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祠碑

鎖定
的稱謂最早起於漢。據清代《説文》學家王筠的考證,最早的碑有三種用途,即,宮中之碑,豎立於宮前以測日影;祠廟之碑,立於宗廟中以栓牲畜;墓冢之碑,天子、諸侯和大夫下葬時用於牽引棺木入墓穴。由於這些實用的目的,最早的三種碑上都是沒有文字圖案的。其中最後一種原來用木頭製成,後改用石頭,而它卻正是後代所謂碑的真正祖先。最後一種碑既然是為下葬所設,後來就在碑石上書寫以至鐫刻死者的功德,以使之流傳於後世,於是發展成後來有文字的碑。
中文名
祠碑
定    義
有文字的碑

祠碑堯祠碑

漢《堯祠碑》,在濟陰。碑雲“帝堯者,蓋昔世之聖王也”。又曰“聖漢
龍興,纂堯之緒,祠以上犠。至於王莽絕漢之業,而壇場夷替,屏懾無位”。大
抵文字摩滅,字雖可見,而不復成文。其後有云“李樹連理,生於堯祠。太守河
南張寵到官始初,出錢二千,敬致禮祠”。其餘不能讀也。碑文有年月,蓋熹平
四年建也。

祠碑虞仲翔祠碑

光孝寺位於廣州市區,始建於東晉隆安時期(397-401),是嶺南年代最古、規模最大的名剎。民諺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虞仲翔祠及碑則建於清代嘉慶十六年(1811)。現祠與碑皆毀。虞翻字仲翔(164-233)三國吳時浙江餘姚人。虞精於經學,因犯孫權,被謫戌廣州,“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常達數百人。”後孫權有所悔悟,下達如虞翻在世,給他人員及船隻還都。如亡,送喪還鄉,讓他兒子做官旨意。但此時虞翻已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