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祭從弟敬遠文

鎖定
《祭從弟敬遠文》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為其死去的從弟陶敬遠創作的祭文。這篇祭文敍寫陶淵明與陶敬遠兄弟二人的奇親、奇情、奇逸,表達了作者對從弟的深切悼念之情。文分五層:第一層敍祭時、被祭者、祭者;第二層敍敬遠品德、愛好、潔行,並哀其早逝;第三層敍兩人自幼相依相勉,及秋收往事;第四層敍即將安葬、悲遺妻稚;下至尾句,致以哀痛。文章從作者與從弟的志趣相投、奇文欣賞來寫,表現出一種知己之情。全文以事寓情,充分體現了陶淵明文章的真樸本色。
作品名稱
祭從弟敬遠文
作    者
陶淵明
創作年代
東晉
出    處
陶淵明集
作品體裁
四言韻文
作品題材
祭文

祭從弟敬遠文作品原文

祭從弟敬遠文1 
歲在辛亥2,月惟仲秋3,旬有九日4,從弟敬遠,卜辰雲5,氣永寧后土6。感平生之遊處7,悲一往之不返,情側側以摧心8,淚憨憨而盈眼9。乃以園果時醒10,祖其將行11。嗚呼哀哉!
於鑠吾弟12,有操有概13。孝發幼齡14,友自天愛15。少思寡慾16,靡執靡介17。後己先人,臨財思惠18。心遺得失19,情不依世20。其色能温21,其言則厲22。樂勝朋高23,好是文藝24。遙遙帝鄉25,爰感奇心,絕粒委務26,考槃山陰27。淙淙懸溜28,曖曖荒林29,晨採上藥30,夕閒素琴31。曰仁者壽32,竊獨信之33;如何斯言,徒能見欺34!年甫過立35,奄與世辭36,長歸蒿里37,邈無還期38
惟我與爾,匪但親友39,父則同生40,母則從母41。相及齠齒42,並罹偏咎43,斯情實深,斯愛實厚!念疇昔日44,同房之歡,冬無組褐45,夏渴瓢簞46,相將以道47,相開以顏48。豈不多乏,忽忘飢寒。餘嘗學仕49,纏綿人事50,流浪無成51。懼負素志,斂策歸來52。爾知我意,常願攜手,置彼眾議53。每憶有秋54,我將其刈55,與汝偕行,舫舟同濟56。三宿水濱,樂飲川界57。靜月澄高,温風始逝。撫杯而言,物久人脆58。奈何吾弟,先我離世!
事不可尋,思亦何極59?日徂月流60,寒暑代息61。死生異方,存亡有域,候晨永歸62,指塗載陟63。呱呱遺稚64,未能正言65;哀哀嫠人66,禮儀孔閒67。庭樹如故,齋字廓然68,孰雲敬遠69,何時復還?餘惟人斯70,昧茲近情71。蓄龜有吉72,制我祖行73
望施翩翩74,執筆涕盈。神其有知75,昭餘中誠76。嗚呼哀哉! [1] 

