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經調控技術

鎖定
世界神經調控學會將神經調控定義為:在神經科學層面,利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技術?依靠電或化學手段?來改善人類生命質量的科學、醫學以及生物工程技術。神經調控是一門新興學科,相對於原先的毀損和切除而言,它重點強調的是調控,也就是該過程是可逆的,治療參數是可被體外調整的。它是藉助植入設備(電極和泵),通往電刺激和藥物來發揮作用的。
中文名
神經調控技術
外文名
Neuralcontroltechnology

神經調控技術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有框架的神經調控技術階段 1908年Horsley和Clarke創始三維數字化神經調控技術,1945年Spiegel和Wycis完成有史以來第一次人數字化神經調控手術,神經調控學歷史上第二次突破是發生在1979年,Brown發明了用定位框架與CT掃描一起配準,用於神經系統非功能性疾病。我國是1993年由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國內首台能與CT或MR連接的高精度腦立體定向儀投入臨牀使用,極大推動了臨牀立體定向技術在國內的應用和推廣。
影像學,放射外科學和立體定向技術的有機結合,衍生出多種新型治療手段,如腦血管造影定向技術,磁共振立體定向術,多普勒輔助立體定向術,內鏡立體定向術,PET輔助腦立體定向術等。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概念的引入和發展,伽瑪刀,X刀及質子束放射系統的應用,使微創或無創的概念得到更進一步的深化。有框架腦立體定向神經外科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這裏我們從三個方面來進一步介紹:
1.腦立體定向儀: 要立體定向就要有三維空間座標體系,有框架腦立體定向就是人為地在頭顱外安裝一個框架,由它來形成一個三維空間座標體系,使腦結構包括在這個座標體系內,這時將這個框架和病人一起進行CT或MRI的掃描,就會得到帶有框架座標參數標記的病人顱腦CT或MRI的圖像,病人顱腦內的各個影像解剖結構都會在這個座標體系內有一個相應的座標值,然後通過腦立體定向儀定義的機械數據來達到該座標點,從而實現腦立體定向。 國內外生產的腦立體定向儀不但定位精度高(小於1mm),而且使用方便,可以與X線、CT、MRI相配套。國外好的定向儀有:Leksell定向系統、BRW/CRW定向系統、Todd-well定向系統等;國內有深圳安科高技術有限公司的ASA-601、602定向儀等。
2.神經調控圖譜: 腦立體定向儀是通過顱腦外的框架建立一個座標體系,神經調控圖譜是利用腦內標誌進行座標體系的建立來定位。臨牀上是以前連合和後連合作為標誌來確定各個核團位置的。一般先在腦上定出三個基準平面和三條基準軸線,即將前連合後緣中點至後連合前緣中點的連線定為連合間徑,通過它所作的水平面定為HO平面,通過連合間徑的冠狀面定為FO平面,加上腦的正中矢狀面SO平面,就構成了三個基準平面。這三個基準平面的交點叫做原點(O點),座標值為0。通過原點前後方向的軸為矢狀軸(與連合間徑重合),定為Y軸;通過原點的上下方向與Y軸垂直的垂直軸定為Z軸;與通過原點左右方向並與Y軸垂直相交的冠狀軸定為X軸。以上X,Y,Z軸即為三條基準軸線。應用這些平面和軸線,即可描畫出腦內各個結構的三維空間座標來。
第二階段:無框架神經調控技術 第二階段:無框架(Fameless)腦立體定向或影像導像神經外科(Image-Guided Neurosurgery) 1986年Robert及其同事介紹一種與CT圖像、顯微鏡相結合的無框架定向手術系統,這個嶄新的觀念一出現,迅速激起設計製造無框架定向手術的熱潮,在工程科技界和廠商結合下出現了一系列無框架定向手術系統。它主要分為兩類:關節臂系統(1987年由Watanabe發明)和數字化儀系統。市場上主要是數字化儀系統,分以下三種: 1,聲波數字化儀: 1986年Roberts首次報告使用聲波數字化儀跟蹤手術器械或顯微鏡的方法,從而開創了無框架立體定向神經外科。 2,紅外線數字化儀: 紅外線數字化儀導航是美國於1992年應用於臨牀,那是世界上首台光學手術導航系統。市場上大部分產品是光學手術導航系統,中國是1997年由上海華山醫院將美國的光學手術導航系統引進國內,我國自行生產的第一台手術導航系統是1999年由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ASA-610T手術導航系統,也是光學手術導航系統。 3,電磁數字化儀: 1991年Kato報告了電磁數字化儀的設計原理和臨牀應用,該系統主要由三維電磁數字化儀、三維磁源、磁場感應器和計算機工作站構成。

神經調控技術臨牀應用

腦立體定向技術的臨牀應用:
(1)顱內血腫定向排空術:自1978年Beck lund首先成功地設計立體定向血腫排空器,並獲得應用的成功。
(2)精神病:對邊緣系統,前腦的某些核團定向毀損,療效已得到肯定。
(3)運動障礙性疾病:應用腦立體定向技術行相應核團的毀損。
(4)慢性疼痛:如三叉神經痛、大腦水平的扣帶回毀損術、丘腦水平的腹後核、中央中核毀損術等。
(5)癲癇:全身性原發性癲癇顳葉癲癇伴攻擊行為或不能進行典型病灶切除者,都可選擇立體定向技術對癲癇病灶毀損或阻斷癲癇發放衝動的中間環路,如杏仁核,Forel-H、下丘腦後部、丘腦內某些核團。
(6)腦腫瘤:已廣泛應用立體定向技術定向活檢,然後配合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立體定向顯微外科對腫瘤完全毀損或切除,達到治療目的。

神經調控技術未來前景

神經調控技術在歐美等國家發展迅速,已經廣泛的用於運動障礙性疾病、頑固性疼痛、癲癇、精神障礙性疾病、腦類疾病、成癮症以及神經系統受損後的功能恢復治療方面。隨着認識的加深?其適應證已經逐漸拓展至心絞痛、外周血管疾病、泌尿系統障礙、糖尿病、腹部疾病如腸激綜合徵等多學科、多種疾病的治療,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最近的一項權威的全球市場調研中,指出在今後的10年是神經調控技術快速發展的10年,在非歐美國家,尤其在中國,神經調控技術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將得到迅猛發展。生產該類設備的國外三大廠家也為適應這一趨勢,解放軍211醫院已經應用該技術6年。加大了對其各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申請力度,計劃接軌歐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