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經系統疾病

(醫學術語)

鎖定
中文名
神經系統疾病
外文名
nervous system disease

神經系統疾病病因及常見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1、腦血管疾病

急性腦血管疾病的心臟損害,臨牀上常不出現症狀,主要表現於心電圖異常。發病數小時就可出現心電圖改變。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心電圖改變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主要表現為QRS波羣異常、巨大T波、巨大U波Q-T間期延長。
發生機理:
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心電圖改變的機制不清楚,可能與丘腦下部植物神經中樞功能失常電解質紊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心內膜心肌缺血、損傷及壞死,兒茶酚胺性心肌損害等因素有關。

神經系統疾病2、週期性麻痹

臨牀上以反覆發作的遲緩性癱瘓伴血鉀濃度改變為特徵。

神經系統疾病3、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屬於隱性遺傳,由母親傳遞給子代,半數兒子發病,半數女兒成為攜帶者。患者幾乎全是男性。

神經系統疾病4、強直性肌營養不良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緩慢進行性發展的多系統疾病,男性多於女性。

神經系統疾病5、共濟失調

是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的一種常見類型。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男性多於女性。

神經系統疾病鑑別診斷

神經系統疾病1、腦血管疾病

【心電圖診斷】
1.P波異常高尖大於0.25mV。
2.出現一過性急性心肌梗塞波形,ST段顯著下降,T波倒置很深。
3.出現梗塞性Q波。
4.R波振幅增大。
5.QRS時間增寬。
6.QRS終末部出現巨大J波呈雙向或單向。
7.巨大T波可直立、雙向或倒置。
8.Q-T間期延長,Q-T間期離散度增加。

神經系統疾病2、週期性麻痹

(一)低鉀型
常見,發病始於青少年,常於夜間發病。發作時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心電圖異常的程度與血鉀降低呈正相關。
1.U波增大,高於同導聯T波,以V2~V5導聯U波增大最明顯。
2.T波振幅降低或倒置。
3.ST段下降。
4.竇性心動過速,P波振幅降低,P-R間期延長。
6.發作間歇期心電圖大多正常。
(二)高鉀型
發作時血清鉀濃度升高。1.T波高聳呈帳篷狀。
2.P波振幅降低,嚴重高鉀者P波消失。
3.P-R間期延長。
4.QRS時間延長。
5.Q-T間期延長。
6.出現竇—室傳導節律,心臟傳導阻滯,嚴重者引起心臟停搏

神經系統疾病3、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本病伴有心臟損害的證據就是心電圖異常。
1.V1導聯出現高大R波,呈Rs、RS型。
2.Ⅰ、aVL、V4~V6導聯出現深而窄的Q波。
3.竇性心動過速常見。
4.傳導障礙,多為房內傳導阻滯、偶見束支傳導阻滯。
5.心房撲動、心房顫動。

神經系統疾病4、強直性肌營養不良

多數患者心電圖有改變。
1.心律失常有一度房室傳導阻滯,QRS增寬,竇性心動過緩房性早搏、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動過速等。
2.電軸左偏,佔19%。
3.P波電壓降低,ST-T異常。冠狀動脈造影正常者出現異常Q波,説明局部心肌營養不良

神經系統疾病5、共濟失調

心臟受累常為隱匿性,主要表現為心電圖異常:
1.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運動可轉為直立。
2.左室肥厚、右室肥厚及雙側心室肥厚
3.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束支阻滯等。

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原則

神經系統疾病1、腦血管疾病

常規治療手術全程安裝頭架,性硬膜外麻醉,使用手搖鑽電鑽實施開顱手術,開顱後應用CT計算機斷層掃描)/DSA腦血管數字減影造影)檢查結果,行動脈瘤探夾閉,並探查患者血腫情況,之後清除血腫或實施引流。

神經系統疾病2、週期性麻痹

週期性麻痹是一組以骨骼肌反覆發作的松馳性癱瘓為臨牀特徵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肌病,發作時大多伴有血鉀降低,也可見血鉀增高或正常者。根據發作時血清鉀的改變和臨牀特點分為低鉀型、正鉀型及高鉀型三類。處理為低鉀性週期癱瘓在發作時給予10%氯化鉀液30ml口服,每小時1次,至好轉時為止。高鉀性週期性麻痹發作可靜滴或口服葡萄糖液或注射胰島素10~20U。

神經系統疾病3、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以支持治療、對症治療為主。適當增加營養,注意活動鍛鍊、防止併發症。用支撐架幫助站立行走,按摩、體療減少攣縮,畸形預以矯治。無特殊有效療法。預防發生是根本。
藥物治療可試用ATP類,葡葡糖、胰島素別嘌呤醇等或暫緩病情。亦可用生長激素鈣拮抗劑維生素E肌苷等。

神經系統疾病4、強直性肌營養不良

現如今,還沒有完全治癒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的方法。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症狀和延緩疾病的進程。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平時飲食保健也非常重要。飲食方面應多食富含蛋白食物如魚蝦、牛奶、瘦肉,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勿食難以消化的生冷、辛辣性食物,忌煙酒。注意天氣變化,避免感冒。保持樂觀的心態,適度參加一定的體育鍛煉也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神經系統疾病5、共濟失調

常用針刺或小刀治療。