祭從弟敬遠文註釋譯文

祭從弟敬遠文詞句註釋

1.從弟:為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敬遠:即陶敬遠,陶淵明的堂弟兼表弟,其生平事蹟不詳。
2.辛亥:干支紀年,指晉安帝義熙七年(411)。
3.惟:為,是。仲秋:八月。
4.旬有九日:十九日。旬:十日為一旬。有:又。
5.卜辰:占卜擇日。辰,指時或日,此處指日。雲:語助詞,無意義。窆(biān):下棺安葬。
6.寧:安息。后土:指地下。後,同“厚”。
7.遊處:往來,結伴。處:相處。
8.惻(cè)惻:悲痛的樣子。摧心:傷心。
9.愍(mǐn)愍:哀傷的樣子。盈:滿。
10.時醒:指新釀製的酒。
11.祖:古人出行時祭把路神。這裏指為敬遠靈樞安葬而送行。
12.於(wū)鑠(shuò):讚美的感嘆詞。鑠,光輝美盛的樣子。
13.概:氣度,節操。
14.孝發幼齡:謂年少時即知孝順父母。
15.友:指對兄弟的友愛。天愛:出自天性(本性)的愛。
16.少思:謂無所憂慮。寡慾:追求不多。
17.靡(mǐ):無,不。執:固執。介:孤僻。
18.惠:給人以好處。
19.遺:忘,不計較。
20.依世:趨附世俗。
21.色:面容,態度。温:温和,和善。
22.厲:嚴於事理。
23.樂勝朋高:以結交高明的朋友為快樂。勝,優越美好。
24.好:愛好。是:語助詞,用以確指行為的對象。這裏指“文藝”。文:指詩辭文章。藝:指琴棋書畫。
25.帝鄉:神話中天帝住的地方。《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
26.絕粒:猶辟穀。古代道家以摒除火食,不進米穀為一種修煉的方法。委:委棄。務:指世俗事務。
27.考槃(pán):《詩經·衞風》的篇名。詩序説:“考槃,刺莊公也。不能繼先公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後因以作隱居窮處的代稱。山陰:山的北面。這裏指隱居於山林深處。
28.淙(cóng)淙:象聲詞,形容流水的聲音。懸溜:瀑布。
29.曖(ài)曖:昏暗不明的樣子。
30.上藥:上等的藥物。《文選》嵇康養生論》:“故神農曰:上藥養命,中藥養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輔養以通也。”
31.閒:習。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32.曰:説,這裏指孔子説。仁者壽:語出《論語·雍也》,謂行仁德者可以長壽。
33.竊:謙指自己,猶私下,暗中。
34.徒:徒然,白白地。見欺:被欺。
35.甫:才,剛剛,立: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36.奄:忽然,突然。
37.蒿(hāo)裏:指墓地。
38.邈(miǎo):遠。
39.匪:同“非”。但:只,僅僅。
40.父則同生:兩人的父親都是陶茂之子。
41.母則從母:各人的母親是對方的姨母。從母即姨母。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嘉以兩個女兒分別嫁給陶侃的兩個孫子,一個生淵明,一個生敬遠。
42.齠(tiáo)齒:指童年。一作“齠齔”。齠,毀齒,指兒童換牙。《韓詩外傳》:“故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
43.罹(lí):遭受。偏咎:偏喪,這裏指喪父。
44.疇昔:過去。
45.緼(yùn)褐:粗布棉衣。
46.瓢簞(dān):瓢飲簞食,指飲食簡陋。簞,盛飯竹器。《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
47.相將以道:相互以道義支持,勉勵。
48.相開以顏:謂相互愉悦解憂。開,悦。
49.學仕:指外出做官。
50.纏綿:糾纏。人事:指官場中的應酬往來。
51.流浪:指為‘言時四處奔波。無成:無所成就。
52.斂策:收起馬鞭,指辭去官職。
53.置:廢棄,棄置。眾議:指世俗的議論。
54.有秋:即秋天。有,名詞詞頭,無意義。
55.其:語助詞,無意義。刈(yì):割,這裏指收割莊稼。
56.舫(fǎng):船。一説兩船相併。王粲贈蔡子篤》詩:“舫舟翩翩,以溯大江。”後來一般指小船。
57.川界:河邊。
58.脆:脆弱。指生命短暫。
59.何極:哪有盡頭,極:盡,終。
60.徂(cú):往。
61.代息:代謝,交替。
62.候:等待。晨:清晨,指下葬的時間。永歸:指永遠安息於地下。即“永歸本宅”之意。
63.塗:通“途”,道路,這裏指去墓地的道路。載:語助詞,無意義。陟(zhì):登,升,這裏指登程、上路。
64.呱(gū)呱:小兒哭聲。稚:幼兒。
65.未能正言:指尚未學會説話。
66.嫠(lí)人:寡婦。
67.孔:甚,很。閒:同“嫺”,熟知。
68.齋字:屋舍。廓然:空蕩蕩的樣子。
69.孰雲:誰説。
70.餘惟人斯:我揣想別人啊。惟,思。斯,句未助詞,猶“兮”。
71.昧茲近情:不理解這種親密的感情。
72.蓍(shī)龜:古人占卜吉凶所用的蓍草和龜甲。吉:吉祥之兆。
73.制:成法,禮制。指按規定的喪禮制度。
74.旐(zhào):指舊時出喪時為棺柩引路的旗,俗稱魂幡。翩翩:輕快地飄動的樣子。
75.神:神魂,指敬遠之靈。其:如。
76.昭:明。中:心。 [1]  [2]  [3]  [4] 

