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祭鱷台

鎖定
祭鱷台原為古鱷渡口。相傳唐代韓愈刺潮時曾於此處設壇祭鱷,撰《鱷魚文》,故名。台前大江,於秋高雲淡之際,一面風可駛三面帆,因而稱“鱷渡秋風”,列為“潮州八景”之一。
中文名
祭鱷台
外文名
Offeringcrocodilestation
原    名
古鱷渡口
修建年代
唐朝
地理位置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北郊韓江北堤中段
翻修時間
1987年

祭鱷台地理位置

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北郊韓江北堤中段。

祭鱷台祭鱷台介紹

1987年,在原址修建鱷渡秋風亭和祭鱷台。鱷渡秋風亭為金石結構,四柱四角雙重檐,分兩級層台,上亭下台,四周有石欄環護迴廊欄杆,端莊且典雅。亭內設祭鱷台,題書“鱷渡秋風”、“祭鱷台”匾額。其中一聯日:“佛骨滴來嶺海回而增重;鱷魚徙去江河自此澄清”。另一柱聯為:“溪石何嘗惡;江山喜姓韓”。亭中有一條栩栩如生的石鱷魚,脊背上堅載大石碑,正面刻韓愈《祭鱷魚文》全文,背面刻《鱷渡亭碑記》。每年秋天,這裏的景色最為迷人。

祭鱷台祭鱷台典故

祭鱷台 祭鱷台
據説韓愈當年三月廿五日到潮州後,深知民之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物產,民是以窮”。韓愈親自去觀察後,於四月廿四日便寫了一篇《祭鱷魚文》,並叫他的部屬秦濟殺了一豬一羊,到北堤中段鱷魚經常出現的地方,點上香燭,宣讀祭文,限期叫鱷魚徙歸大海。當時,潮人傾城而出,人山人海,鴉雀無聲,只聽韓愈嚴厲宣佈:“鱷魚!鱷魚!韓愈奉天子命到這裏來做刺史,是為的保土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姑念你們無知,不加懲處,只限你們在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嚴懲不貽”。説畢,將祭文焚化連同豬羊投入溪中,拜祭鱷魚。相傳,當日拜祭了鱷魚,晚上惡溪驟起暴風雨,雷鳴電閃;不過數日,溪水盡退,鱷魚不得不遷徙去五六里的大海。由此,把因鱷魚作惡而得名的惡溪隨人意願改為“意溪”。這祭鱷的地方叫“韓埔”;渡口叫“鱷渡”,鱷溪自此稱為“韓江” [1] 
韓愈在潮州治鱷的傳説傳遍了神州的大江南北,傳遍了華廈的三山五嶽,傳遍了九州的大地天宇。他的名字和他的功績深深地銘記在人們的心坎裏,印記在中華的史冊上。正是“到官才八月,潮平鱷渚,至今香火遍瀛州”和“江山喜姓韓”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