代糧食儲存體系以及歷史的興衰發展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也是研究古代倉儲制度和倉房建築的寶貴實物資料 [2]  [5] 
1984年5月24日,祿米倉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祿米倉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衚衕71、73號
所處時代
明朝
保護級別
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祿米倉歷史沿革

明永樂八年(1410年),以元代北太倉為基礎,設順天府廣備庫。
明正統二年(1437年),廣備庫東庫改為祿米倉 [4]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祿米倉進行擴建,增至八十一廒。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祿米倉與太平倉合併另外新建廒30座。
清乾隆六年(1741年),祿米倉又新增五眼井。
清光緒末年,隨着國運的衰退,政治的腐朽,再加上漕船質量差,破損嚴重,使得漕糧數目鋭減,京師存糧嚴重減少,於是廒座也逐漸撤銷,祿米倉僅剩43廒。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後,將祿米倉內存糧拍賣,祿米倉被北京日本第一高等女學校佔用。
民國元年(1912年),祿米倉改為陸軍被服廠。
1949年後,祿米倉被軍需裝備研究所佔用 [2] 
2023年,祿米倉倉廒已完成騰退,並拆除增設的隔牆及吊頂,剔除現代地面,更換糟朽嚴重的望板、椽子,更換破損、缺失嚴重的合瓦屋面等;並對風化酥鹼嚴重的磚進行局部剔補、對牆身的孔洞進行補砌、對木構件進行嵌補修整和更換、對重點部位進行加固等 [5] 

祿米倉建築格局

祿米倉坐北朝南,原範圍東起小牌坊衚衕,西止朝陽門南小街,南面有二支巷通往小雅寶衚衕,北面與武學衚衕、東八寶衚衕、祿米倉東巷、祿米倉西巷貫通,現僅存倉廒三座 [1]  [3] 

祿米倉主要建築

  • 倉廒
倉廒高約7米,其屋頂採用合瓦鞍子脊,屋頂椽子使用封護檐做法,並沒有出檐。屋檐下施菱角檐。倉廒與圍牆都是用大城磚砌成,牆面已經過多次修繕。每座倉廒從明間開門,次間和梢間開方窗。倉內地面比院內地面矮將近1米的高度。每廒座開間五間,開間寬為23米,進深三間,深度共為17米左右。其建築構架為七架椽屋,前後有兩架樑,中間有三架樑,內部共有八根金柱支撐 [2]  [1] 
祿米倉

祿米倉歷史文化

明代永樂時期,北京已經得到了繁榮發展,成為比較繁華的都市。於是北運的漕糧日趨增多,常常會接近400萬石,遠遠超出元代的數量。因此元代所建立的糧倉已不能滿足京師的儲糧需求。於是在元倉的基礎上,明朝開始大規模新建糧倉,並且為了更好地管理糧倉,祿米倉就是在這一時期修建的。祿米倉以元代的北太倉為基礎而建,居於京師的南部,與北部的海運倉、北新倉,中部的南新倉、舊太倉、興平倉及富新倉共同承擔着京師的儲糧重任 [2] 

祿米倉文物價值

祿米倉對研究古代糧食儲存體系以及歷史的興衰發展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也是研究古代倉儲制度和倉房建築的寶貴實物資料 [2]  [5] 

祿米倉文物保護

1984年5月24日,祿米倉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 

祿米倉旅遊信息

祿米倉地理位置

祿米倉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衚衕71、73號。

祿米倉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24、63路公交車,在祿米倉站下車前往。
  • 地鐵
被市內乘坐地鐵2號線,在朝陽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祿米倉約2.5千米,駕車約1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