祭從弟敬遠文白話譯文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為堂弟敬遠,占卜擇定了日子下棺安葬,永遠安息於地下。感念我們平日同遊共處,我為你一去不返而悲傷,我心情悲痛感傷,傷心得熱淚滿眼。於是用園中之果和新釀製的酒,為你的靈柩安葬而送行。嗚呼悲哀啊!
我那光明磊落的弟弟啊,既有節操又有氣度。少年時代即知孝順父母,對兄弟的友愛本於天性。無憂無慮,追求不多,既不固執,也不孤僻。遇先為別人打算,然後才考慮自己,面對財物時總想惠及他人。內心不計較得失,性情不趨附世俗。他態度温和,他言辭嚴肅。以結交高明的朋友為快樂,愛好詩辭文章與琴棋書畫。遙遠的神仙世界,使他感到好奇,於是他不食煙火,拋棄世俗事務,隱居於山林深處。淙淙作響的瀑布,森鬱昏暗的荒林,清晨採摘仙藥,晚上研習素琴。孔子曾説:行仁德者可以長壽。我偏偏相信了。可是為什麼這句話,卻白白地將我欺騙呢!敬遠年齡剛過三十,卻忽然與世長辭,永遠安眠於地下,遙遙沒有回還之日。
我與你之間,不僅僅是親愛友善,我們的父親是親兄弟,我們的母親是親姊妹。在童年時代,我們又都失去了父親,我們的感情實在太深,我們的友愛確實很厚!想想過去的日子,同住一處的歡樂,雖然冬天沒有粗布棉衣,夏天飢渴了靠簞食瓢飲勉強度日,但我們以道義相互勉勵,相互愉悦以解憂愁。難道生活不是很貧乏嗎?只是我們忘記了飢寒之苦。我曾經外出做官,為那些往來應酬之事纏身,雖四處奔波,卻一事無成。只怕辜負了平日的志向,我辭去官職回到家鄉。你知道我的心意,常願與我攜手同遊,而不顧及世俗的議論。每當回憶起那秋收之時,我將要去收割莊稼,和你一道前往,一同乘舟渡水。我們在那河邊連宿三夜,且飲酒取樂。澄靜的明月掛在高空,夏季的熱風已經消失。我們持杯暢談,事物長存,人生短暫。這是為什麼啊,我的弟弟,你竟在我之前離開了人世!
往事難以追尋,思念哪有盡頭?歲月流逝,寒暑更替。一死一生各在一方,一存一亡界域相隔,等待清晨為你安葬,準備踏上去往墓地的路程。你留下的呱呱啼哭的幼兒,尚未能學會説話;你拋下的悲哀的寡婦,非常懂得禮儀。庭院中的樹木依舊,屋舍之中空空蕩蕩,誰説敬遠何時能再歸還?我揣想別人啊,不會理解我們這種親密的感情。占卜好了的吉祥之日,按照規定的喪禮制度為你送行。
眼看着輕快飄動的魂幡,我拿着筆啼淚不止。你的神靈如有知覺,就會明白我心中的誠意。嗚呼悲哀啊! [4] 

祭從弟敬遠文創作背景

這篇祭文作於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八月,陶淵明四十七歲。陶淵明的堂弟陶敬遠,比陶淵明小十六(一説十七)歲,去世時年僅三十一歲。他們的父親是親兄弟,母親是親姐妹。兩人自幼長期相處,情同手足;長大後志趣相投,感情深厚,一道隱居耕躬,過着安貧樂道的生活。現陶敬遠溘然早逝,陶淵明懷着萬分悲痛的心情,寫下這篇祭文,以表示對堂弟的深切悼念之情。 [3]  [4] 

祭從弟敬遠文作品鑑賞

祭從弟敬遠文整體賞析

這篇祭文從作者與其從弟的志趣相投、奇文欣賞來寫,表現出一種知己之情。全文分五層:首句至“祖其將行”,敍祭時、被祭者、祭者;下至“邈無還期”,敍敬遠品德、愛好、潔行,並哀其早逝;下至“先我離世”,敍兩人自幼相依相勉,及秋收往事;下至“制我祖行”,敍即將安葬、悲遺妻稚;下至尾句,致以哀痛。祭文俱以事寓情,體現了陶淵明的質樸本色。
從弟陶敬遠的辭世,使陶淵明“情惻惻以摧心,淚愍愍而盈眼”,這是因為陶淵明與陶敬遠之間特有的奇親、奇情、奇逸,使他們兄弟情深,把他們緊緊相連,難捨難分。
一是“奇親”。淵明與從弟不僅親愛友善,且親上加親。“惟我與爾,非但友親,父則同生,母則從母。”他們不僅是親愛友善,他們的父親是親兄弟,母親又是親姐妹,這種血緣關係使他們情勝手足。
二是“奇情”。淵明與從弟不僅志趣相投,且情操非常。“孝發幼齡,友自天愛。少思寡慾,靡執靡介。後己先人,臨財思惠。心遺得失,情不依世。其色能温,其言則厲。樂勝朋高,好是文藝。遙遙帝鄉,爰感奇心。絕粒委務,考盤山陰。淙淙懸溜,曖曖荒林。晨採上藥,夕閒素琴。”他們在彼此志趣相賞、相互鼓勵的艱難生活中結下深厚情誼。在其從弟的身上,彷彿也可以看出陶淵明的志思、志識。
三是“奇逸”。淵明與從弟不僅具有相同的隱逸情懷,且奇特超俗。“常願攜手,寘彼眾意。每憶有秋,我將其刈。與汝偕行,舫舟同濟。三宿水濱,樂飲川界。靜月登高,温風始逝。撫杯而言,物久人脆。”詩人在前半部分回顧了從弟的高尚品德與高雅生活之後,着重回憶了兩人談心、互相勉勵以及共同收穫的情景。陶淵明在毅然歸隱之後,承受了很大壓力,是敬遠給了他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正是這種相同的志向與追求使他們才有“冬無組褐,夏渴瓢簞,相將以道,相開以顏”的“同房之歡”。
陶淵明與陶敬遠儘管“死生異方,存亡有域”,然而他們獨有的奇親、奇情、奇逸仍使他們“思亦可及”,永不相忘,以致淵明引吭問天:“孰雲敬遠,何時復還?餘惟人斯,昧茲近情。”對孝友而有節操、且與自己同調的敬遠不幸早逝哀痛異常。“曰仁者壽,竊獨信之;如何斯言,徒能見欺!年甫過立,奄與世辭,長歸蒿里,邈無還期”的哭訴,可謂字字見血。 [2]  [3] 

祭從弟敬遠文名家點評

天津佛教協會原名譽會長龔望:“真情藹然。”“惻惻動人。”“痛絕!慘絕!”“至情悽切,與韓退之《祭十二郎文》相似。”(《陶淵明集評議》) [5] 

祭從弟敬遠文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着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也每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6] 
參考資料
  • 1.    熊治祁.陶淵明集註譯[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241
  • 2.    陳慶元等編選.陶淵明集[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316-320
  • 3.    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339-345
  • 4.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M].北京:中華書局,2019:352-358
  • 5.    龔 望.陶淵明集評議[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159-160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